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菠萝蜜:我们眼中的水果皇后,却是解决斯里兰卡饥荒的治愈食材

 

(斯里兰卡小妞,兰卡华文第一自媒体)

菠萝蜜是斯里兰卡常见的一种食物,无论在菜市场、超市,还是本地的餐厅,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与我们将其称为“水果皇后”不同,这种果肉肥厚,清甜可口的植物,在斯里兰卡人眼里,它却是一个备受推崇的重要粮食,因为它曾多次让这座小岛避免饥荒的风险 。


菠 萝 蜜 树 的 传 奇 历 史

为对抗饥荒,从马来引入

提起斯里兰卡的菠萝蜜,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Arthur V. Dias。他是斯里兰卡著名的慈善家、独立运动成员以及民族英雄。作为一个种植园主,他在全岛率先开展菠萝蜜种植,因而被称作“Kos Mama”或者“Jack叔叔”。

历史上斯里兰卡人主要以食用大米为主,遍布小岛的水库和灌溉系统,便是前殖民时代统治者为种植水稻而建。不过,当英国人占领斯里兰卡后,开始侵占岛上农民土地,种植用于出口的茶叶、橡胶和肉桂等经济作物。水稻种植面积被迫大大减少

(阿努拉德普勒的水库)

1915年,因起义运动原本被英殖民者判处死刑的Dias获释。他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出现令人担忧的“大饥荒”。岛上随着水稻种植量连年下降,斯里兰卡人也将很快面临粮食短缺问题。因此,Dias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斯里兰卡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只凭他自己一个人无法建造用于水稻种植的水利系统,但Dias意识到可以种植菠萝蜜树。菠萝蜜可以像水稻一样作为食物,帮助斯里兰卡消除饥饿。

当时,斯里兰卡本就不多的菠萝蜜树被英国人砍伐殆尽,为此Dias从马来西亚柔佛进口菠萝蜜的种子,免费分发给岛上任何角落的居民,并提出在斯种植一百万棵菠萝蜜树的计划。


菠萝蜜树被称为“大米树”

让小岛多次避免粮食危机

今天,Dias被斯里兰卡人视为民族英雄,写进了历史教科书,而他发起的“菠萝蜜运动”,帮助斯里兰卡建立粮食安全,度过数次粮食危机。斯里兰卡人亲切的将菠萝蜜树称为“Bath Gasa”,意为“大米树”。

1940年,由于战争,全球多个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南亚、东南亚的孟加拉和越南更是出现了可怕的饥荒。但是,在19世纪初Dias的倡导下,岛上居民都在自家后院里种植了菠萝蜜树,菠萝蜜让斯里兰卡相对平稳的度过第一次粮食危机。

到了70年代,受通货膨胀、干旱和粮食减产的影响,斯里兰卡濒临崩溃。时任斯里兰卡总理的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时称:“这几乎让我们窒息,我们不得不为生存而战。”

那时,即使是斯里兰卡的富裕家庭,也受政府管制,每周只允许买2公斤的大米。那些年,人们将菠萝蜜煮熟,加上少量新鲜磨碎的椰子,这种简单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日夜辛苦劳作的斯里兰卡人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帮助人们度过危机的菠萝蜜,在当时被人们称为 “解决饥饿的水果 ” 。

而今年,菠萝蜜再次帮助了一些斯里兰卡人度过艰难的时期。

受新冠疫情影响,斯里兰卡开始长达数月的宵禁,而粮食供给也成为封锁初期的难题之一。 在一些偏远的村庄,农民失去收入的同时,政府提供的福利食物 需要数日甚至几周才能送达。对于那些村民来说,他们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在没有金钱和食物的情况下,靠吃煮熟菠萝蜜度日。

即使在食物充裕的日子,菠萝蜜也提醒我们记住:不要浪费粮食,为可能的风险做好准备。


菠 萝 蜜 美 食

斯里兰卡人会将成熟的菠萝蜜作为水果,沾着盐和辣椒食用,将菠萝蜜树的叶和花用来治疗糖尿病, 不过还有很多人会把未成熟的菠萝蜜当做一种蔬菜。

由于老一辈斯里兰卡人对菠萝蜜深厚的感情,催生了许多富有兰卡特色的菠萝蜜菜肴。

比如,将嫩菠萝蜜放在锅里煮熟,在逐渐加上椰奶、丁香、豆蔻、罗望子及其它的香料,慢炖至少6个小时,这是斯里兰卡最常见的菠萝蜜咖喱。还有,将菠萝蜜与松果、椰子混合制成球状小吃,作为茶点。

近些年,菠萝蜜在国际上名声鹊起,这种在斯里兰卡曾被视为穷人果腹的食物,迎来巨大的转变。

比如,由于菠萝蜜在未成熟时的口感像猪肉,科伦坡著名的咖喱餐厅Upali's的厨师用菠萝蜜替代肉饼,搭配自制的辣椒酱 ,做成素食汉堡,深受素食主义客人的喜爱。

再比如,由于菠萝蜜肉很容易吸收香料的味道,科伦坡网红餐厅Cafe Kumbuk,便将其经过油炸后,混合芒果辣椒酱和牛油果调味酱放在玉米饼上,成为餐厅的热门菜。

越来越多的时髦餐厅开始推崇菠萝蜜美食,厨师们都在吹捧可以将其视为肉类的替代品,甚至由于它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又被很多媒体将食用菠萝蜜视作“未来健康饮食发展趋势”。


小妞是谁?资深岛民,一个辞职回斯里兰卡当土著的理想主义girl。

出版6本书,10家网站签约作者。基本包揽市面上的兰卡指南,作品包括:《中国国家地理.斯里兰卡旅行指南》、旅行笔记《印度,不可思议》, 翻译作品《勇者征途:攀登七大高峰》等。 小地球联盟斯里兰卡领主。受邀入驻搜狐自媒体、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天天快报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参与旅游卫视、东南卫视节目拍摄。同时也是旅行者和徒步爱好者。足迹慢行4大洲30多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