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夏至」:何以解暑,“杨梅”吐气

 

每一种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时节。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以四时为引,在一箪一食中,感知春夏秋冬的四季轮转。

2021年,《生命时报》推出系列策划“二十四节气·食光”,以符合时令的蔬果,在唇齿间感知时间流转,不负一年好时光。

白昼日短,盛夏已至

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是为夏至。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节”。

在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到达全年最长,进入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夏至后,太阳将踏上“回头路”,一路向南。

夏至日,立竿无影

夏至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这一天,日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生活的人们,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可以在太阳下立根竿子,看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新麦丰收,夏至尝新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在此时祭祀,以祈求丰年平安。古代“夏至节”这一天,民间常用新收的麦子压成面条食用,既是庆祝丰收,也有“尝新”的意思。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时至今日,各地仍保留着夏至吃面的食俗。南方吃阳春面、肉丝面、三鲜面等,北方则偏爱打卤面和炸酱面。面条以粗粮面和杂面为宜,其中绿豆杂面、荞麦杂面最佳。

夏至杨梅满山红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夏至后小暑前,是最适宜吃杨梅的季节。

杨梅有多好吃?曾立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誓言的苏东坡,在品尝吴越杨梅之后,欣然写下“闽广荔枝,未若吴越杨梅”的诗句。

初疑一颗值千金

作为夏日应季水果,杨梅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杨梅味甘酸、性温,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的功效,对于食后饱胀、饮食不消化等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从营养学角度看,杨梅含大量果酸,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帮助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此外,杨梅含有天然抗炎成分花青素,有助于降低人体炎症反应。

杨梅虽可开胃,但有胃病或胃酸过多的人还是不要吃太多,以免引起不适。

挑杨梅先看“长相”

果面干燥、颜色鲜红、软硬度适中的杨梅,才是最佳选择。首选果肉粒粒凸起的,瘪下去的一般都不新鲜。

新鲜的杨梅闻起来有股香味。如果长期存放或存放不当,可能有一股淡淡的酒味,这说明杨梅已发酵,过了最佳食用期。

杨梅表面多缝隙,容易聚集灰尘,且可能藏有小虫子。这些虫子多为果实蝇的幼虫,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通常不会携带细菌。

如果介意虫子,吃之前也可以先放在清水里浸泡一会,再加上盐浸泡,让虫子自己浮出来。

饮食清淡吃点“苦”

夏至过后,酷暑临近,胃肠功能受暑热刺激而减弱,容易食欲不振,饮食应注重解暑热。

饮食宜温补

可以适当吃些温性食物,忌大热食物。例如用鸡肉煲汤,煲汤时加入当归、大枣等,既补气又补血,同时配些生姜、花椒等温性的调料,以温补阳气。

多吃点“苦”

“入夏吃苦,胜似进补”。中医认为,苦瓜、苦笋、苦丁茶等苦味食物,有利于清热败火、除燥祛湿,比冷饮更能解暑。

此时如果出现味觉减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吃点苦味食物可以增进食欲。

夏至养生,重在养心

夏至日万物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此时更应注重养心。

调整情绪,心气平和

经常急躁、动怒,会使心气不畅。夏至后应注意保持心气平和、心胸宽阔,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疾病。

睡好“子午觉”

子时(23点~凌晨1点)与午时(11点~13点)是一天中阴阳相互交接的时刻,睡好子午觉,可以帮助人体适应自然规律,同时有利于保护阳气。

此时适合“晚睡早起”,晚上最好在晚上22点之前入睡,中午可以午睡半小时左右,养神以养心。

夏至,是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那一瞬间。短短一瞬,成就了这一年中最灿烂的季节。

声声蝉鸣,露重荷香。在盛夏的起点,愿你抖擞精神,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光亮如新的白昼。▲

受访专家

中国保健养生协会会长 吴大真

中国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彭玉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 夏朋滨

本期编辑:杨萌 美术设计:方茜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0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