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三年六款重磅旗舰,独占一半市场,华为折叠屏凭什么 ?

 

智东西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在近两年略显疲态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折叠屏手机似乎成为了一股“清流”,季度出货量增速屡创新高,也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当然,这样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折叠屏手机的快速渗透。两三年前,折叠屏手机动辄万元以上,甚至趋近两万元的售价,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而今天折叠屏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越发常见,身边各种关于折叠屏手机的讨论,也逐渐从此前质疑更多的“耐不耐用”、“能不能用”,变为今天讨论折叠屏手机“好不好用”,有哪些新鲜的功能。

就在最近,关于苹果公司折叠屏产品的爆料信息又在快速发酵,据称,苹果也在积极地布局折叠屏产品,不仅是手机,甚至包括iPad和Mac电脑未来都将采用折叠屏设计。

可以说,“折叠屏”,必将成为未来智能硬件产品的重要形态之一。

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增长预期,来源:Counterpoint

聚焦当下,除了横向、竖向折叠方式,卷轴屏、抽拉屏、环绕一体式折叠屏、三折屏、多折屏等更多折叠屏形态也呼之欲出,已在酝酿之中,在高速增长的折叠屏手机市场中,更多技术创新和产品形态的革新必将持续涌现。

目前,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各路玩家将如何在这条新赛道上一决高下?不论谁能脱颖而出,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折叠屏手机已然成为智能手机行业发展中的关键变量。

一、巨头争相涌入,产业链趋成熟,折叠屏手机大众化提速

其实折叠屏手机从2018年就进入了大众消费市场,当时柔宇科技推出了外折折叠屏的“试水产品”,虽然具有不错的技术创新性,但当时的市场对折叠屏手机的接受度并不高,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而从2021年年底到2022年年中,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几乎所有还没入局折叠屏市场的主流智能手机厂商都密集杀入了这条赛道,也让折叠屏手机市场迎来了一次集中的爆发。

2021年年底华为发布的华为P50 Pocket成为国内第一款成熟竖折“口袋”折叠屏手机,也将折叠屏手机的售价带到了万元以内。

华为P50 Pocket

随后,荣耀、OPPO、vivo等厂商接连发布了自家的首款折叠屏产品,此前已有布局的小米也推出了第二代折叠屏新品。

除了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的积极响应,海外智能手机巨头三星也开始重点押宝折叠屏手机,在砍掉Note系列后,三星的Z系列折叠屏就成为他们在高端顶级旗舰智能手机市场的最主要战力。

至今,三星的折叠屏手机已经迭代至第四代,也是在该领域技术布局最为深厚的企业之一。

随着全球主流智能手机巨头都已经入局,折叠屏手机市场也迎来了更快速的增长,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已经超过了72万部,同比涨幅超过了114%,实现了翻倍式增长。

更多的出货量需要充足的产能来保障,近年来,折叠屏手机的产业链也在快速成熟,产品形态、体验都在日趋完善,一些关键技术瓶颈逐渐得到攻克。

在折叠屏手机领域,保护盖板、铰链、柔性OLED屏幕、软件生态这四大方面的技术进步,对于整个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都起到了基础性推动作用。

随着UTG(超薄玻璃)的产能不断提升、技术专利问题得到处理, 越来越多的国产折叠屏手机都开始使用UTG作为屏幕保护盖板,其出色的耐久度,也极大改善了此前折叠屏饱受诟病的屏幕耐久度不理想的问题。

在铰链设计方面,一项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从2011年到2018年八年间,中国折叠屏铰链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为242个,但时间来到2019年和2020年,仅这两年国内就有接近300项折叠屏铰链相关专利申请,几乎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数据来源:iResearch

这背后反映出各家厂商都在攻克折叠屏关键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研发投资布局。

再比如,在折叠屏手机最为关键的柔性OLED屏幕方面,如京东方、深天马、TCL华星、维信诺这样的国内面板大厂都在积极布局,在技术、产能、市场等方面都实现了比较明显的突破。

国内折叠屏柔性OLED市场份额方面,京东方已经达到42%,占比甚至超过了三星。

中国柔性AMOLED产线布局情况,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

在这背后,华为、小米、vivo、OPPO、荣耀等厂商一直在加快折叠屏产品的研发和布局,上下游的有利合作也成为推动国内厂商折叠屏柔性OLED市场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在此前折叠屏手机的突出短板“软件生态”层面,谷歌不断推动安卓系统对于大屏设备的优化适配,而国内手机厂商们也在积极推动应用生态的扩展,折叠屏手机的体验相比两三年前早已发生了“质变”。

在手机巨头纷纷入局、供应链技术快速成熟、产能提升的大背景下,折叠屏手机的售价也迎来了更快速的下探,从2021年年底到2022年年中,短短半年多,折叠屏手机的普遍售价已经从15000元左右下探到了6000元档位。

价格的“友好”,也极大降低了消费者尝鲜的门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触、了解折叠屏手机,用户的认知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可以说,折叠屏手机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的必然大趋势。

二、三年做到国内第一,华为成折叠屏市场黑马

正如前文所说,国内手机厂商是折叠屏手机市场中最积极的一批玩家,而在这其中,华为无疑成为了表现最为亮眼的一个。

一方面,华为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折叠屏手机品类的厂商,也是布局类型最全面的。

2019年,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颇具创新性的外折形态设计成为当时折叠屏手机市场另辟蹊径的存在。两年后的华为Mate X2,则率先实现了行业内的无缝内折折叠体验。

2021年年底,华为秀出了竖折设计的华为P50 Pocket,其在便携性、外观设计、硬件配置、软件操作体验等核心方面的出色表现,也成为华为进一步巩固折叠屏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动力。

今天,华为在内折、外折和竖折折叠屏领域均有布局,也成为市面唯一一个手握三种折叠形态技术和产品的手机厂商。

除了深厚的产品布局,在绝对市场份额方面,华为也已经成为国内毋庸置疑的折叠屏“一哥”。

2022年Q3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销量情况,来源:CINNO Research

纵观2021年全年,华为折叠屏手机不论在销量还是销售额方面,同比涨幅均超过了120%,在国内15000元以上价位段,几乎没有对手。

而在距离我们较近的第三季度国内市场中,华为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达到了95%,从2021年第四季度发布华为P50 Pocket口袋折叠屏手机以来,华为已经连续三个季度稳坐国内折叠屏手机单季销量冠军。

根据机构预测,今年全年,华为折叠屏手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将首度超过百万部。放在2019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总和不过才百万部左右。

在形态布局完善、市场份额连续霸榜背后,其实是华为多年来在折叠屏领域的大量技术创新,华为曾多次实现了引领折叠屏市场发展的关键技术的突破。

比如在关键的铰链技术方面,华为的“水滴铰链”几乎已经成为了折叠屏先进铰链形态的代名词。

水滴铰链

在水滴铰链出现之前,折叠屏手机内屏闭合后,基本上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缝隙”,这一方面增加了屏幕因外物进入缝隙产生摩擦而受损的概率,一方面也增加了折叠屏的整机厚度。

华为通过特殊的滑槽与转轴设计,实现了折叠屏的无缝闭合,同时也变相减小了屏幕的弯折角度,减轻了屏幕弯折痕迹,增加了折叠屏手机的屏幕耐用性。

华为将这种铰链设计称之为“水滴铰链”,后续不少国内厂商都开始陆续跟进这一设计,也能看出华为在铰链技术方面的引领作用。

除了硬件方面的技术突破,在华为的强项软件操作系统方面,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对折叠屏手机软件生态的针对性优化,也早于安卓阵营的整体进度。

鸿蒙操作系统中会自动优化大屏显示

早在2019年,华为就已经联合软件绿色联盟建立了国内首个折叠屏应用生态联盟,并在2020年12月发布了折叠屏移动智能终端人机界面设计及开发指南V2.0。

截止目前,这一联盟已经帮助国内TOP200应用实现了100%的大屏适配,即使将范围扩大到TOP1000应用,大屏适配率也能够达到95%。

从推动折叠屏软件生态建设的角度,我们能够看到,华为是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这一点在折叠屏市场刚刚起步的2019年,显得难能可贵,也足见华为的全局观。

最后,在折叠屏领域,华为还有着深厚的专利积累,比如华为目前授权发明专利有50余件,在全球折叠屏专利申请总量中约占13%,华为折叠屏专利信息总数已经超过了380个。

可以说,稳坐国内折叠屏市场头把交椅背后,华为的成功并没有什么秘诀或捷径,不论是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对前沿软硬件技术创新的坚定布局大力投入,都缺一不可。

三、精准把握用户核心痛点,华为“口袋”折叠屏成一记杀招

在深厚技术积淀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把握之上,做出“爆款”对于华为来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从华为折叠屏市场份额的变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款Pocket系列“口袋”折叠屏手机的发布,成为了华为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的关键节点。

华为Pocket S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INNO数据,华为P50 Pocket自发布以来,已经蝉联了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冠军。有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华为Pocket S折叠屏新机发布不到一周,销量就已经突破了10万台。

华为小小的口袋折叠屏手机,究竟有怎样的“乾坤”,能够帮助华为快速吃下国内折叠屏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在实际使用中,Pocket S是否真的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独到的用户体验?

带着这些问题,智东西此次深度体验了华为最新的Pocket S折叠屏手机。

在使用的过程中,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华为在这款小巧的产品上,几乎把折叠屏手机的常见体验短板都补齐了,并将折叠屏手机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是“扬长避短”的经典案例。

在深度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华为Pocket S后,我认为折叠屏已经完全从能用进化到了好用阶段。

首先,折叠屏手机在初期普及速度较慢,有两大突出的阻力,一个就是便携性,一个就是价格,华为Pocket S在这两方面都做的较为出色。

对于用惯了旗舰“板砖机”的我来说,华为Pocket S拿在手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轻便,其190g左右的重量,甚至远低于大部分厂商的旗舰款智能手机。另外,其在折叠状态下,可以很轻松地揣在兜里,或是放在一些女士时尚小包中。

不要小看轻薄便携的重要性,此前折叠屏手机的重量最重一度超过了300g,不要说揣在兜里,平时手持使用都会对手部造成不小的负担。

一个产品拿到手里的第一感觉如何,是十分重要的,显然华为在这方面是很重视的。

此外,影响使用第一感觉的另一大关键因素就是产品的“颜值”,可能这听起来有些主观,但实际上,一款产品能否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的眼球,也是十分关键的。

华为Pocket S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较为“时尚”的,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化妆盒”,同时还可以搭配各种保护壳,实现更多“定制化”外观,比较百搭。

当然,在价格方面,华为Pocket S起步不到6000元的售价,甚至远低于一些旗舰直屏手机的价格,也大幅拉低了用户尝鲜的门槛。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实际使用方面的感受,华为Pocket S在此前提到的便携性基础上,并没有牺牲手机的实用性。

比如展开后6.9英寸的大屏,可以很好地满足我的观影体验,而屏幕本身参数也一并拉满,支持120Hz高刷,日常使用的流畅度得到了很好地保证。

此前折叠屏手机的使用寿命是大家非常担心的方面,甚至没有之一。经常折叠会不会坏呢?

根据实验室数据,华为Pocket S可以经受住40万次的折叠,如果我们按照每天折叠100次来计算,可以用10年以上,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智能手机的生命周期。

在折叠的过程中,我可以明显感受到华为Pocket S的铰链转动是较为紧密的,阻尼感很好,并且合上屏幕时的清脆响声也颇为“治愈”,甚至忍不住让人反复折叠几次。

传统折叠屏手机的另一个常见短板就是拍照,因为机身内部空间有限,无法使用一些高规格器件。

而这一次华为Pocket S搭载了旗舰级的4000万像素RYYB传感器,其独特的像素排列也是华为一直以来独有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增加传感器的进光量,提升暗光拍摄能力。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人像照片的质感、细节、肤色都表现较好,暗光下也可以有较高的动态范围以及色彩准确度。

这背后,华为自研的XD Fusion Pro原色引擎、XD Optics计算光学等技术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拍照算法方面华为独有的深厚积累优势,很好地提升了华为Pocket S的实际拍照表现和体验。

另外,得益于手机上圆形的1英寸小外屏的存在,我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后置镜头拍摄出高质量的自拍照片。

在和很多朋友一起“自拍”时,这块小屏的预览能力也可以方便地让我看到广角镜头是否很好地收入了所有人。

最后,在操作系统体验方面,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顶级旗舰手机上的使用体验,在这样一部小巧的折叠屏手机上都可以一个不少的实现。

比如鸿蒙操作系统3.0中最新推出的空间压缩技术、提升交互体验的超级中转站功能以及个性化的UX体验,都可以在华为Pocket S有很好的体验。

在使用过程中,我也在担心一个问题,华为Pocket S在诸多功能、体验上的“不放弃”,会不会让手机续航面临很大挑战。

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仅仅是早上洗漱,或者平时吃饭的十几分钟时间,就已经可以让华为Pocket S快速“回血”。

根据官方数据,华为Pocket S在4000mAh电池的基础上,支持了最高40W的有线充电,20分钟就可以充入一半以上的电量。

在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上,华为在折叠屏手机中采用这种方式,还是比较明智的,避免了“既要又要”的尴尬。

总体来说,在深度使用了一段时间华为Pocket S后,我对于华为设计折叠屏手机产品的思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感受到,在打造折叠屏爆款产品方面,华为的确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结语:成为折叠屏领头羊之后,华为的下个目标是什么?

短短三年多,折叠屏手机从初出茅庐成长为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一颗“明珠”,而华为也在折叠屏兴起的大潮中成为了“弄潮儿”,在折叠屏领域带来了诸多技术创新,不论是在产品形态还是核心技术上,都实现了不少业内“0的突破”。

华为以其庞大的体量、坚实的供应链基础,极大带动了国内乃至全球折叠屏供应链厂商的发展,包括技术的成熟、产能的提升,同时也在用户教育、折叠屏生态完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毫无疑问,华为已经成为折叠屏手机大众化普及的核心推手。

未来各品牌厂商为凸显自身技术优势还将推出更多形态的折叠屏产品,苹果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市场,以折叠屏手机为代表的“柔性屏幕智能设备”,必将成为未来智慧化生活的一类重要产品。

届时华为还能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应用场景带来哪些创新性技术和产品,必然会是这位“领头羊”要思考的问题。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