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念|西藏弹唱乐器
一直以来,藏民族就被称为只要会走路的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就会唱歌的民族,这与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天生开朗快乐的性格有关。高歌、劲舞、弹唱,怎么方便就怎么快乐这一特点,也造就了扎念这种乐器在藏区的广为流传。在西藏,大多数藏族人都会弹奏一种叫“扎念”的乐器,扎念的声音悦耳柔和,特别适合性格豪爽的藏民族用它来即兴抒情,表达情感的方式。
扎念是整个藏区普遍流传的藏民族传统乐器,在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民间很多歌曲都是在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下形成发展起来的,看似简单的弹唱形式其实也是藏民族审美观念、生活情趣、以及民族气质的展现。
扎念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几乎成了人们在茶余饭后自弹自唱,自娱自乐的一种主要方式。扎念是藏语的称呼,意思是“悦耳之音”。在藏区,无论是在小饭馆里,或是在大街上我们都能看到有人在弹拨这种乐器。特别是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比如藏历新年在藏民族的家中,或是在每年的望果杰期间的田间地头,扎念便成了必不可少的代表喜悦和祝福的娱乐方式。
扎念琴有六弦琴、八弦琴、十六弦琴等,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广泛流行于西藏各地。扎的琴身为木制,由共鸣箱与琴杆和琴头等构成。此外还有琴弦、琴马、弦轴、拨片和挎带等附件。扎念琴体通常由柏木、红木、胡桃木、檀香木制成,蒙皮为山羊皮、蟒蛇皮等。我们常见到的六弦琴,其琴身长约一米多,有六个旋扭,弹奏部为木质共鸣箱,音色柔和悦耳,琴身轻便。
扎念弹唱主要是针对史诗《格萨尔王》的说唱,和藏民族的一些即兴说唱。各个地区演唱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弹奏风格上又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有的演唱者在表演时或站或坐很随意,主要有独唱、男女对唱、合唱等表演形式,并编配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演唱者以精练、明快、简洁的弹奏手法和技巧来表现每首歌曲,其旋律有唱有说,节奏整齐,活泼流畅;表达的内容广泛,如果触景生情了,就会现编现唱,或是对壮丽的雪域高原的赞美、或对故乡美丽家乡的眷恋、也或是对美丽传说的叙述、对向往幸福生活和甜密爱情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等。
在藏区,扎念的风格流派各有不同,这与西藏各地区的歌舞音乐风格密不可分。按照地理区域可分为六种。其中拉萨风格的扎念弹唱技艺,主要特征是在歌声与扎念演奏的伴奏声之间形成的被称为“强孜卡”(“剪刀口”)的支声形态的多声部弹唱技法。这种类似对比复调的声部处理手法,在西藏的另一些本民族乐器如堆谐、囊玛和卡尔鲁等歌曲的弹唱中形成的歌声与伴奏之间形成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技术和艺术水准并形成了特殊的弹唱技艺。
关于扎念的来历,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从大海里走出来一位手持扎念的妙音天女,她一边弹着手中的扎念,一边尽情歌舞。妙音天女之父是天神,母亲是大海,她不仅爱好诗词文学,对音乐艺术有较高造诣,得到了藏族人民的爱戴。
据古文献记载,扎念源于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自己创造的乡土乐器。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田联韬先生在《藏族传统乐器》一文中说:“扎念、竖笛等确认是藏族本身创造的乐器。”现如今,我们还能在大昭寺内的一幅壁画上描述的是1300多年前,土蕃王松赞干布在举行庆典场面就有 “扎念”琴弹奏。此外,在西藏的佛教寺院门前都有手持扎念的四大天王壁画和塑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5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