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15岁入行,20岁成为德云社“御用弦师”:九良的佛系成长之路

 

周九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周九良,是在2018年第一届《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那一年他24岁。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的灯光亮的刺眼,那天的观众仿佛格外遥远,那天对手随意的一句“让了”,让他一向淡然的情绪轰然爆发。

几年过去了,人们说放下了看开些,然而周九良始终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回首前尘,他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他始终在为成为一名演员努力着。

在台上,他惜字如金;在台下,他悠然独往。观众说,他是离观众最近的演员;搭档说,他是十年来最默契的搭档。

德云社这位出了名的少年郎,容貌清隽,气质从容,高音叫唱三弦快板炉火纯青。因他在德云传习社门门功课成绩优良,故师父赐名“九良”,并怜其才,悯其情,赞其骨,赠他“小先生”字号。十年打磨,滴水穿石,终于一步步走到今日,任谁也要竖大拇指赞一句“稳当”。

人间繁华,他的内心却有着自己的一片麦浪。

01

1994年秋季,云闲,风清,桂花的香气氤氲了这座城市的角落,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天似乎格外高远,这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让生活着的人们有了诗意的缠绵和明净的喜悦。

那时九良刚刚出生,父母给他起名叫周航,简简单单的名字,倾注了父母对他的殷殷期盼和祝福。

15岁时,孩子有了自己的心思,他决定,要去学说相声。这想法冒着叛逆的火花,着实让人出乎意料。

他的父母对他的决定不支持也不打压,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只是告诉他,选择了开端,便要承担后果,毕竟,时光不可能倒流。

如果将周九良26年的人生拉长来看的话,会发现,他15岁前的人生,可以用“一帆风顺”四个字来形容:优渥的家境与开明的家长,给了周九良幸福的少年时代。

2009年,他背着行囊,跃跃欲试地站在了北京德云社大门口,经过重重选拔,如愿以偿进入德云传习社做了一名小小的学员。

自小喜好传统曲艺的他,这下如鱼得水,对每一项课程都付出了极大的热忱。需要背诵的大段大段的贯口,绕口令,需要唱的太平歌词和各种戏曲小调,说学逗唱,唱念做打,无数次的纠错,无数次的磋磨,九良的基本功练得格外扎实。

他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功,闲暇时,一手端着搪瓷缸子,一手盘着文玩核桃,随意游走在校园里,观花赏景,问候清风明月,一个人自成世界。

因为他长了一张不符合年龄的脸,更有一副沉稳至极的冷淡性子,老成的像个中年人,不熟悉的人,绝对不会把他看做学生,都以为他是哪一位先生。

连师父郭德纲都忍不住感慨:“这是年轻的身体里住着老艺术家的心呐”。

那一天,这个名叫周航的少年将将17岁,他依旧同往日一样,穿着背心,端着茶壶,文玩核桃,这老三件构成了他一天中最静谧的时光。门外走进来一位青年,唇红齿白,风度翩翩,此时他还不知道,两人的命运会有怎样的纠缠。

02

26岁的孟鹤堂和17岁的周九良结成搭档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毕竟九良刚从学校出来,青涩稚嫩,没有经过青年队的打磨训练,他是不是能够跟上逗哏的脚步,在舞台上真正地扛起活呢?

有大概几年的时间,不但外界的质疑不断,就连九良自己,也在心里反复地叩问:我到底能不能行?是不是吃这碗饭的料子?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问孟鹤堂:“孟哥,我表现的怎么样?我怕我不够好,拖累到您。”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名的演员不是好演员,何况他的梦是想成为角儿。

角儿,是传统曲艺行业的最高标准。师父说过:什么是角儿,就是挂上你的名字能卖出去票,能养活跟在身后的那一帮人。

听相声的人,听的是他们说学逗唱各个行当样样精通的技艺;看人的人,则是折服于角儿们的无尽风华。

别的师兄弟喜欢逛街、蹦迪、泡夜店,他只要有空余时间,准背着钓竿,找地方去钓鱼。鱼上不上钩不打紧,相较于结果,他更享受的是整个钓鱼的过程。把鱼钩甩下去,屏气凝神,把头脑放空,全身心地静下来,物我两忘。

世事是一台微妙而灵敏的天平,时时处处称量着万事万物对人心而言的分量。自心分量不够,便会常常失衡。”

除了钓鱼,他的另一个爱好是逛博物馆。

欣赏那些带有时光印记的物件,静静地和历史对望,历史的深邃感会带来片刻迷失又会迅速清醒,“铁冷却以后才会变硬,人冷静下来才会思考。”思考作品,也思考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能走多远的路,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往往取决于自身知识和修为的积累。百忍成金,百炼成钢,就像一段话所说:只要你在热爱,在坚持,在收获,在精进,总有一些努力,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开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直到师父在台上面向无数观众介绍他:“这是我们这儿的小可爱,台风稳,大气,在这个年纪并不多见。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03

搭档都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九良到现在都坚定地认为,世界上最幸福、最骄傲、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和他孟哥搭档,《德云斗笑社》前期选拔,他的参赛口号就是:我和孟哥搭档10年了。

2010年,周九良褪去了学生气,在舞台上不再束手束脚,也摆脱了最初那种生涩呆板,中规中矩的捧哏方法,他尝试着把一些自己领悟的东西糅合进整个作品里,在搭档飘的时候拽一把,在搭档平的时候浪一下,两个人配合的越发默契,进步飞速,呈现出来的舞台效果也非同一般,受到观众们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岁月一点一点、一层一层沉积,一些东西在视线看不见的地方悄然诞生。传统文化,要走出去打破堡垒,推陈出新,让古老的东西有全新的诠释,他深以为然。

2018年第一季《相声有新人》获得全国总冠军,是他们成长的一道分水岭,泾渭分明。

鲜花和掌声猝不及防地向他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嘲笑,毁誉参半的评价让他不知所措。

大批量的粉丝开始关注他,接机、送礼物,制造话题,打破他生活的平静,巨大的流量让他意识到自己红了的同时也让他心生惶恐。

粉丝向来是把双刃剑,一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让他和搭档的粉丝互相攻击,在网络上撕成一片,甚至惊动了师父郭德纲。

在《德云斗笑社》的拍摄现场,师父当面问他:“听说你的粉丝在网上骂小孟骂的狠着呐?”他跪地回答,掷地有声:“那不是我的粉丝。”

借用别人的一句话:“怎么红不知道,怎么不红还是可以办到的。喜欢也好,质疑也罢,这些都不重要。”

九良心里明白,赞誉和恶谤都是些随时会消失的东西,只有拒绝盛名的诱惑,在舞台上守住自己的本心,就不会深陷其中,以致沉沦。只有好作品才是最有力的证明。

如今的周九良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他的生命与相声已经不可分割。

他在微博中写到:“参加工作以来,我的工作几乎就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有时候试图想去创造工作以外的生活,但结果发现自己对相声以外的事物总是没有极大且长久的执念。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双脚站到热爱的舞台,双眼看到亲爱的观众,台上台下共同完成自己喜爱的事情,片刻的幸福便足矣。”

那一张看似清冷的脸上,全是生活的感悟与岁月的沉淀,在一个浮躁欲望的时代,不从俗流,内心有光。

04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酷。——周九良

坚持这个行业,是热爱自己的热爱,也是为了让传统艺术面向更多的观众,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相声。师父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现在,就看他们这些年轻人了。

对于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用努力证明了:梦想与现实,从来都不是顾此失彼的事情,不要因为年纪或是外界的目光所动摇,遵从“自己内心的光”,不错过每一次精彩,不放弃每一种可能,把自己所坚持的做到极致,那就是成功。

“我们相信,那些我们眼中老去的文化,并未消逝,它正在摇曳成明亮的波涛,汹涌奔来。”

还有许多,像周九良一样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它,了解它,赋予它全新的耀眼的生命光华。#娱综大赏#

燕子箫:喜山喜月喜清净,种花种草种一个春天给你。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