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波导手机“起死回生记”
近年来,随着国内本土创业企业竞争一片红海,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目光锁定在出海项目上,这就是近几年中国兴起的“出海”创业浪潮。
在这波“出海”创业浪潮中,有一家叫传音控股的创业企业,非常具有代表性,现在正准备闯关科创板。
这家“出海”创业企业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比较陌生,但它的前身则是曾经连续六年登顶国产手机销量NO.1的“国产手机第一品牌”波导。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这句广告语流传颇广,让波导打出了品牌,打出了销量。2003年,波导手机销量突破1000万部,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成为当时手机市场的冠军,走上事业的巅峰。
不过,好景不长,2006年之后,波导开始走下坡路,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市场份额迅速萎缩到不足1%,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直到“出海”企业传音控股在非洲卖手机卖到了市场第一,成为“非洲之王”,再次走进中国大众的视野。
01
前身:波导手机
波导手机的创业故事,最开始是徐立华等几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曲折故事”。
现在,大学生创业是时下最流行的事,也被视为最有出息的事。20多年前,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创业几乎是被社会所忽略的事情。
波导手机创始人徐立华
波导手机创始人徐立华,与后来居上的小米手机雷军一样,都出生于湖北。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徐立华在深圳、珠海的外企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准备创业。
波导手机总部落在浙江宁波。据说,一开始徐立华等人想在杭州萧山创业,结果当时的萧山并不care,放走了日后的一条科技大鱼,让它游到了宁波。
1992年10月,徐立华与蒲杰、徐锡广、隋波四个人,在宁波奉化创立波导公司,开启“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的辉煌历史。
从寻呼业起家,到靠手机崛起,波导的创业之路似乎顺风顺水,而连续6年销冠也让波导成为当时国内一线手机厂商。
干掉了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一哥,其风光不亚于现在的华为、VIVO、OPPO。
不过,有意思的是,波导手机总部在浙江宁波,但在宁波却没有湖北出名。
这事儿挺邪门的!“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手机,在经济稍显落后的湖北地区比江浙沪经济发达地区更受欢迎。
这为后来传音控股选择消费力不强的非洲市场,而非经济发达的欧美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创业经验。
02
转身:走进非洲
2003年,波导手机凭借优异的质量,年销售超过1000万部,碾压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一众国际品牌,连续6年登顶国内手机市场的冠军宝座。
在中国,有句古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对走上事业巅峰的波导手机而言一语成谶。
2004年起,手机消费市场开始发生变化,用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之后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波导手机一路下滑,亏损严重,甚至都以为它倒闭了。
传音控股竺兆江
正当很多人都以为波导快不行的时候,波导常务副总经理竺兆江带着波导手机海外市场团队,在非洲看到了希望。
2006年,竺兆江创办了传音手机。为了避开国内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竺兆江选择了非洲这片尚未开垦的蓝海市场。
打法与当年湖北市场如出一辙。
众所周知,非洲市场消费力并不强,但却充满了无限商机。
当时在非洲市场上流行的手机产品,不是三星等高高在上的国际品牌,就是懒懒散散的中国山寨手机。本土用户的需求并没有被重视。
根据非洲用户的特点,传音手机开发出了针对黑人肤色的相机美颜功能,在光照偏暗的条件下非洲人拍出来的照片不会与黑暗交融,而是美美哒。
针对非洲人能歌善舞的需求,传音手机在手机的扬声器以及耳机的配赠方面更是力推。
根据非洲地区额度市场需求,传音手机还推出了双卡双待、三卡三待、甚至四卡四待的手机。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被三星等国际大牌手机所忽视的用户需求,统统被传音手机记在“心”里,并且很好地解决了非洲用户的痛点。这样的手机,没有理由不受非洲市场的欢迎。
03
重生:非洲之王
2012年,当罗永浩一头扎进满是荆棘满眼血色的智能手机市场时,传音手机已经在非洲市场默默耕耘6年。
2019年,当罗永浩默默离开锤子科技、梦断锤子坚果时,传音手机已成为“非洲之王”,衣锦回国,准备登陆科创板。
据了解,传音控股生产的手机以功能机为主导。除了以非洲作为主要战地外,还销往南亚、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新兴市场国家。
招股书显示,传音控股生产的手机主要销往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新兴市场国家。2018年公司手机出货量1.24亿部,根据IDC统计数据,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4%,排名第四;印度市场占有率达6.72%,排名第四;非洲市场占有率高达48.71%,排名第一。
因此,传音手机在业内有“非洲之王”的美称,成为国内手机厂商的“出口冠军”。
传音手机的技术并不一定先进,但却懂得非洲市场的用户需求。其在非洲的创业套路,正是波导手机在国内的那套打法,正好运用到比中国落后N年的非洲市场。这套打法有个学术的名字,叫“农村包围城市”。
成功不可复制。从波导手机到传音手机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并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也要吸取一些教训。当然,“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无论是在中国本土,还是在海外市场,都屡试不爽,有极强的生命力。
—— END ——
作者| 小善;视觉| 最硬核的设计海伟老师;来源| 有趣有深度的·善缘街0号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