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瓷器上为什么喜欢用婴戏图,从什么开始的?
婴戏图是中国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古人瓷器上为什么喜欢用婴戏图,从什么开始的?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男人是第一劳动力,所以多子多孙都是福,所以古人在瓷器上也习惯使用婴戏图,表示一个家族的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就是富余的表现。婴戏图出现在瓷器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上。自唐代之后历朝历代瓷器上都可以见到婴戏图的影子。
中国各个朝代婴戏图瓷器特点
宋、金时期的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瓷器上,有刻划、印花、绘画等技法装饰的婴戏纹。明清时期更为流行,婴戏图其内容多样,以婴戏莲、放风筝、放花炮等多见,人数也不尽相同,小童天真烂漫,姿态各异,雅趣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洋溢着自然活泼的情趣,欢愉之态跃然而出。
明代中期景德镇瓷器装饰婴戏题材,以郊外婴戏和庭园婴戏最为常见,应是受到明代中期人物史实风俗画盛行的影响,婴戏图多以夸张手法描绘,比例失调,有头重脚轻之感。
清代瓷器上出现婴戏图,缘于康熙朝社会生活稳定、人口增长较快。在那种大背景下,婴戏图成为习见的艺术画面,并使宫廷艺术品受到影响。同治、光绪时期婴戏图也多见。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高8.5cm,口径20.8cm,足径4.8cm。碗敞口,宽唇,圈足。里外施青釉。碗内刻婴戏莲花纹饰,一肥胖的婴儿戏于三朵莲花之间,两手腕各戴一手镯,憨态可掬。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刻花精细,画面生动活泼。北宋晚期,耀州窑装饰多取婴戏纹题材,此类构图还有两婴荡秋千、四婴戏把莲等。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
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高6.7cm,口径20.8cm,足径6cm。
碗敞口,浅腹,矮圈足。里外均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足内无釉。碗内刻划双婴戏莲纹,线条流畅,纹饰清晰。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高10.4cm,长29.9cm,宽22.5cm。枕呈腰圆形,枕面前低后高。白釉,枕面及枕侧以黑彩绘婴戏纹。枕面外周以双线勾勒如意形开光及双弦纹,开光与弦纹间饰四组卷枝纹。枕侧绘简单的花草纹。枕面主题纹饰画笔简练,描写两个婴孩玩耍,其中一孩儿头上落一只小鸟,孩儿惊愕不已,另一孩儿作兴奋状,欲上前捕捉小鸟。在磁州窑器物当中,以婴戏为题材的很多,如池塘赶鸭、打陀螺、蹴球、骑马、钓鱼、放炮竹等。瓷枕亦如此,不论是做游戏,玩莲或赶鸭,均寥寥数笔,就把孩儿天真、可爱的童趣表现出来。即如此枕虽着墨不多,却生动传神。
明代青花婴戏纹碗
明代青花婴戏纹碗碗撇口,深弧壁,圈足,高6.8厘米 口径15.4厘米 足径5.4厘米。青花婴戏纹碗青花装饰,内口沿绘锦纹,内心、外壁绘婴戏图,小童尽情嬉戏在大自然中,或骑木马、或扑蝶、或蹴球、或放风筝等。
青花婴戏纹碗青花色泽淡雅,笔意柔和,人物景致虽寥寥数笔,已达形神皆备,出神入化的地步,纯朴率真,童趣洋溢,展示出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洒脱飘逸的艺术风格。
清代光绪青花婴戏图碗
青花婴戏图碗,清光绪,高7.4cm,口径15.5cm,足径5.8cm。碗撇口,弧腹,圈足。外壁以青花装饰,发色灰蓝,口沿和足墙各有青花双环线一周。外壁绘两组婴戏图,婴孩或穿肚兜,或穿宽衣肥裤,嬉戏玩耍,天真可爱。两组图间以树木、山石、花卉相隔。外底有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以儿童游戏为装饰题材称为婴戏图,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