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学以致用?一年看300本书的人也有这个困惑
在阅读《深阅读》《学会学习》时,发现两本书里都提到一位名叫涩泽荣一的人,他将《论语》作为自己人生哲学,并且将《论语》融入自己的商业中,后来还创作了《论语和算盘》一书。
在网上查询后得知,涩泽荣一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等称号。起草了日本的银行法,创立了日本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贸易公司。他的商业资本曾进入日本的铁路、轮船、渔业、印刷、钢铁、煤气、电气、炼油和采矿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他也因此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等称号。
在涩泽荣一的一生,离不开《论语》对他的影响,甚至他的商业帝国,都是以《论语》作为经营理念,在学以致用这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彻底了。与涩泽荣一一生将一本书用到极致不同,大岩俊之采用的是从不同的书籍中将自己需要的、对自己最重要的4%付诸行动的方法,成功创业。
大岩俊之是在30岁之后才开始认真阅读,准备创业。曾经一年阅读300本书,后来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将书中所学加以运用,从工作时期的销售工作,跨行转型为创业后的指导教学讲师。《实用性阅读指南》是大岩俊之的作品,书中介绍了他在创业时期,从学习书中内容,到将书中内容用于行动的经验。另外,本书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商务类书籍。
学习——从书中获取自己最需要的部分
先想好关于书本的“问题”,然后再在书本中找出应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句话其实就是五个字——“目的性阅读”。也许你会说:“我不喜欢目的性阅读,我比较享受自由自在的读书。”事实上,即使你认为自己在进行自由自在的读书,在你的潜意识里,还是带着目的在读书。
《亲爱的安德烈》是作者龙应台和安德烈两母子的书信往来合集,其中有母子俩讨论关于音乐、文化、梦想等等的内容。我第一次阅读时,带着放松的想法开始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我总是会下意识的把书中内容局限于亲子沟通方面的理解。后来回想,我那段时间正在做有关亲子关系的主题阅读,因此对于身边的事物总是不断地往亲子关系方面联想。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选择性注意”,通俗来说,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应用到读书上,可以理解为:即便没有刻意设定前提条件的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的潜意识会不断地筛选书中的内容,选择性的接收信息。而“目的性阅读”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设定阅读目的,主动选择自己要接收的信息。
对于注重实践,方便拿来就用的商务类、工具类书籍,不妨在正式阅读之前花费20——40分钟的时间,对有关书本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确认。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作者通过三个步骤,完成这一过程:
1、清楚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5——10分钟)
大岩俊之认为:“只要一有问题,人类的大脑就会想要找出答案。”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读书的目的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设定,加上作者注重知识实用的原则,最好是针对自己的近期情况进行提问。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
比如阅读《金字塔原理》,想要解决写作逻辑的可以设定问题为:“哪部分内容可以增强我稿件的逻辑性?”想要解决商务文件汇报的可以设定问题为:“哪些信息有助于我商务信息的整理和汇报?”……在这一步骤的时候,可以将提出的问题记录在一起,多一些也没有关系,在第3步的时候再进行筛选确认。
2、阅读序言、目录、后记等部分,大概了解书的内容(10——20分钟)
一本书的主题、精华,往往就藏在书的封面、封底、序言、目录、后记等部分。尤其是目录,许多书籍的目录就是整本书的大纲、框架。通过这些内容,基本上可以为第一步的问题找到大致的答案。
3、确定问题(5——10分钟)
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
作者提到,以行动为前提条件,相比将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却记不住,不如抓住最重要的4%行动起来,会更有作用。将第1步中记录的问题进行删减,留下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从书中找出的答案就是那最重要的4%。
深入——将阅读目的融入笔记和记忆
作者推荐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书中作者例举了三种制作思维导图的思路:
1、按照全书的顺序制作思维导图
阅读全书后,结合书籍的目录制作思维导图,采用章节名称——标题——小标题(粗体字)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思路跟着书籍的框架走,不会漏掉书中内容,便于回忆书籍内容。
2、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制作思维导图
将书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这些重点内容按照书中的顺序制作思维导图。
3、按照阅读的目的制作思维导图
这种思路和第2种类似,包含的书中信息更少。整个思维导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书籍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名、出版社等信息;第二部分是阅读目的,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删减后的问题;第三部分是答案,对应的是第二部分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总结,阅读全书后的总结以及个人的评论、知识的延伸等等。
除此之外,大岩俊之在本书中提到了不少记忆方面的技巧、经验,比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首字母记忆、便利贴记忆等等。如果想对不同的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阅读本书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
运用——自我指导的行动思维
所谓“指导”,归结起来就是“引出对方的潜能,促使其自主行动的沟通技巧”。
自我指导,则是将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变成自己对自己进行指导,让自己主动行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作者详细讲述了自己从获取书中知识到实践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自我指导”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
在本书中,大岩俊之将整个过程细分成为十个步骤,我根据自己的情况简化成以下六步:
1、结合前文的问题、答案,在阅读完成后设定具体详细的行动目标。目标数量多也没有关系,全部记录下来。从中选取“不紧急但是重要的事情”作为行动目标。
2、想象自己达成行动目标时的状态、心情等等,越详细越好。将达成行动目标的位置设定为100%,再设定当前个人位置的百分比,计算差距。
3、在当前百分比的基础上添加10%,思考如何才能达到这10%的差距并给出5个以上的方案。
4、从这些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想做的方案进行预演:如果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如果要这么做,接下来这一周我可以做些什么?
5、从预演中选择一件事情,再次确定何时去做?如果完成后心情如何?
6、完成以上5步后,将最后选定的一件事情,付诸行动。
在以上的过程中,作者用到了VAK模式、SMART法则、5W1H分析法等等知识,这些都来自于作者阅读过的不同书籍。也许我们做不到像涩泽荣一那样,选择传世书籍作为人生哲学。但可以尝试如大岩俊之这般,从不同的书籍中学习自己当下所需要的内容,为自己所用。
整体而言,我个人不是很赞同这种读书方法,但就像书中所说,对于大部分的商务书籍,这是一种方法。另外,相比起书中的方法,作者大岩俊之学以致用的思维更值得我们学习。
《实用性阅读指南》还可以配合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一起实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7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