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Q”黄酒到“绍芯”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提起绍兴,很多人会想到鲁迅笔下“四文铜钱”的一大碗黄酒。
其实,梳理这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产业史”,除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经典产业黄酒、珍珠和被誉“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在柯桥”的纺织印染外,还有化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更有面向全球竞争的新兴产业,其中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的“绍芯”无疑是最大亮点。
数字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绍兴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浙江“万亩千亿”产业逆势增长,其中数字经济产值增长27.5%、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增长7.5%。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说,这些年来,绍兴着力打造“3+2+4”的现代产业体系——3是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重点传统产业;2是黄酒、珍珠两大历史经典产业;4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2019年,绍兴以全国万分之八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千分之六的生产总值。”马卫光说,作为浙江省“腾笼换鸟”工作考核“七连冠”的城市,绍兴是全国和浙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祖宗饭”也要守正创新
源于中国的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最享誉中外的无疑是绍兴黄酒。其中最富特色的花雕,又称“状元红”“女儿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寓意。
黄酒产业,某种意义上算是绍兴的“祖宗饭”。然而,黄酒在我国酒类市场份额一度有些尴尬:2016年,有调查显示,在“过去3个月喝过的酒类”中,红酒、啤酒分别以60.9%、58.0%占据第一梯队,白酒以38%占据第二梯队,黄酒则以19.6%排在第三梯队。
不能眼睁睁看着美誉千年的产业走向没落。怎么办?绍兴人认识到,“祖宗饭”要守正也要创新。
很快,绍兴黄酒集团与高校开展合作,建立“古越龙山创新实验室”,采样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数字化的酒体设计,提升黄酒品质。绍兴黄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柏宏介绍,公司推出不同包装、不同口味的时尚“小Q”黄酒系列产品,黄酒奶茶、黄酒冰棒、黄酒冰淇淋等,“吸引许多年轻人不惜排长队也要一试微醺诗意。” “老瓶装了新酒”之后,绍兴通过创新品牌营销、拓展酒庄产业、融合文化旅游,建设黄酒小镇等,打造出“世界美酒产区、中国黄酒之都”的产业形象。
除了黄酒,珍珠也是绍兴的历史经典产业。绍兴市经信局局长何坚刚说,“不断提升珠宝设计、营销、展示等方面的发展能力,由‘珠’向‘宝’,绍兴正向国际一流的珠宝加工和贸易中心迈进。”
一支纱上做出大文章
“我还是从一支纱讲起吧。”在位于绍兴国周针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副总经理陶华冠手托一颗粉色的纱线团,演示企业是如何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升级的。
“以前,我们是直接对筒子纱进行染色。为了上色均匀,需要很多程序和人力将纱线打松,再通过一系列工艺上色,流程复杂,人工成本非常高。”陶华冠解释,后来通过流程再造管理,将纺纱原料先染色,再纺纱,仅这一项工艺改造,“原来10个人的工作量如今只需要两个人来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成立于1988年的国周,是绍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见证者。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印染、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让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红利过后,企业效益提升乏力。为保护环境,提升印染、化工产业效益,绍兴通过“整合集聚一批、退出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陆续完成了不同区域的集聚提升。
“2019年12月28日,绍兴市区印染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国周印染组团项目在柯桥区蓝印时尚小镇开工建设,是绍兴念好‘两业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实践,也是纵深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的重要载体。”何坚刚告诉记者,此前,越城区已有34家印染企业组成5个印染组团,全部签约落户柯桥,其余13家涉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征收退出、转型发展等方式,有序实现改造提升。
集聚的效应显而易见。2019年,绍兴印染、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3.7%、17.2%,远高于绍兴工业平均水平。何坚刚说,“今年1月至6月,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印染、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仍保持正增长。”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府积极引导、推进,同时注重激发企业自身的创新活力。
近年来,国周在工艺技改、废气废水收集处理等方面每年投入超千万元,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改造,仅原料染色工艺流程就“减少了50%的人力和70%的工业用水。”2017年,国周被绍兴市列入第一批印染行业绿色标杆示范企业。
如今的柯桥,是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产品最齐全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的中国轻纺城,每年有全球近1/4的纺织产品在此交易,销售网络遍布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搬迁是伤筋动骨,亦是脱胎换骨。”陶华冠说,“一张白纸”重新创作,国周已是集印染技术、新材料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
“我们的纱线染色已不是普通的一支纱线染色了,通过把高科技原料加进这支纱,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面料的原材料。比如透气性的保暖内衣面料,比如具有轻薄排汗抗紫外线功能的运动服装面料等,我们已是优衣库、ZARA、H&M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面料供货商。”手里托着那颗纱线团,陶华冠眼里有光。
“绍芯”异军突起
“这么讲吧,我们做的其实就是自主研发的‘中国芯’。”
在绍兴越城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园”里,入住不久的“绍兴韦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豪威集团”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简洁、“符合科技气质的”办公室里,研发总监李宏亮说话也很简洁。
“这里符合我们的气质,上下游产业链非常齐全集中,办事效率高,服务到位,园区的产业文化氛围非常好,尤其适合我们初创公司的孵化发展。”李宏亮这样解释“豪威集团”为何落户绍兴。
李宏亮说的是上下游产业链。无疑都是国内芯片领域的“大咖”公司。如今,“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除先后引进的集成电路设计头部企业豪威科技、国内晶圆代工头部企业中芯国际、封测头部企业长电科技等项目,还带动形成了全产业链项目集群落户,目前招引集成电路相关项目70余个、协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储备项目30余个、意向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
上世纪80年代,原地处甘肃的871厂(后更名为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落户绍兴,使绍兴与集成电路产业结下不解之缘。何坚刚介绍,871厂原为国家集成电路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企业。“871厂的到来为绍兴营造了良好的产业氛围。随后,浙江华越芯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光大芯业微电子有限公司、绍兴芯谷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先后成立。”特别是2018年3月,中芯国际落户越城,绍兴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如虎添翼。
2019年5月,打造绍兴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同一时期,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不仅如此,通过引进张江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歌礼药业、德琪医药等一批创新药企,还有细胞及糖工程生物医药项目群等一批高端项目,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平台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记者 强晓玲)
责任编辑: 王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