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想让孩子优秀吗?那就先让孩子自由游戏!

 

游戏成为学前期儿童的基本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关。驱使幼儿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活动的需要、探究的需要、交往和表达的需要。基本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幼儿游戏的前提。

比如,身体活动的需要 :幼儿生来不仅有吃、喝、睡等基本生存需要,也有身体活动的需要。这种需要仅次于饥、渴等生理需要。我们发现婴儿在吃饱睡好后,会不停的伸胳膊蹬腿。好动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动即快乐!另外,积极的身体活动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又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所以对于学前期的儿童来说,你让他安静的坐听讲课是有难度的,也是不符合他的身心特点的。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体验,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比如,三宝用积木搭建房子,在搭房顶时先是用短的积木,结果放上去就掉下来了,试了几次后显得有点懊恼,:“不断的说,怎么总是掉”。一边说,一边不停尝试,终于他换了一块长积木,这次搭好了,他显得很高兴。这个过程他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他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满足,他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运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都得到活动:有全身运动,也有局部运动;有运动量大的活动,也有运动量小的活动。这些活动与运动,不仅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也有利于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奔跑、跳跃、攀爬等动作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促进对于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插积塑、搭积木、穿珠等游戏可以发展幼儿手部的小肌肉,小肌肉群的协调可以为今后学习书写准备基础;户外的游戏,还可以使孩子接触新鲜空气,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使孩子的全身得到活动。

以认知发展为依据,先说练习性游戏:一般在0-2岁时期,由重复运动所组成。比如婴儿无意的拍到了一只会叫的小鸭子,鸭子发出的响声会驱使他再去拍,一次一次的反复拍。或者他把球抛到地上,看着球滚远,你捡起来,他再扔下去,反复捡反复扔,他真的不是在调皮哦!这种游戏可以练习婴儿的动作技能,使他获得对于环境的控制感,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物体的变化(玩具发出声响)之间的关系。

再说象征游戏、假装游戏(想象游戏):即幼儿对事物的某些方面作“想象的改造”,包括用一个东西代替另一个东西;比如拿个纸箱当电视,自己小手一边按,一边说我在看电视呢;自己假装是某人等;比如说自己现在是妈妈。这类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的游戏形式,

在2岁以后开始大量出现,4岁后是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幼儿在象征游戏中“以物代物”等假装的动作有益于幼儿的符号学习。角色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比如当护士照顾病人、打针等,使他们的同情心得到发展;也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角色游戏还可以 幼儿理解故事、创编故事的能力以及对故事情节顺序的记忆能力。

还有规则游戏:出现在学前期的晚期,也就是说6岁前后;是两个以上的儿童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的规则进行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比如打牌、下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等。规则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规则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发展“去中心化”的能力和协调他人观点的能力。

皮亚杰认为,幼儿思维的典型特征是“自我中心”,不能理解他人的观点、情感与想法。角色游戏和规则游戏都能帮助幼儿“去中心化”。比如捉迷藏、剪刀石头布,幼儿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在游戏中取胜。

游戏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重新建构经验提供了有效的动机。比如,幼儿喜欢在马路牙子上走,在坑坑洼洼的上坡上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哪儿不好走就往哪儿走,呵呵!他们在不同的地面上走时,一方面是在进行探索,另一方面也是在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这是在使用与体验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动作变得更为熟练和灵活。这种活动孩子总是很快乐。

最后,为了幼儿能够自主、自发的游戏,应提供的游戏材料或玩具结构程度不应过高、不要太逼真,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大胆的探索与想象,重视儿童的角色游戏,鼓励幼儿共同游戏;对于那些不爱玩,缺乏好奇心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探索、交往和游戏。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发的活动,给他们带来成就感、胜任感以及愉悦的情绪体验,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游戏,但别干涉、主导游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