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藏品的凉席长什么样:由象牙丝编织而成,目前存世仅3件
炎炎夏日,清代皇帝们是如何躺卧安睡的?在身下铺上一张凉席是一个好选择,在清代诸多华丽精致的工艺品中,有这样一种席子,传说它比草席、竹席更加清凉,这便是象牙席。
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张“编织象牙席”,长宽为216x139(厘米),是用薄如细竹片的扁平象牙条编成的,其纹理细密均匀,牙丝细薄无比,席面平整光滑,是一件当之无愧的巧夺天工之作。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故宫博物院就对这件文物进行了定级,由于其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十分珍贵,因而被定为一级藏品。
材料珍贵
这件象牙席究竟珍贵在哪里呢?首先从材质上,顾名思义,它的主材是象牙,是将象牙劈成细条编织而成的,象牙本身就很珍贵,古时的社会人文和现代不同,那时候还没有保护动物的观念。现如今,诸如象牙这种东西是禁止买卖的,社会在进步,这种规定更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大家都要谨记并遵守。
存世数量极少
此外一点是,六十年代的时候,这件象牙席是现世的唯一一件,除了它本身的名贵外,因为“仅此一件”这点,也促使它成了一级藏品。
有人或许知道,现在有记载的宫中牙席共有5张,目前只有3张现世,其余则下落不明。而当时除了上面那张“编织象牙席”外,其余四张是不见踪迹的,第二张是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山东省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的。
根据专家鉴定,这件从民间征集来的“象牙席”从锦缎纹饰和牙席风格来看,都和故宫原来的那件一致,因而断定这应该是失落的四件牙席中的一件,是从宫里流散出去的。
宫里的东西流落在外,很容易让人想到两点原因,一是战争因素,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有可能是这个时候被劫掠的;二是清末皇帝溥仪从宫里“拿”出来的,溥仪当年离开清宫的时候确实也干了不少这样的事。当然,还有可能是清末混乱时期,宫内人员趁乱盗出的。
这件席子出宫后,原被清末民初的一位当铺老板收购,后来辗转落到了一个地主手中,土改时地主将其捐献给了国家。1977年的时候,故宫举办了“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展览”,这件牙席也在展览之列,吸引了大批参观者的目光。
第三件象牙席是故宫博物院里的工作者在整理台湾竹席文物时发现的,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件珍贵的象牙席被收纳进了普通竹席一类,因而没有被及时发现。
高超的技艺
当然,象牙席更珍贵的地方,还在于它的工艺。试想硬而脆的象牙劈丝编织成席子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格致镜原》里记载:“安南邓上舍说,其祖初入朝贡象牙簟,象牙簟者,凡象牙齿之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条逐条抽出之柔软如线,以织为席。”
这里便提及了象牙席的工艺,煮软抽出编织,要保证厚度均匀,要小心不被折断,要磨出光泽,按纹理编织,这一系列的程序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件相当繁琐且困难的事情。就算是工艺精湛的手艺人,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据资料显示,这样一套过程下来,象牙材料的用率不足10%,这也是象牙席缘何名贵的主要原因。
编织象牙席局部
这样的编织工艺据说在汉代的时候就有了,《魏书·列传第三十·韩务》载:“务献七宝床、象牙席。”不过一般来说,说起象牙席,主要讲的还是清代,这个时期的象牙席是皇帝们喜爱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贡品。
雍正时期,广州的牙雕艺人编织了5件象牙席供雍正帝享用。后来因为象牙席实在是过于浪费,既浪费材料,又浪费人力财力,一向崇尚勤俭的雍正帝便下令,禁止制造和购买:
“庚午,谕大臣学士等,朕于一切器具,但取朴素适用,不尚华丽工巧,屡降谕旨甚明。从前广东曾进象牙席,朕甚不取,以为不过偶然之进献,未降谕旨切戒,今则献者日多,大非朕意。
夫以象牙编织为器,或如团扇之类,其体尚小,今制为坐席,则取材甚多,倍费人工,开奢侈之端矣。著传谕广东督抚,若广东工匠为此,则禁其勿得再制。若从海洋而来,从此屏弃勿买,则再造之风自然止息矣。”
慢慢的,这种奢侈却又精巧的传统象牙劈丝技术逐渐失传,因而现如今这5件象牙席中仅存的3件,则毫不意外地成了绝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至此,名贵至极的象牙席共发现了三件,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藏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藏烟台市博物馆,其余记录的两件仍下落不明。如果另两件珍宝有一天能面世的话,一定会引起极大的轰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