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器型——束腰枕、长方枕
束腰枕和长方枕均属于实用性瓷枕,流行于宋金,后者在元代仍很盛行。成型工艺也很简单,将泥坯裁出枕墙四块和枕面枕底各一,粘合成型,修整晾干即可。
一、束腰枕
两侧为正方形枕墙,其余四面皆可作为枕面,中部下凹。如南京博物馆藏北宋黄绿釉印花枕(图1),束腰造型,通体印花,纹饰繁密,施黄绿双釉,是低温釉陶枕。洛阳博物馆藏北宋褐釉印古钱纹束腰形(图2),亦属此类。
图1
图1
图2
河南省洛阳市建设三公司67号楼出土的北宋白釉印菱格纹枕(图3),枕体为束腰形,白釉光润。枕面较长且光素无纹,前面枕墙印菱格纹,两侧枕墙印张口獠牙之兽面纹,枕孔在兽口两侧。
图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上坊祈泽池出土的青白釉刻花卉纹瓷枕(图4),枕形呈束腰形且瘦长,六面皆有风格相同的莲荷纹,不同之处是四个枕面为刻花,而两侧枕墙为印花。施青白釉,白中略泛青色,釉面紧致滋润。一侧枕墙上有两个枕孔,另一侧枕墙的四角各有一个不规则的垫烧痕,由些可见在装烧时应是竖立排放,可节省窑室的空间,增加装烧量。
图4
图4
同类造型的还有南京博物院藏南宋吉州窑褐彩菱形纹束腰枕(图5),该枕装饰简单但极有质感,观之如褐色锦锻枕。从一面枕墙四角的四个支烧痕可知,亦采用了竖式装烧工艺的方法。
图5
图5
束腰枕的造型设计十分科学,使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写到“介甫(王安石)尝言,夏日昼睡,方枕为佳,问其何理,曰“久睡气蒸枕热,则转一方冷处”,这里王安石所说的方枕应该指的是束腰枕。
二、长方枕
长方形枕唐代就已出现,枕面偏小,枕墙较高。今天介绍的是大长方形,枕面为长方形,枕墙前低后高,主要流行于金元时期。如山西博物院藏的金代彩釉陶长方枕(图6),长方形枕面微凹,不出檐。主纹为划花莲荷纹,荷花填以赭红彩,荷叶填以绿彩。红砖色胎本,枕墙施半施,从多处脱釉现象看烧成温度偏低,胎釉结合不好,枕孔在前墙一侧。
图6
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金-元磁州窑彩釉陶划花花鸟纹枕(图7),造型与图6相类。采用划花工艺,枕面中央饰有一鸟,在花丛中振翅欲飞,鸟首点以黑彩,冠部施以绿彩,鸟身及尾部涂以白彩,旁边辅以红花绿叶,配以白绿边框,纹饰精美而彩色华丽,实属彩釉陶枕之精品。磁州窑是宋元时期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中心窑场在河北省邯郸市的观台镇,除河北外,河南、山西、山东、江西、福建和四川等地的窑场都学习模仿,大量烧造磁州窑风格相似的瓷器。
图7
图7
国家博物馆藏磁州窑白釉剔刻花卉诗文长方形枕(图8),在褐色枕坯表面上一层白色化妆土,采用剔刻划等技法,装饰出长篇诗文和精美的纹饰。从这件瓷枕的纹饰特点和装饰技法看,与河南当阳峪窑出土的白釉剔花枕残片十分相似,因此可能是当阳峪窑的产品。国博将该枕定为元代,但有学者研究此类白釉剔划花长方枕主要流行于13世纪前后,约在金代后期。
图8
磁州窑系最负盛名的白地黑花枕从金代开始流行,一直到元,各地出土较多,枕面基本均出檐。枕面图案有人物故事、动物、山水诗词文字等等。举例如下:首都博物院藏的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故事纹枕(图9),枕底有阳线双边楷书“王氏寿明”印款。
图9
图9
南京博物院藏金代白地黑花开光童子莲鸭纹枕(图10)。
图10
图10
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工地出土元代白釉黑花人物纹枕(图11)
图11
图11
河北省峰峰响堂寺出土的元代白地黑花猛虎望月纹枕(图12)。
图12
陕西师范大学藏元代白地黑花山水纹枕(图13)。
图13
邯郸市博物馆藏元代白地黑花《红绣鞋》元曲长方枕(图14)。
图14
图14
长方枕和束腰枕都呈现出由小渐大的趋势,长方枕到元代的尺寸最大。
后记: 窥瓷——是朋友元宝的微信公众号,他从事瓷器学习多年,19年开始推出公众号,只为了探讨学习,喜欢的朋友关注一下,可以互动。这些都是作者原创,发在头条上也是经作者本人同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