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师们集体盯上了一根棍子……
文 颖宝
于老人而言,拐杖不是一件工具,而是晚年生活的支撑。
小阔爱们,周一好呀!
早些时候,在一篇探讨“什么样的智能拐杖更适合老人”新闻评论中,描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画面。在智能拐杖的发布会现场, 产品负责人一一介绍了拐杖的各项新科技,包括语音播报、连接互联网、内嵌耳机等等。
台下听众甚为激动,起码在拐杖这一方面,老人没有被科技时代抛弃。唯有一位听众提出疑问:“假如没有子女帮助,老人们能顺利启动拐杖,并记住各类功能的用法吗?”产品负责人无言。
诚然,在我们发明出大量“适老智能科技”时,是否有想过,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做法——老人可能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去了解新奇玩意,反而更关注“如何有效防止摔倒”“如何步行得更快”等日常问题。
真正的适老拐杖,应该是既智能,又不智能的。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陆续有设计师意识到了这一点。
“Sense Five拐杖”由德国工作室Werteloberfell设计,主要面向视力受损的老人。它分为3部分——“逆鳞”手柄、光感LED灯、“7字”外形。
“逆鳞”手柄与内嵌的超声波传感器、前置摄像头相连,当后两者探测到半径5米内有异物时,原本光滑的手柄便如鱼鳞一样逆向竖起,通过触觉向老人传递“前方有障碍物”的信息。手柄还能变换转动速度,以表达障碍物的危险程度。
前置的LED灯实时检测周围的光照程度,当环境太黑时,便自动开启。
“7字形”的杖身,让它与地板的接触点比手柄更前,即便拐杖没电了,也能更早地敲击到前方的石头或墙壁。当然,一般不会发生这类情况,在电量耗尽前,拐杖就会疯狂震动,无声地呐喊“我该充电啦”。
出自中国设计工作室Miio Studio的“ALBERT拐杖”,也是通过触感传递信息,但它更侧重于缓解帕金森患者的行动能力恢复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2019年间,中国65岁及以上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由253.7万人,增长至294.5万。帕金森是常见的、急需被关注的“老人病”。其中,“步态冻结”是最妨碍患者日常生活的病症——行动延迟导致的损伤程度,可大可小。
当老人走着走着就“冻住”时,ALBERT拐杖会规律地震动,引导他按照规律寻找运动的感觉、协调四肢。ALBERT还装有“紧急求助”按钮,一旦按下,便会给监护人的手机发信息。
考虑到老人偶然会四肢乏力,英国工作室Shiro Studio设计出了超级轻盈的3D打印拐杖“ENEA”。
顾名思义,该拐杖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多孔、内部空心的造型特点,在大大减轻其重量的同时,又十分结实。
ENEA的手柄部位,采用立体三角样式,帮助老人更牢固地握住拐杖、不容易脱手。
将ENEA倒着摆放时,立体三角能稳稳地站立,边缘的小“枝丫”也可辅助悬挂——不要小看了这一点,防止拐杖倒在地上,意味着能减少老人弯腰拾物的概率。弯腰动作,可能会导致老人头晕、身体不平衡而摔倒。
由中国科技品牌联想设计的“LIFELOOP 拐杖”,也运用了三角造型,并加宽了杖身,让其能稳定站立。
LIFELOOP的手柄处有一块金属片,当老人把手指按在上面时,它就会自动检测心率,并实时同步到监护人的手机上。这款拐杖还获得过2020年德国iF设计奖,是一款被国际认可的、集合人文关怀与创新理念的设计产品。
如今,市面上的拐杖设计五花八门。无论你是被奇特的外形吸引,还是惊叹于科技的进步,设计师的最终目的都已经达到了——引导年轻人关注拐杖,同时关注到背后老人群体的现况。
于老人而言,拐杖不只是一件工具,更是晚年生活的支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