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故乡蒸笼梦,置身乡野起征程—罗定泗纶蒸笼
泗纶蒸笼是罗定市重要的传统特色产品之一,据传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它以当地特有的罗竹为主要原料,一句“竹子每节长能达90公分”就道明了罗竹的天然优势。泗纶蒸笼通过手工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天然、绿色、环保等特点。蒸食物时,能够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不积聚蒸馏水,不易变质,耐保温;而且还会带给食物罗竹的清香。作为罗定市的传统特色产品,泗纶蒸笼展示了这个地区的手工工艺传统,也体现了对食物品质和环境友好的追求。无论是在家中使用,还是在饭店和餐馆,泗纶蒸笼都能让人们享受到口感独特、香气诱人的美食。
2023年7月27日,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赴云浮罗定市“访罗定特色农产品,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以探索当地特色农产品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深入了解罗定市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调研数据和专业知识,他们将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目标,来到有“蒸笼之乡”美称的罗定市泗纶镇,他们以参观了当地有名的蒸笼生产公司——罗定市泗纶恒兆蒸笼有限公司。实践团队偶遇了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一支三下乡实践队伍,并同他们一起参观了公司。
走入展览馆,映入队员们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竹制品,这都是该公司在进一步延长竹制品产业链,开发其他竹制品,推动竹制品产业多片开花,实现“始于蒸笼,不止于蒸笼”,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证明。后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蒸笼的生产车间,放眼望去,工厂内的员工熟练地编制着手中的竹片。他们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年工作者,工龄在五年到二十年不等。汗水与生活交织着,顷刻间,一个个蒸笼部件就这样在他们灵巧的指间诞生了。
公司负责人还向实践团的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与蒸笼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从中实践团了解到,由于产品工艺技术高,防霉技术好,深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每年向全球100多个地区出口。全国出口的蒸笼有百分之八十是泗纶蒸笼,“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泗纶蒸笼”这是泗纶蒸笼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骄傲,也是泗纶蒸笼成为中国对外的又一闪耀名片的最好佐证!
在负责人热情招待和详细介绍之后,实践团队迅速结束了车间参观。为了更深入了解当地蒸笼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实践团决定分成三个小组,分头采访车间工人和当地居民。在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队员们被他们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所感染。但与此同时,也意识到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根据采访了解,从事蒸笼编制的工人的工资一般按照计件支付,不同环节的工资存在差异,工作时间自由。工作的灵活性,使得他们能较好地兼顾家庭,但工资相对较低并且政府补贴有限,让工人们无法依靠这份工作完全维持生计,而当地居民也不常向亲朋好友推荐购买蒸笼。此外,从事蒸笼编制的工人普遍面临老龄化问题。虽然当地的年轻人从小就接触蒸笼的编制,并会帮助家里的长辈做一些手工,但他们长大后更倾向选择外出打工,而非学习和传承蒸笼编制技艺。这让实践团队对泗纶蒸笼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感到担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任务迫在眉睫。
接着,我们与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三下乡”团队采访了工厂的负责人——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后赴英留学的师兄,从采访中得知,这家工厂是他的父母一手创立的,现有100多名厂内员工,几千农户参与蒸笼编制。大学时他选择了商科专业,如今回国后作为青年创业者继承了家族企业,为家乡的非遗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与师兄的交谈中,队员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对家乡、对泗纶蒸笼的深厚感情与通过泗纶蒸笼来助推乡村振兴的决心,这也是他在留学后毅然选择回国帮助父亲打理公司,帮助家乡的经济发展,帮助泗纶蒸笼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实践团的队员们也被师兄的这份情感、这份决心所打动,助力乡村振兴亦是实践团队的初心。师兄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先行者,他们自当向师兄学习,紧跟师兄的脚步,为祖国的乡村振兴献上属于青年的一份绵薄之力。很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实践团队结束了一天的参观采访。
提到蒸笼,很多人也许会想到“蒸笼姑娘”沈美娟,而“竹之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由“蒸笼姑娘”沈美娟一手创办。经过提前联系,实践团队在次日便前往该公司参观拜访。从本次带领实践团参观的负责人袁圆口中得知,沈美娟大学毕业后进了珠三角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白领,她本可以过上优渥的生活。而改变缘于一次返乡。沈美娟敏锐发现了蒸笼从业者老龄化的问题,家乡的竹蒸笼从业者主要还是老一辈的人,年轻的“蒸笼人”寥寥无几。处于对竹蒸笼难以割舍的情怀与竹编手艺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担忧,沈美娟在思虑再三后作出了决定——辞职回乡,创办“竹之森”,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公司非遗竹编展示馆旁边有一个小的小教室,这是沈美娟为了解决这“蒸笼人”老龄化的问题所提供的解题思路——竹编研学基地。让竹编走入学校课堂,让同学们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传统技艺中的乐趣。在教室两边的展览柜上还放着同学们亲自动手做出的果盘,更吸引着实践团队的队员们亲自动手,感受非遗竹编技艺的乐趣。在教室的后面是公司直播的场所,近年来国内电商兴起,沈美娟再次以锐利的眼光看到了这个风口,开始以短视频与直播带货的形式宣传“竹之森”的品牌和泗纶蒸笼为代表的竹制品不仅吸引了更多人对泗纶蒸笼和竹编手艺的关注,也增加了从事蒸笼编制的乡亲们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时,这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蒸笼的制作。因为这些努力,沈美娟获得了“蒸笼姑娘”的美誉。
最后,结束了对“竹之森”的参观,告别袁圆,实践团队对于此泗纶蒸笼的寻迹调研就圆满结束了。“泗纶蒸笼”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编织技艺也名列罗定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再看着展厅里孩子们亲手做的竹制品,感受到了以宣传泗纶蒸笼为代表的竹制品、传承非遗竹编手艺来带动乡村振兴的希望。也有幸在此次的调研中对广财师兄与“蒸笼姑娘”沈美娟的事迹更加深刻地了解。“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他们都是躬身投入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理应跟上他们的脚步,在迎着晨光的不断实践中,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黄穗生、潘映雪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