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夫妻坚守1种“冷门手艺”,做的“纳凉件”成了稀罕物
图片上这位老人叫王传国,今年70岁,家住浙江省宁波市古林镇农村。他说自家祖上几代都会草编手艺,自家18岁开始学草编至今已经有50多年了,做这活完全是手工,主要编的是夏季纳凉用的凉席。
王大爷说,家乡宁波农村这一带,过去草编很有名气。多年前听人说考古专家在宁波发现距今有7000年历史的草编碎片,说明草编在原始社会就是人们避风遮雨的物件。从自己记事起,家里老人主要编的是凉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凉席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都需要,是生活里的必需品,卖的很火,可以说供不应求。
王大爷的老伴在娘家时就经常接触草编手艺,嫁给王大爷后,这草编手艺也一直没有丢,两人是一对好搭档。
老伴说:这凉席用的原料是蔺草。一般生长在滩涂湿地里,不过宁波这里的蔺草需要人工种植。每年晚稻收割后,人们要下田在齐小腿水深的稻田里种植蔺草,那时已是冬季,人的两腿都会冷的麻木。到了次年六月,梅雨时节,人们就要收割蔺草了,进行编织,全过程都是手工劳动,种田人异常辛劳。
王大爷说:收割后的蔺草,再经烘干和处理,才能编织草席。草席的制作有十几道工序,必须两人配合,一个人坐在织席机前压草,另一人坐在织席机的右侧送草。贯重十七八斤,必须将其用力压下,织出的草席才紧实耐用,因此手工编织非常辛苦。
过去他们编织凉席都是在室外找一片空地来作业,建设美丽乡村后,环境卫生大整治,他们把草编场地转到室内,在家里办起了草编作坊。
宁波的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列,已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王传国也被浙江省授予草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现在制作的凉席、草帽等制品,具有质地精密、挺括硬实、柔软光滑、收藏简便四大特点,成为稀罕物,畅销世界各地。
【看百姓故事,关注黄泥巴】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