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具看藏民族的醉意江湖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有时候我觉得藏民族生活于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这不仅因为青藏高原上的景物如同小说般具有神秘色彩,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生活富有和天空一样的美学质感。在一杯酒里衍生出酒具的装饰之美和歌舞之美,还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动人传说和藏族谚语。宁愿说酒具是酒的容器,不如说酒具,是藏民族的世俗江湖。
一杯酒里的历史
藏族有一句谚语:“山羊见柳,藏族见酒”。藏族人之于酒,如同我们之于茶。可以说,藏族人天天不离酒,家家户户必会酿酒。酿酒是藏族妇女的一项日常活动。所以,无须等到春天,去寻找沈从文笔下的桃花庵,在任何一户藏族人家便可沽酒。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藏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藏民族就开始酿酒,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酒文化。
藏族的酒类繁多。敦煌出土的古藏文写卷《苯教丧葬仪轨》记载,吐蕃早期所饮的酒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和青稞酒等。随着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汉藏文化融合,使藏族人掌握了内地传入的复式发酵酿酒法,仿内地黄酒酿制的青稞酒得到藏族人们的普遍喜爱。
酒具里的人情之美
张鹰在西藏40多年,在下乡期间,收集了西藏各个地区不同材质、不同样式、不同花纹的酒具。在这些各式各样的酒具里,他找到一条打开通往藏族历史的时间隧道。
我来到张鹰家时,发现他的客厅陈设着各种酒具,有土陶酒壶、竹管酒壶、野牦牛角酒壶,大小不一,形式各样。张鹰拿起一个形状酷似雏鸡的陶制青稞酒壶,从尾灌酒,鸡啄饮酒。张鹰介绍道:“这只酒壶来自日喀则地区,一般用在婚礼或新年节庆时,是妇女敬酒时用的。这种酒壶喝酒很有讲究,它要求喝酒人不能发出声响,否则敬酒人会再将酒壶填满,以示惩罚。”
西藏的酒具以陶为主,大多出产于江孜卡麦乡和墨竹工卡县。江孜卡麦乡的土陶酒具从工艺、花纹和色泽,都按照传统古法泡制,具有原始气息。而墨竹工卡县的酒具,因地域接近拉萨,深受时兴潮流的影响,出产的酒具款式新颖,接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昌都人喜欢用黑陶酒壶来盛酒,黑陶产自于云南德钦县。因为黑陶酒壶小巧而精致,符合昌都地区的藏族人喝藏白酒的习惯。林芝树木繁茂,酒器大多是木质的。把木头刨成木片合并在一起形成桶状,然后用藤条绑紧,并且利用木片上的枝桠巧妙地制作成壶嘴。这种酒器是最古朴、最自然的形制。
酒赋予了藏族人浓烈的情感,他们热情、大方、豪放。他们喜欢聚集起来,开怀畅饮。“特别是在后藏农区,歌舞时圈内要放置一个特大的酒锅,藏语称做‘扎果’,意为大肚子陶锅。日喀则地区的传统习惯是每个‘扎果’配制许多‘连姆’(陶酒壶或红铜酒壶),喝酒时每人拿一个,由两名妇女将‘扎果’中的酒盛入每个人的酒壶中,歌舞一段畅饮一次。婚宴或节日喜庆时同样如此。”张鹰如是说。
张鹰说:“春耕日,藏族男人把壶,女人端碗,先给邻家的耕牛献上一条哈达,再把第一碗酒献给耕牛。看见酒,耕牛舌头伸得老长,馋得口水直流。敬酒者一高兴,让它连喝三碗。一碗酒倒在牛舌上,牛卷舌就进去了,一滴不漏。耕牛喝了东家再喝西家,家家三杯,喝遍了整个村子的酒。喝完美酒的耕牛摇头摆尾与村民同欢,象征性地犁地好几个来回。而这时候,村民们也跳起了圆圈舞——锅谐。人们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银碗,在空中弹了三下后,一饮而尽。”
酒具作为一种藏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器皿,同时也是家里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从贵族人用的金银包浆的酒壶,到普通人家用的各种酒具,这些酒具都包含着藏民族独特的手工艺和生活美学。它让我们深信,一壶酒、一碗酒、一杯酒里,都是一个微缩的江湖,蕴藏着藏族人内心深处最为寻常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
本期编辑:央金 刘金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