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鸭病基础知识科普——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程短促,临诊表现角弓反张,病变主要为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

一、病原学

病原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病毒大小约20~40nm,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该病毒不凝集禽和哺乳动物红细胞。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I、II、III型,有明显差异,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此病毒不能与人和犬的病毒性肝炎的康复血清发生中和反应,与鸭乙型肝炎病毒也没有亲缘关系。

病毒能在9日龄鸡胚尿囊腔中繁殖,10%~60%的鸡胚在接种后5~6d死亡,表现发育不良或出血水肿。病毒在鸡胚上连续传代20~26代后,对新孵出的雏鸭失去致病力。此种鸡胚适应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培养,可产生细胞病变。鸭胚肝或肾原代细胞可用来培养鸭肝炎病毒。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和PH3.0都有抵抗力,在56℃加热60min仍可存活,但加热至62℃,30min可以灭活,在37℃中能抵抗2%来苏儿作用1h和0.1%福尔马林8h,病毒在1%福尔马林或2%氢氧化钠中2h(15~20℃),在2%的漂白粉溶液中3h,5%酚、碘制剂均可使病毒灭活。

在自然环境中,病毒可在污染的孵化器肓雏室中存活10周,在阴湿处粪便中存活37d以上,在4℃存活2年以上,在-20℃则可长达9年。

二、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雏鸭,成年鸭可感染而不发病,但可通过粪便排毒,污染环境而感染易感小鸭。人工感染1日龄和1周龄的雏火鸡,雏鹅,能够产生本病的症状,病理变化和血清中和抗体,并从雏火鸡肝脏中分离到病毒。

本病的传播主要通过与接触病鸭或被污染的人员,工具、饲料、垫料、饮水等。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在野外和舍饲条件下,本病可迅速传给鸭群中的全部易感小鸭,表明它具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野生水禽可能成为带毒者,鸭舍中的鼠类也可能散播本病毒,病愈鸭仍可通过粪便排毒1~2个月。尚无证据表明本病毒可经蛋传递。在出雏机内污染本病毒,可使雏鸭在出壳后24h内就发生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当,鸭舍内温度过高,密度太大,卫生条件差,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三、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短,仅1~2d。雏鸭都为突然发病。开始时病鸭表现精神萎靡、缩颈、翅下垂,不能随群走动,眼睛半闭,打瞌睡,共济失调。发病半日到一日,而发生全身性抽搐,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约十几分钟死亡 。头向后背,呈角弓反张姿态故俗称“背脖病” 。喙端和爪尖瘀血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亡前排黄白色和绿色稀粪。

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较大差异,1周龄内雏鸭的病死率可达95%,2~3周的雏鸭病死率不到30%~70%,4周龄以上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

四、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肝脏, 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胆囊肿胀,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淡黄或淡绿色。脾脏有时肿大, 外观也呈斑驳状,多数病鸭的肾脏发生充血和肿胀,其它器官没有明显变化。

病理组织学变化特征是肝组织的炎症变化,急性病例肝细胞坏死,其间有大量红细胞。慢性病变为广泛性胆管增生,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反应和出血。脾组织呈退行性变性坏死。

五、诊断

根据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3周龄内死亡率高,成年鸭不发病;病鸭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的变性和出血,这些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可用病毒分离物接种1~7日龄的敏感雏鸭。复制出该病的典型症状与病变,而接种同一日龄的具有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的雏鸭,则有80%~100%的保护率,即可确诊。将病鸭肝细胞悬液或血液无菌处理后,接种9日龄鸡胚,根据所出现的鸡胚特征性病变也可确诊。也可利用直接荧光技术在自然例病或接种鸭胚的肝脏进行快速准确诊断。病毒的鉴定还可通过进一步做血清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鉴别诊断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区别。鸭瘟病例肝脏虽变有出血病变和坏死灶,但尚有肠道出血,食道和泄殖腔出血和形成伪膜或溃疡。鸭出败病例具有特征性的肝肿大,散布针尖大小的坏死点和心外膜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变化,肝和心血涂片镜检,可见具有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 球虫病 亦可使小鸭急死,症状也见有角弓反张,病变出现肠道肿胀,出血与粘膜坏死,肝脏无出血变化,肠内容物涂片镜检,可见有大量裂殖体和裂殖子存在,即可确诊。

六、防制

严格的防疫和消毒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应避免从疫区或疫场购入带毒雏鸭,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可有效防止疾病传入和扩散,定期对鸭场的环境,用具进行预防消毒是绝对必要的。

由于本病毒抵抗力较强,在疫区仅靠消毒措施难以保证不发病,因此免疫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可用鸡胚化鸭肝炎病毒疫苗免疫种母鸭,每只1ml ,隔两周再做一次,共二次。这些母鸭的抗体可维持7个月以上,其后代母源抗体可保持2周左右,足以保护雏鸭渡过最易感的危险期。但在环境卫生条件差,疫情较重的鸭场,则在8~12日龄仍需进行鸭肝炎疫苗的主动免疫或使用免疫母鸭的蛋黄匀浆进行被动免疫。没有母源抗体保护的雏鸭,在疫情不严重的场可在1日龄注射肝炎弱毒疫苗0.5~1.0 ml即可受保护。在疫情严重的鸭场,必须在1日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的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0.5~1.0 ml,必要时于8~12日龄重复一次。对发病初期的病鸭及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或血清每只1~1.5ml,可治愈80%~90%病鸭,对中度病鸭也有一定疗效。目前尚无其它有效物用于本病防治。本文仅为科普不负由此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