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一首拉魂腔,一曲夕阳红……

 

柳琴戏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也是我市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剧种

深受邳州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柳琴戏不仅让听者痴迷

更让表演者深深沉醉其中

在邳州,就有这样一对夫妇

立志要将社会的正能量

通过柳琴戏传播到邳州的大街小巷

朱化玲

闫书华

初次见到朱化玲夫妇时,他们正在和戏友商量着演出计划,谈话中了解到,他们准备把柳琴戏《一张存款单》再次送乡镇。

从柳琴剧团退休后,80岁的朱化玲一直没有闲着。他和老伴闫书华以及一些柳琴戏艺人成立了新兴文化艺术团。平日里,戏团经常到社区和广场演出,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继续发挥着晚年的余热。“朱化玲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剧本、排戏上,有时候把演员叫来家,说说词,辅导唱腔,虽然我们老了,但是我们要尽量把毕生所学的交给年轻人。”朱化玲的妻子闫书华说道。

在朱化玲、闫书华的带动下,艺术团中的学员从不会到会,从少到多,从一般到精。一个小小的动作,二位老人都要示范多次,不厌其烦地指导,让学员们深受感动。

朱化玲告诉记者,他打小就喜欢柳琴戏,15岁时就已经是徐塘业余柳琴剧团的成员之一。每次县柳琴戏剧团演出,他都要去看,回来以后模仿练习。1958年,县里招考柳琴戏学员,朱化玲凭借过人的舞台表演天赋,顺利招进柳琴戏剧团。在剧团里,他更是苦练多请教,演出技巧进步非常快。

1964年,由朱化玲主演的《智群接鞭》柳琴戏在南京演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朱化玲也因此一炮走红,他的戏曲生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由于当时演出比较成功,在大会闭幕式上,一个专区选一个演员代表发言,咱徐州专区就推荐我来发言,当时特别激动,新华日报还来报道呢。”朱化玲回忆起往事,依然心潮澎湃。

多年来,朱化玲不仅传承和发扬地方戏曲,还排练出了《喝面叶》、《抢爹》、《一碗八宝粥》、《圈套》等深受群众喜欢的节目,先后参与送戏下乡达1000多场次。

如今,柳琴戏已经被列入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少学校也开设了柳琴戏兴趣班

朱化玲、闫书华夫妇

还与学校联手保护这一传统剧种

相信不久的将来

这一地方传统戏种一定会得以发扬光大!

编辑:王思琪 融媒体记者:巩秀 摄像:邹学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0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