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锦瑟云滇”小分队调研镇南月琴非遗传承
云南楚雄网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古称镇南州的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这里的月琴闻名已久。每逢节庆,彝家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打跳”。“打跳”讲究节奏,彝家人称道:“响篾是姑娘的心声,弦子是小伙的伙伴。”最离不开的就是月琴,因形似满月,声脆如琴得名。
2018年暑假期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走出校门,奔赴全国各地,在服务、调研等系列实践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精神面貌。火把节期间,“华夏拾遗非遗调研团”的“锦瑟云滇”小队来到楚雄开展有关镇南月琴制作技艺的调研。
“锦瑟云滇”小队先后采访了楚雄州博物馆、南华县文化馆、楚雄师院副教授、镇南月琴传承人,并采集数据、拍摄纪录片。小分队还来到了南华县岔河村,找到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树明。李树明介绍并展示了镇南月琴的制作过程。他说:“镇南月琴制作工艺复杂,大概分为选树、制作琴框和琴板、琴面镂空、制作龙头、制作琴码、月琴美化六个步骤。”李树明对月琴制作工艺进行了不断改进,月琴上的图案龙飞凤舞,活灵活现。
据南华县文化馆馆长介绍,镇南月琴大多销往东南亚。东南亚华人多,少数民族占比较大,需求量也大。月琴最初是用来跳“左脚舞”的,后来戏曲中也沿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将当地所有会制作镇南月琴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立了镇南月琴合作社,并生产了大批月琴。镇南月琴的制造和弹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族文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认识、了解和继承。(本网通讯员)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