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春节,为什么要去绍兴?游玩5天的夫妻告诉你,那里的吃住行!

 

绍兴的味道(一)

去绍兴,源于一个酒字,我是极喜欢饮酒的,而其中黄酒又是最爱。说绍兴是黄酒的发源地倒也不为过。

到绍兴刚好又是晚饭时间,索性和太太直奔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之于人们的印象,大概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模样,木桌木椅,柜台后面有位戴着眼镜和瓜皮帽儿的老掌柜。

如今的咸亨是一座立于闹市的高楼,里里外外一副泊来之感,颇似希尔顿和香格里拉之流,我和太太以为弄错了,问了街边一老翁,才明确无误。

咸亨现在已发展成了酒店产业,所以高楼大厦也不足为奇了。我和太太坐上电梯来到餐饮楼层,发现招待散客的餐厅古风盎然,果然有木桌长凳。

咸亨黄酒是必点的,原本有道豆腐蚌肉,想来是极为鲜美,却已经卖脱,又点了香干、花生、酱鸭若干,米饭两碗。我和太太一路赶来,正是饥肠辘辘,不由的大快朵颐,好不快哉。

第二日便是要拜访鲁迅先生的故居,绍兴是一座人文气息颇浓的浙江古城,来到绍兴,鲁迅先生的故居还是值得一游的。

鲁迅先生的故居(周家新台门)其实包括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风情园、百草园几个部分,是先生儿时生活、学习的所在,凭身份证便可以免费参观。

说起台门,是浙江一种传统民宿,往往是聚族而居,小的台门与北京四合院相若。周家新台门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绍兴城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台门建筑。其中门窗、瓦片、梁柱、长廊等均由铜建造,所有的装饰,全是用铜手工打造而成。

鲁迅先生的祖父周福清官拜翰林,故而周家大门上挂有“翰林”二字的牌匾。

踏入周家老台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高悬一堂的大横匾额——德寿堂。匾额下方是中堂画——福禄寿三星高照,两侧配有楹联。左侧墙壁上挂有鲁迅先生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

据导游介绍,德寿堂是周家举办喜事和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虽然周福清仕途坎坷,排挤者众多,又曾为母守孝而三年未入朝堂,但凭藉着祖业在绍兴当地却还算家境殷实。

第三进为香火堂,挂有德祉永馨的匾额,意为德行和福气源远流长,中堂画则是鲁迅先生祖父周福清与两位祖母的肖像,画中的周福清身着朝服顶戴,两位祖母也是锦衣华服,三人颇为矍铄。

第四进便是两层座楼,其中设有秀房、闺房等。主人的家具多为红木或硬木大理石,用料做工十分讲究。佣人待遇虽然不至于如斯,但尚为干净整洁。

三味书屋的大名多数人恐怕是从鲁迅先生的那篇《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了解到的,然而“三味”说法众多,当年私塾的老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解释道: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之孙寿宇则认为祖父心中三味之意为: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印象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一篇《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尽道出私塾的陈腐气味。

行至风情园,却听得桥楼亭台上咿咿呀呀的越调之声,但见一名越剧女伶在台上款摆身段,唱得动人,我和太太仔细观瞧,不禁相视一笑。原以为正好赶上鲁迅先生笔下社戏的桥段,却不想这位越剧女伶竟是假唱,只是口型对得巧妙,不易察觉罢了。想来游人众多,如若天天从早唱到晚,即便是铁嗓子也要炼成破锣。

百草园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地里还种了不少蔬菜,不知道是否有人打理。正值秋季,百草园的生机与春天不可比,更少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生活情趣,据说其中的皂荚树也是后人从别处移植进去的,游人到了此间多喜欢驻足合影,或是去一边的茶馆里喝茶歇脚。

绍兴的味道(二)

从百草园出来,看到河边有不少人正在排队,我和太太便也凑上前去探究。绍兴的小河是很多的,围着周家新台门就有,河上停着一条乌篷船儿,船夫穿着旧时的衣服,头戴乌毡帽儿。原来是排队坐船,我和太太虽然有心体验,却无奈急着赶路,排队的人多,船却很少,只好遗憾作罢。

下一站自然是去旁边的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全国也是颇多,譬如上海就有,北京也有先生住过的四合院供人参观。他本是绍兴人士,故本乡本土的纪念馆规模总是不会小的。

当年修建这座纪念馆也花了不少心思,设计理念上凸显“老房子,新空间”,故外观上看去,与旁边的绍兴传统建筑十分契合,协调统一。

纪念馆门口的大字“绍兴鲁迅纪念馆”来头绝不简单,乃郭沫若先生所题。

走入纪念馆,可见设计者之用心,细节处尽显绍兴特色。水景配有廊桥、乌篷船,栽种的植物取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如枣树、皂荚树、桑椹、木莲藤及覆盆子,与那百草园相若。

既然是纪念鲁迅先生,自然要从先生的儿时说起。馆中所列童年鲁迅与闰土二人的蜡像很是传神,对应了原作中闰土滔滔不绝给“我”介绍捉猹捕鸟的趣事。

“少年亦知愁滋味”,祖父仕途坎坷,家境日衰,私塾教育的死板教条。童年的鲁迅虽然有百草园中的生活趣味,有课外图书的心灵慰藉,有与“闰土”的纯真友谊,但也饱感世态之炎凉,社会之陈腐。

另一座蜡像则展示了先生去日本求学时的情景,靠坐在旁的就是藤野先生了。藤野先生在鲁迅心目中是一名伟大的学者和教师。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已然抬头,对中国这样的“弱国”,是很瞧不起的。而藤野先生却对这名中国青年关怀备至,在鲁迅看来不仅是对他个人的鼓励,也是为了中国。

日本求学时期是鲁迅先生心路历程的重要转折点,原本是打算学医,却毅然弃医从文,萌生了从精神层面救治国人,比从肉体上医治更为迫切的意愿。

《新青年》时期,鲁迅先生为该刊物前后撰稿共计五十多篇,从《呐喊》始,至《故乡》止,得到了《新青年》撰稿同人的高度评价,不乏胡适、钱玄同等文学革命之先驱。其时,多数撰稿人以论战见长而短于文学创作,所以鲁迅先生的小说、诗歌、杂文等作品尤显得可贵。

鲁迅先生的最后10年光景,是在上海度过的。10年中,他修订了之前的作品,予以集结出版。翻译了一些来自苏俄的作品,为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鼓励青年,团结广大进步文化人士,抨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也因此常常成为被通缉的对象。

绍兴的味道(三)

告别鲁迅纪念馆已是中午光景,我和太太便打算去吃点饭再行赶路,两人兜兜转转,正琢磨吃点什么绍兴美食,但见一座传统建筑,匾额上赫然写着“咸亨酒店”。

我和太太恍然大悟,原来昨晚所去的咸亨酒店是餐饮住宿一体,而这边的咸亨酒店才是鲁迅先生笔下那间,里面竟还挂着孔乙己赊账的牌子。后来又上网查了下,与料想的也差不离,那栋与希尔顿相若的高楼其实应该谓之“咸亨大酒店”。

既然已经到了大名鼎鼎的咸亨酒店,其他绍兴美食自然先留待后面再去品尝。我与太太信步走入,咸亨酒店的风貌与鲁迅笔下所述还是极为相似的。沽酒自然是要在掌柜处,只是没有了眼镜长衫的精明老翁,却添了衣着整洁的中年服务员。

店内其实不小,分了两三进,却见那些木桌长凳,与咸亨本部倒是蛮像的,只是传统的兴味要浓厚的多。店内也不掌明晃晃的灯,只开了天窗射下几道光儿,虽是大晴天,却略显昏暗,想来旧时哪有白炽、LED设备,倒是这等传统手段更显绿色环保。

天下黄酒出绍兴,而咸亨的太雕酒更是名声在外。太雕酒就在于温润,里面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甜口而不腻。太太忙着打菜,我则去门口柜台处沽酒。

咸亨果然是传统风貌,太雕酒竟然是论碗卖的,酒呈琥珀色泽,还能挂壁,可见浓稠程度。后来查了资料才知,所谓雕,必须是三年以上的陈酿,而这太雕是由加饭酒和善酿酒按一定的比例勾兑而成,并已被咸亨注册了专利。

我和太太拣了一张较为明亮的桌子坐下,太太点的多是绍兴的传统特色菜。有臭豆腐、霉苋菜梗、茴香豆、煮花生、乌干菜扣肉和糟鸡等,满满摆了半桌,我还生怕吃不掉浪费。

绍兴菜以豆类见长,臭豆腐、豆干、霉苋菜梗都是以豆作文章。有人说臭豆腐已很臭,但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其实霉苋菜梗臭得更上一层楼,不喜者是要捂鼻子跑路的,但是霉苋菜梗吃起来却又是回味无穷,吃了一筷还想下一筷。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只能赊酒喝,下酒菜仅是茴香豆,小孩子吃掉几颗,他忙护住盘子直摇头,口中念道:“多乎哉,不多也!”所以,茴香豆作为下酒小菜自然也是必点之列。咸亨酒店的茴香豆与上海的五香豆又不同,五香豆虽有弹性,但却偏硬,牙口不好断然是要命的。而咸亨的茴香豆偏软糯,用作下酒很有滋味。

乌干菜扣肉在旧时是很奢侈的,按鲁迅先生的说法,只有长衫客才能点得起,那些短衫帮,只能点些茴香豆、煮花生等便宜的下酒菜。咸亨的乌干菜是用芥菜腌制而成,工艺传统,用来做扣肉令人齿颊留香,是下饭的一道好菜。只是看这满桌的美食,要再吞下两碗米饭,我也只能摇头,口中念道:“太多哉!”

说到这里,绍兴的故事远没有说完,剩下的就请您亲自去体验吧!蜀黍觉得春节真的可以在绍兴安静的呆上几日!

蜀黍总是在远方,或是在去远方的路上,总会有那么多的故事等着你,欢迎关注!

文:李云秋

图:部分网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