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能在粤语与英语之间游刃有余?
香港人喜欢在粤语中加入大量的英文单词,而广州人则经常在粤语中掺杂普通话。这种现象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引发争议。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现象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粤语中夹杂英文单词的原因。实际上,粤语中加入英文的用法早于粤语与普通话的结合。
一方面,由于广东早期与西方文化接触的时间比内地早,另一方面,普通话相对于粤语出现的时间晚很多。早期,由于缺乏系统化的英语学习教材,当时的中外商人大多以“广东洋涇浜”的方式交流,就像小时候还未学会国际音标时,用中文发音标记英语单词的读法一样。
当然,还有一种半中半英的粤语词汇,比如“唔啱key”、“M记”,它们在社会变迁中逐渐融入到粤语语言体系中。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中文词汇无法表达原词所蕴含的情绪和画面感,例如“琴晚玩得好high”中的“high”,无论用“开心”还是“兴奋”替代,都会失去那种飘飘然的感觉,或容易产生歧义。总的来说,融入英文单词的原因无非是为了发音更简洁和更好地表达意境。
这种情况在普通话语境中也同样存在,只不过香港作为国际都市,曾被英国统治,所以情况更加常见。接下来我们来看粤语中掺杂普通话的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外来新移民的进入,本来以粤语为母语的广州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开始大量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2000年后,互联网取代了电视成为年轻人最常接触的媒体,加上内地综艺节目的崛起,以普通话为载体的流行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广州人在说粤语时的交流方式。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广州的许多新生代由于本土语言教育的缺失,很多常用词汇都不知道如何用粤语表达,将“田鸡”说成“青蛙”,将“纸鹞”说成“风筝”,将“马骡”说成“猴子”等等,甚至将“垂直”读成“除夕”,将“霓虹”读成“泥虹”,这就有些过分了。
有人认为,在说粤语时一旦掺杂其他语言,就会让粤语逐渐失去自身的纯净性。但我觉得,语言的纯净性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语言在不同的时代中会不断变化,并与其他语言文化不断交融、相互吸收。
早在1905年,梁启超先生创作的粤剧剧本就运用了中日英三种语言文字,非常好地体现了粤语超强融合的特点。与此相反,闽南语对于许多新生词或外来词的相容性就差很多,例如许多福建和台湾的朋友就不知道如何用闽南语表达常用词如“小巨蛋”、“长颈鹿”等。
现在,随着香港回归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落实,省港两地的粤语使用习惯也越来越一致。例如,在广州的写字楼区,我们经常听到白领们说“今晚系咪同啲friend出去shopping啊?
”或在香港电视的娱乐新闻中听到类似“小鲜肉”“粉丝”这类来自内地普通话的流行词。总而言之,大家在日常交流中,并不需要将语言问题升华到华夷之别,关键是在表达上能够清晰、简洁、贴切、优雅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你平时说粤语会混杂英文或普通话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5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