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兔子不吃窝边草”,其实下半句更经典,道尽人情冷暖

 

在华夏民族的文化长河之中,有着太多数不清的瑰宝,启迪着人们的思想。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有些非常巧妙的俗语,这些句子简短易懂,形象生动,有许多俗语至今还经常用到或者听到,所以耳熟于心,烂熟于口。

但值得一提的时,对于那些脱口而出的俗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却是一知半解,因为大多知道的不全面,通常只知道上半句,而忽略了下半句。

如形容出其不意的“说曹操,曹操到”,它的下半句是“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再如谴责不良社会行径的“笑贫不笑娼”,它的下半句是“救急不救穷”。

还有劝诫长辈少操劳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下半句则是“莫为儿孙做马牛”。

可见,很多时候,当知晓了一句俗语的全貌后,会发现整体表达的意思会略有不同。

提起这样的俗语,也就让我想起了经常在生活中听到的一句“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俗语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的完整含义。

其实它也与前文提到的俗语一样,有着下半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俗语大家都耳熟能详,它是一句告诫人们不要背叛身边亲密关系,要与邻为善,懂得借势而为的谚语

众所周知,青草是兔子的食物,但是这窝旁边的草可吃不得,这样的草可以掩盖兔子的踪迹,让猎人无法察觉,从而保护兔子的生命。

这兔子与草本来是敌对的两方,兔子为了保证自己藏身之处的隐蔽性,不会吃生长在窝边的草,这是为了保全自己。

时至今日,又延伸出另一种意思,即为大众更为熟知的,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在家门口做坏事,或是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甚至在男女感情上不追求与亲友关系相近之人。

这句俗语的典故出自于《胡雪岩全传》。

胡雪岩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商人,当时社会充斥着腐败和战乱。胡雪岩作为一个聪明的商人,利用战争带来的商机与当时著名将领左宗棠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

因辅佐左宗棠有功,胡雪岩被赏穿黄马褂,授予官职,最高时官居二品。又因为当时从二品文官顶戴珊瑚,这份殊荣古来少有,故而被称为“红顶商人”。

由于胡雪岩的财富和名望迅速增长,许多人前来拜访他,其中包括一位落魄的友人。

这位友人找到胡雪岩,希望他能照顾自己的妻女。然而,他担心胡雪岩会对他的妻子产生不正当的兴趣,因此委婉地表达了这个担忧。胡雪岩聆听了他的请求,用“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话回答了他。

胡雪岩的回答表明他保证不会背叛友人的信任,他比喻自己像兔子一样不会吃掉自己的窝边草。这句话让这位友人放心地离开了。

结果人心难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与愿违。这种行为违背了道德底线,胡雪岩因此也受到了舆论的谴责,后来这件事流传开来,世人便调侃道:“兔子不吃窝边草,有草何必满坡跑。”

此话一出,幽默之中夹杂讥讽,道尽人情冷暖,着实耐人寻味。

所以,它的下半句是“有草何必满山跑”。

但这句话到现在慢慢变成的意思是,如果在自己身边已经有了美好的事物,为什么还要四处追寻其他的诱惑呢?它告诫人们应该珍惜身边的稳定与安全,而不是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在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内心的坚守和自我约束。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遵循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只有通过这样的自律和自省,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满足。

古往今来,无数人都败在这“本心”之上,即使历经风雨,却还是看不清欲望的深渊。

“兔子不吃窝边草,有草何必满山跑”,人生在世,旁人的爱恨情仇我们难以改变,但切莫让自己良心不安。

我们立于天地间,当问心无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0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