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民族文化·柯尔克孜族|琳琅满目的民族乐器,你认识几件?

 

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民族乐器

古典乐器有小调和大曲之分。小调称为“乌般”,歌手可按调填词弹唱。大曲称为“股衣”,“穷股衣”是规模很大的组曲,可以用几十种不同的曲调演奏几天几夜。

柯尔克孜族音乐多用民间乐器演奏。史书记载有:鼓、苗、笙、荜篥、盘铃等。流传至今的乐器有“考姆孜”(木制羊肠三弦弹拨乐器)、“帕米尔考姆孜”(木制铁三弦弹拨乐器)、“奥兀孜考姆孜”(铁制指拨口琴)、“克雅克”(二弦拉琴)、“却奥尔”(牧笛)、“吐图克”(鸟翅箫)、“结孜吐图克”(铜箫)、“苏乃”(哨呐)、“曾格拉玛”(笙)“巴斯”(鼓)等。史诗《玛纳斯》还提到“多兀勒巴斯”(战鼓)、“多兀勒”(手鼓)、“班达鲁”(腰鼓)等。

“考姆孜”

“考姆孜”是柯尔克孜族最古老的乐器,使用最为广泛。据传,“考姆孜”乃古柯尔克孜语“考吾孜”的音变,“考吾孜”的含义则为美丽的乐器。最早的“考吾孜”是用红松树做成的,它的形状与现在的“考姆孜”大体相同,即头部椭圆形,根部细而长。它既被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亦被用来与“多兀勒巴斯”鼓一起演奏战争进行曲,以鼓舞士气。后来出现的“考吾孜”是木制的,上面安四根铁弦。据民间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把这种“考吾孜”传到了西达克山、克什米尔、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传统考姆孜用整块杏木挖制而成,使用羊肠弦,共鸣箱为扁葫芦形成不等边扁六方形;现代考姆孜常用杏木、桑木和白松制作,共鸣箱由面、背、框板胶合而成,为扁葫芦形。琴长88厘米,面宽20厘米。

琴头圆顶无饰,左侧置3个弦轴,琴颈细长,正面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弦为3条钢丝弦。琴上用牛角和牛骨嵌出黑白相间的饰缘,图案美观大方。演奏时,将琴体斜置于胸前,左手持琴颈按弦,右手弹弦或轮奏,音色清亮而柔和。演奏技法有弹、挑、勾、提、扫、滚和按、滑、吟、揉、泛、点等,并创造了用手的各部位触弦,或将琴身倒置,或抵住两肩、头部、背后反弹、反(左扌右刍)等,真是丰富多彩。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民歌、说唱伴奏。柯尔克孜族人民最喜欢边弹边唱的表演形式,即考姆兹弹唱。著名独奏曲有《夜莺曲》、《啄木鸟》、《枣骝马驹》、《愿望》、《白鹿》和《库尔满别克》等。著名演奏家有新疆歌舞团的买买提·托列米西等。

“克雅克”

拉弦乐器克雅克,用一整段松木或桑木挖制而成,外形与短把羹匙相像,全长70厘米。共鸣箱上部较宽、内腔外露,下部蒙以骆驼羔皮或羊皮。琴头古朴,左右各置一个弦轴,琴颈上窄下宽,正面指板无品,张两束马尾弦。演奏时将琴箱夹于两膝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音色柔和优美,有如带弱音器的小号。用于独奏、合奏或为叙事长诗及民歌伴奏,奏者多自拉自唱。

其他

鹰笛,柯尔克孜语称却奥尔。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管长24厘米,管内中空无簧,两端相通,下端开有3孔,演奏时,左右手指按孔,嘴对上口,兼用平吹和超吹,音色高亢明亮。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民间舞蹈《比翼舞》伴奏。

铁簧,柯尔克孜语称奥孜考姆兹。簧长7厘米,呈钳形。左手持簧,右手拨簧尖发音,音色优美,有金属声。乐曲有《包脱衣》、《娜西卡提》等,除常在毡房内独奏或齐奏外,还可与考姆兹或克亚克合奏。

注:以上民族资料与相关图片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官方网站——http://www.minzuwc.com/

企鹅媒体平台ID——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