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梅州白宫行

 

今年“五一”期间,小舅组织了一场家庭聚会。席间钟诚嫂子提议再回趟梅县老家,大家立刻拍手称好。想起那年我们一行九人开赴梅县的情景,大家无不感慨多多。

2016年2月春节刚过,在小舅和钟诚哥的带领下,由三个家庭组成的九人旅行团,开启了一场浩浩荡荡、难忘的梅州之行。

我们九人分别是:大姨陈窈英、大叔叔(姨夫)钟吉清、大表哥钟诚及嫂子王松兰;小舅陈伟民、小舅母王慧及儿子嘉嘉;妈妈陈利英和我。

1

郑州新郑机场出发

集结完毕

打遍南北的无敌手——钟诚哥

妈妈的小弟和我的小表弟

排队登机

各就各位

满怀期待

从空中俯瞰梅州,满眼郁郁葱葱。

2

到达梅州

听长辈们说,过去从郑州到梅州,坐火车再转汽车至少三天的时间,非常辛苦。

而今,从郑州到梅州有了直达飞机,这趟飞机简直就是为我们而设的。

到达梅州后,欣喜地看到三舅、三舅母的弟弟和朋友开车来接我们,真是辛苦他们了。我们一行九人,俨然是个小旅行团呢。

顺利抵达梅州梅县机场

三舅在大厅接机

三舅母的弟弟和朋友开车来接

我们的目的地是白宫镇陈家老屋。

老屋是由妈妈的阿公出资盖起来的,他的名字叫陈连进。

他16岁到泰国打工,因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被老板看中,将女儿嫁给了他。生活好了,有钱了,他却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母,在积攒了足够的资金后,寄钱盖了这座老屋。这个往事像电视剧一般。

因为上一辈经历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又下南洋谋生,漂泊不定,他们非常渴望有一个和平的年代。所以我的阿公(外公)给老屋取名“望平楼”:望天下太平,祈世界和平!

我们到家了!

瞧,这就是前辈们经常提起的老屋——望平楼。建筑呈两边对称结构,工工整整,犹如陈家做人,气质沉稳,儒雅端正。

这是老屋内景之一 ——天井

进到老屋,三舅和三舅母引领我们到后面新屋,他们已为我们在那里安排好了房间。楼上楼下十六间房为我们腾出了八间,三舅还细心地在每个房间门口都写上了名字。

枕屋客厅墙上,还惊喜地发现有一张三舅列出的活动日程表。

他们想的如此周到贴心,让大家心里暖烘烘的。

大姨大叔叔的房间

我和妈妈的房间,古色古香。

我们睡的是四栏花床,顾名思义,就是床的四周栏杆上雕刻有精致的花型图案,显示着当时家境的富贵。

四栏床还有床顶,图案设计的大方持重,时间已过去百年,颜色依旧鲜艳,可见当时做工了得。相信当时睡在这里的女子,一定知书达理,温婉秀丽。

大家目送钟诚哥和嫂子步入“新房”

详尽的日程表,满满的热情。

刚才提到的新屋,是相对于老屋而言,也叫二层枕屋,可能是其形状像一个枕头吧。

据妈妈介绍,枕屋是由我阿公和两个伯公出资合盖起来的,距今差不多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枕屋设计精巧,让我想起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亭台楼阁,廊腰缦回。

枕屋左边一排是卧室,上下各八间一共十六间;右边一排为走廊,供家人晒被子、晒谷子。中间是天井,用来接雨水和阳光的照射。

枕屋基本都是木质结构,人走在上面,脚下会吱呀呀作响,好像边走边自带伴奏一样。我尝试着走了走,非常过瘾,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比平常的路走起来好玩多了,更重要的是你不由自主会快乐起来。

二层枕屋

枕屋中间的客厅,大家可以在这里悠闲喝茶、抚琴吟唱。

三舅说,这株花草是阿公生前栽种的,长得最为茁壮高大。我和阿贞姐尽量靠近着它,好像挨着它,就可以依偎着阿公一样。阿贞姐居住在深圳,几乎每年都会到老家探望。

3

乡间意象

当天下午,大家稍作休整,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走出屋外想赶快看一下家乡的变化。

一路欢笑放歌声

光荣岁月小河流

以前这里的水很多,附近的孩子们常常来这里游泳。有一次发大水,波涛汹涌,浪大涛急,阿公毅然决然地让我的三舅、小舅和钟诚哥往水里跳,以锻炼他们的意志。此举在村里乡亲们的眼里,甚为震撼!

幽静的小巷,我仿佛看到了阿婆(外婆)的身影。

竹林青翠,鸟唱清幽。

小路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的脚下,那里有一所妈妈小时候的学校。她和大姨大舅就是沿着这条小路去上学的。

远处房屋中,有一间几百年前陈家祖先迁徙到此处住过的第一个房子。后来,后代出国挣了钱,寄回来盖了老屋,老人们才从这里搬了出来。如今每过春节大家都会到那里敬祖先。

河水从山上汩汩而下,形成小溪,流过人家。

池塘边乡间小路

梦里水乡,青瓦白墙。

蓝天白云,青山农田。

这个老物件好像叫谷物脱粒机

这个地方以前养的有火鸡

听妈妈说我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不知为嘛,把火鸡赶跑,自己坐进了火鸡窝。这个笑话一直流传至今,我没有笑,我觉得也许说不定我是那个被耽误的“中国爱迪生”呢。

在我身后不远处有一个水塔,是三舅为了老屋能用上自来水,组织大家筹资建起来的。

4

走亲访友

什么是家乡?家乡是父辈抑或是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那里有你的亲人,你的儿时伙伴,也许还有你的故事... ...

来到姨婆家,大姨和姨婆见面,激动相拥。

姨婆的大儿子

姨婆的二儿子

斟酒敬长辈

钟诚哥代表小的们敬姨婆,姨婆身上有阿婆的影子。

我已经恍惚,仿佛看到了阿婆的笑容。

这是原先的村支书

见到了小时候的同学,大家都感叹“乡音未改鬓毛衰” 啊!

拜访村里的长辈

这是在三舅母的娘家聚餐

梅菜扣肉、鱼丸、萝卜丸子,都是客家特色菜。

听妈妈说,村里的土质房子大都是解放前的老房子,已经破旧很少人居住。现在家家户户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把挣得的钱寄回来盖房子,这已经是一个传统。

日新月异,世事变迁。村里房子越盖越大,越盖越漂亮。我们家的老屋因为盖的时间最早,已经从之前的鹤立鸡群,到现在虎落平川了。

一户乡亲的客厅,很大很漂亮。

姨婆的二儿子家,客厅也超大。

这是在半山腰处盖的楼房,在城里不知道得值多少钱呢!

这么大的客厅,让我们无比感慨。

是在城里生活还是在家乡养老,这是个问题。

小舅母与小表弟

小舅带儿子嘉嘉回乡,也是为告慰先人:陈家添丁。

5

参观乡村接待中心

按照日程,我们去参观了三舅母妹妹阿芬所居住的村子。

十几年前,她曾经来郑州,在三舅的“南园餐厅”打工,因为见多识广,人又积极能干,回乡后很快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盖起了展览室、学习室、图书室、娱乐中心等,丰富了村民的生活。

村子的各项工作做得好,就经常有参观团来参观学习,因为不是每个村子里都建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设施。

我和妈妈、阿芬姨、小志哥的媳妇小茹合影

介绍客家文化的展板

展板图文并茂,整齐漂亮。

图书室

还没有启用的礼堂,大家觉得用来跳舞不错。

会议室里,小志哥扮做领导开始训话,阿贞姐配合表演,认真做笔记。小志哥是大姨的小儿子,八十年代初到香港打拼,如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大会总结,此次参观,收获颇丰。

6

家庭联欢

不管乡间的景色多么令人留恋,白天的活动多么热闹热烈,到了晚上,过惯了城里丰富多彩生活的人们还是耐不住寂寞,自发组织了娱乐活动,歌声袅袅,载歌载舞。

歌声嘹亮,舞翩跹。小舅后面展现优美舞姿的是阿贞姐的丈夫王德明,他曾经是河南省舞蹈届的一哥。

姐弟仨

姐妹俩

幕后工作者:负责伴奏的三舅以及负责后勤的三舅母。

有钟诚哥和小舅在,场面永远是欢声笑语。

传说中的二霸王,也有感情丰富的一面啊!

夫妻对唱

阿芳姑是大叔叔的妹妹,八十年代初到香港工作,并认识了她的先生。

著名男高音小舅和著名女高音三舅母

钟诚哥、小志哥与阿芳姑夫妇

母女二重唱

舞姿婀娜,仪态万方。

7

留下记忆

不知不觉,一晃九天很快过去了。离开之前,大家纷纷留念,想留住家乡的气息,留住家乡的温暖。不禁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无论你走到哪里,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景点多么漂亮、多么令人流连忘返,你不会感到自豪。因为它不属于你,它属于别人,在此处你没有归属感。

而家乡不同,你有自己的家人、朋友,有年少的回忆,有自己的根,你会有强烈的归属感,你会为它的兴衰起落而共情。

回家乡,就是在找根、在找归属感、在找心中的家。

心中有了家,犹如风筝,飞得再高、飞得再远,也会飞得踏实、飞得稳健;因为有了牵挂,有了根,才不会茫然失措,不会如浮萍般到处漂泊。

姐妹俩像小时候一样,在早晨读书的阳台做操。

幸福一笑,春暖花开。

远远跑过来的是希望啊!

高高放飞的是梦想

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巨头

千姿百态,情不自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欢畅在乡间

历尽千帆,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花开望平楼前

山花烂漫,小舅当先。

最美笑脸

姐夫的个头儿,没人挡得住。

大叔叔离不开大姨,一会儿不见就到处找。殊不知大姨正在二楼和女儿阿贞姐、外孙女金金合影呢。

美好瞬间,其乐融融。

和小舅母原生态洗菜择菜

与阿芳姑、小茹嫂自拍,分别一晃三十载,不知再见是何时。

嫂子帮我扫炮竹

我帮嫂子烙大饼

青春再现

望平楼前,荟萃一堂。


文:苏文静

顾问:陈利英 陈伟民

摄影:苏文静 陈伟民 钟诚

校编:杨思革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