学了半天稀里糊涂,你缺少“化学反应”,1个方程式实现高效学习
我是@职场潭松,专注职场深度好文,为你提供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职场文章,欢迎关注交流发言。
全文5000余字,篇幅虽长,值得深读!
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大事,也是职场人的大事。
但对于步入职场多年的人来说,再次学习的话,总觉得好难,头脑像装不进东西一样,学了半天还是稀里糊涂。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起初中时学的化学反应。
我们知道,把氢气和氧气混在一起,经过点燃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分。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H2 + O2 = 2H2O
要发生这个化学反应,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个是氢气,一个是氧气,一个是热量,缺一不可。
其实,我们职场中的学习也是这么个道理。
氢气就是学习内容,氧气是学习思维,热量就是学习能量,是必要条件之一,那么学习的“方程式”就是:
学习内容+学习思维=学习成效(条件是学习能量)
这个方程式对我们职场学习非常有作用。
学习内容不准的话,学了也白学;
没有学习思维或方法的话,难以提高单位学习成效,学了半天还是稀里糊涂;
没的学习能量的话,发生不了“化学反应”,很难见到学习成效。
接下来,我们来一一解开这个方程式中的题解。
“学习方程式”题解一:准确的学习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闭上眼睛是信息,睁开眼睛更是满天飞舞的信息,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被信息包围的社会。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时刻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丰富深厚。
其实不然。
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识自己的这种欠缺,这一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也称达克效应。
但是,正如上面说到的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除了氢气,其它任何物质都无法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分。
氢气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同理,说明我们的学习内容非常重要,学对了,对你的职场才有用;学错了,学再多也无益。
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坦斯在《信息乌托邦》中指出,“信息传播中,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
怎么来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呢?
1.功利性
这里所说的功利性并不是我们正常理解的利益性,而是是否对自己有作用,是职场知识中的“关键性”。
这样的知识叫做功利性知识。
《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一书中提出这个概念,指的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后立马应用。
比如,你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那么word文档和excel表格等基本办公电子文档使用知识,就属于你的功利性知识,你学习了后能够马上闯关利用到职场中去。
这时候,会计知识或销售知识对于你来说非功利,因为你用不上。
只有找到“关健知识”并持之学习,我们才能够通过它们强化自己的认知思维,掌握到提高自我能力的渠道。
2.辅助性
功利性知识对职场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时也不要忘了还有一类即辅助性知识。
在游戏里有一个辅助英雄的概念。在网络游戏英雄联盟中,辅助英雄一般有提升队友属性的技能或回血技能等增益技能。如风暴之怒·迦娜的E技能护盾,或者犹如机器人的Q这样的控制技能,辅助英雄通常就是为己方ADC做贡献的,玩家对其的操作可以影响全局。
辅助性知识也发挥着类似的作用。
比如,你是办公室文秘工作,电子文档及公文的处理是你的功利性知识,而像沟通知识、摄影知识等是辅助你完成工作的辅助性知识,这类知识虽然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但是同样缺一不可。
3. 关联性
这类知识很容易被人忽略掉。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他以前在会议处,专门从事会议布置等基础工作。
有一次因工作调整,他被安排到服务领导。而这项工作除了日常事务外,材料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但是他平时根本没有怎么专门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工作调整后他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必须赶紧补习写作。
关联性知识,就是说暂时和自己的工作不相关,呈现平行状态,但其实存在内在联系,自己随时可能和这类知识交叉,从而用上这类知识。
比如,同样你是公司办公室文秘工作,公司产品知识、销售知识等知识就是关联知识,说不定哪天你就到这些岗位上工作。
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同种类的知识是会随着岗位变化而变化,比如你换岗位了,你的关联性知识可能就变成了功利性知识,而原来的功利性知识就变成关联性知识。
明确了必须的学习内容,你才有了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小结:在选择学习内容第一选择是功利性知识,第二选择是辅助性知识,第三选择是关联性知识。
“学习方程式”题解二:清晰的学习思维
说到这,很多人提出质疑:现代信息社会还需要学习知识吗?
的确是,你需要什么,只要在网络一搜,什么东西都出来了,甚至几十万条相关知识。
但就是这样的时代格局,让我们陷入了一个陷阱之中。
比如,以今日头条为例,实行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推荐,只要你打开某一类文章或者视频,接下来机器便会给你推荐一大堆同类产品。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的思维受到局限。
正如一句谚语所言:“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他眼中的问题都像钉子。”
对于同一个问题,“悟空问答”已经有许多人替我们思考并且解答好了。即使我们自己不动脑,也能轻易获取答案。
《把时间当做朋友》书中有一组数据显示:遇到问题愿意动脑筋思考的人实在太少了。不思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保守估计不会低于80%,能用简单且清楚的方式把问题想明白的人几乎不到4%。
这种模式恰好吻合了人脑的惰性,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但是别人讲的道理、说的方法,都是对方思考出来的,这是他的智慧,与你无关系。
所以,我们要真正学习到所用的有用的知识,就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思维去消化知识,知识才能变成你自己的,否则终究是别人的。
由此可见,学习的关键是思考,拥有良好的学习思维。在这里推荐整体性学习方法思维。
斯科特·扬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整体性学习就是将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联系起来,创建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真正地理解知识,达到记忆和应用的目的。
怎么利用整体性学习思维呢?
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获取知识。
学习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获取它,你要通过你的眼睛、神经和大脑,将书本上的知识印记到你的大脑中。
首先就是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有很多技巧,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指读法、练习阅读法、积极阅读法。
指读法就是用食指,放在你要读到那一行下面,眼睛跟随手指,不断地移动手指,从一行到下一行。
通过手指的移动速度,来控制阅读的速度,阅读并不是用同一种速度,对于重点内容要降低阅读速度,对于不重要的内容可以快速略过。指读法看起来缓慢,当初可能不适应,但一旦习惯后,会大幅提高阅读速度。
其实,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指读法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
练习阅读法并不是一般的阅读,目的是训练自己已经可能快的速度理解所读的内容。
比如,你阅读一本书,设定时间为3分钟,在开始的地方做一个标记,然后用能读懂的最快速度进行阅读,3分钟一到,做个标记。通过计算自己的阅读量,以此促进自己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积极阅读就是深入理解知识,将知识点整合在一起。阅读时,在笔记本上写下每章的标题和要点,记下:这一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怎样拓展主要观点并应用它?
当年毛泽东同志读书的时候,喜欢在书本上做上许多笔记,这其实就是积极阅读法,一种深入理解的过程。
在快速阅读的时候,不要忘了做好笔记流,这是一种思维深加工的过程。
使用笔记流的时候,首先要写下最主要的观点,尽量使用短语而非长句,然后在这个观点和其它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观点呈现出相互关联性的关系,使知识成为一个整体性。
笔记流技术的目的,提供一个联系知识的平台,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步,联系观点。
获取了知识后,你就要去理解和拓展运用知识。特别是一些关键知识和困难知识,如果这两点理解不好的话,后面以此为基础的知识就更难以理解和掌握了。
一种是比喻法。
比喻是文学上的一种修辞手法,实质是寻找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通过比喻,充分开发利用右脑,可以建立图像,更容易理解知识。
比如,我们在学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时,可以将它比喻成金字塔,这样就在熟悉和不熟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一种是内在化。
内在化是指在头脑中想象不仅有图画,而且有声音、触觉和感情。内在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头脑中想象一幅图画,或者在纸上画出图像,然后将所有的感觉与运动的图像相联系。
就像你在拍电影一样,不仅有人物,有表演,而且有声音,有情感,有图像等,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思维。
一种是图表法。
图表法有流程图、概念图和图像。流程图可以把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和步骤绘制成一幅图,让人一目了然。
特别是用于非常抽象的观点,使它更形象化。
概念图是将观点联系在一起,不同观点之间画上箭头,箭头上简单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整体性学习中各种方法,可以用概念图把它们联系起来。
图像是用简单的涂鸦来代替文字,大脑对图像更容易记忆。
第三步,随意信息的处理
随意信息的处理是整体性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随意信息内容太多或太复杂,都不容易被理解,它们需要不同的技术去处理。
我们可以使用联想法,迅速将多个知识点连在一起。
首先写下你学的知识,并进行分类。然后给每个信息设计一个容易识别的符号,并和对应的知识联系起来。最后就是创建自己的联想,创造生动夸张的图像,将序列中的两个符号联系在一起。注意想像的要夸张,而非平常的事物,那样才能更生动,更让人兴奋。
接下来可以采用的是挂钩法。它与联想法有点类似,只不过挂钩法是将信息与具体数字联系在一起。
比如,记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1492年,先创造与事件相关的图像,一艘大船撞上北美洲地图;然后将1、4、9、2挂钩,将枪与上图建立联系,想象在船撞上北美洲后,持枪的海盗拦住了哥伦布。你再将枪(1)和门(4)建立联系,然后是门和酒,酒和鞋子建立联系,然后重复这一联系,你就记住了1492了。
第四步,知识的延伸。
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也不仅是为了学而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运用起来,真正为我所用。
费曼学习法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费曼学习法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的。
要掌握这个方法,需要把握4个流程。
先是选择一个概念。适用于所有概念,课本知识、网络名词、学术名词等等。
设想你是一名老师,在给别人讲解这个概念。假设对象是小学生,你不能用复杂的词汇。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你在解释那些知识时,你会理解得更好,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解了。
当你感到疑惑的时候返回去,重新阅读相关资料,找到解释答案,有针对性地继续学习,直到你不依赖教材、网络,能继续讲给对方听明白为止。
如果你的解释很啰唆或很难听懂,尽量运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重新表达,或者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进行理解和传达。
我们坚持用费曼学习法,假以时日能看到明显的进步。
小结:整体性学习方法让你对学习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理解性、连结性认识,真正把知识转化为己有。
“学习方程式”题解三(条件):充满学习能量。
氢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关键是什么?是外在的能量,点燃它,才能燃烧发生化学反应。
同样的道理,明确了学习内容,掌握了学习方法,但没有学习动力和能量,你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就泄气了。
所以,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充满学习能量。
第一个学习能量就是充满愿景。
用愿景法激励自己持续学习。
先要画愿景,用绘画的方式,把你期待的目标做一个直观的展示,画出你想像的情景。
接下来,为你的愿景画配上醒目的文字,而且是肯定性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语言。比如,你要通过学习成为一名高级技术专家,你就可以写上“我要成为高级技术专家,我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当然,任何目标或愿景都要给定一个时间范围,明确一个确切的范围,如2020年5月20日前完成。
有了目标,最重要的是行动。如果每天只是看看自己的目标不去行动的话,愿景依旧只是个美好的梦想。
怎么激励自己行动呢?可以采用心理演练法,就是把实现目标所需要采取的行动放在心里想一遍,提前进行预演,从而在自己的大脑中产生行动力。
《卓越行动力》一书中写到,“心理演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技巧,几分钟的投入会产生很大的效果,会让你收获很多。”
通过这种愿景法,鼓励自己坚持学习下去,并且逐步产生“复利效应”。
复利这个概念是数学和投资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是通过投资,产生利益,并且利滚利,获得更多的利益。
不过有很多人认为,自己读了很多书,但就是见不到成效,看不到变化。
这是因为你读的书不够多、不够有效。
复利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初定的利率,学习上指的是学习效果,学习吸收水平;另一个是复利次数,也就是坚持的时间,时间越长利益越高,时间越短利益越低。
只要你以高效学习的方式坚持下去,突然有一天你就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且之后会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在学界把这个叫做幕律。
那么你的春天就来了。
比如,我自己在今日头条写作,前20篇文章是锻炼的过程,坚持下去,第17篇的时候过了原创,第21篇的时候开始陆续中青云奖,这就呈现出了幕律现象。
复利
幕律
所以第二个学习能量就是坚持复利。
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中指出,“习惯所产生的效果会通过‘复利’而产生惊人的结果,就算一个小小的行动,一旦重复累积,成果就会以‘等比级数’倍增。”
很多人在学习初期的成效不够明显,但是到了某个时期就会产生氧气和氢气那样化学反应“爆炸”的效果。
问题在于很多人等不到那个时候就放弃了,也就看不到“爆炸”的效果。
小结:发生学习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就是充满学习能量,通过愿景法和坚持复利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反应产生的“爆炸”效果。
结束语:学习既容易又不容易,特别是要产生学习反应,更不容易。本文通过描述如何选定学习内容,如何采用高效学习方法,如何增大学习能量,让职场中的你高效学习,真正让知识和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爆炸”效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