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火上热搜的“半个猕猴桃”事件:你的付出,可能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01

前段时间有一则名为“半个猕猴桃”的微博词条火上热搜

内容是一个母亲放出来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半个已经吃光果肉,只剩下果皮的猕猴桃。

这个母亲配文

“没想到我也逐渐成了父母辈那样的人。”

“猕猴桃9.9元一个,很贵经常买,因为女儿喜欢吃”

“是啊,酸酸甜甜的又补充vc,谁不喜欢呢”

“但我从来没有吃过完整的一颗。”

“都是切开把果肉挖出来盛在女儿的小碗里”

“剩下两半厚厚的皮怕浪费自己啃啃。”

“突然想到,不知不觉我也成了父母辈那样的人,也许是因为我也成了父母辈”

这个母亲其实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式父母。

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什么都留给孩子。

发这么一张图片的本意大概是想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慨,或者说的虚荣点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扬。

但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何必呢,光在这里感动自己,要么给孩子惯的自私,要么给孩子不应该承受的负担”

“千万不要这样,不然孩子会觉得,妈妈从小都是吃边角料的”

“我现在就是巨烦我婆婆每次吃饭,就吃点边角料,吃水果就吃点不好的,还一副都省了给我吃的样子。

传统的中国式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好像只有孩子才配吃一些好的。

鱼肚子上的肉,西瓜中间的那一口,家里买不起的昂贵水果

这些好像都变成了孩子的特权。

而辛辛苦苦赚钱的父母沦为只能吃一些边角料。

这难道真的是一种正确健康的育儿观念吗?

事情的真相是,父母这样“自我牺牲”式的付出很有可能只感动了自己。

甚至还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02

“半个猕猴桃”事件之后网友们纷纷晒出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父母“绑架式”自我付出

“我妈也是这样,她往往买了水果,就放在冰箱不吃,我隔段时间吃点,然后就被我一个人吃完了,然后吵架的时候又说什么好吃的都给你了,买来的水果自己都没吃就给你吃完了,我就贼无语,后来有一次我也选择不吃,结果水果放在冰箱里放烂都没有人吃过,我妈还骂我,买回来都不知道吃,都放烂了,这么浪费”

“我妈好喜欢提“母难日”这个词。我们家人过生日,我妈都要强调这个。就连我小外甥过生日,我妈要跟他说,他生日是我姐的“母难日”。我感谢妈妈生了我,但是强调多了“母难日”后,我再也不喜欢过生日了。甚至有时候会想,如果我可以选择,我选择不出生,让妈妈不痛苦。”

“父母这样,真的是巨让孩子感到窒息,因为我妈妈就这样,我爸爸的单位每个星期都会发很多水果,经常一塞塞满一冰箱,而且我是那种特别讨厌吃水果的人,我从小到大根本就不吃任何水果,长的圆的方的扁的水果我都讨厌,只要是水果我就不吃,即便是这样,我妈妈还经常拿这个来绑架我“你吃啊,你怎么不吃?这都是我舍不得吃的”我不止一次的跟她表述过,我根本就不喜欢吃水果, 要吃你自己吃,然而没什么用,她的逻辑永远都是:我想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你,不管你需不需要。我不否认他是爱我的,但这个爱也太窒息了”

“有一次爸爸问我要不要去吃烧烤,楼下开了个新烧烤店,我们一家三口去。说实话我很久没有和他们出来吃饭了,我以为今晚会有一个很温馨的夜宵于是就答应了。到了烧烤店他们说什么也让我点,我就点了一半我爱吃的一半他们爱吃的,结果上来后他们一口都不动,我说你们吃啊,他们就是看着我说你吃吧,我们看着你吃就行,说完一副幸福的表情,还把我撸串的样子录下来发抖音,吃得我浑身不自在。。”

这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让人看着就非常窒息。

当爱变成一种压力,变成自我陶醉,变成一种令人窒息的事情

这时候还要反过头来去要求对方给予回馈

“我都已经这样了,你为什么还学习不好?”

“从小到大我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给你了,你就这么对待我?”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对另一个人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后,难免就会要求对方给予自己回报。

更别说这样的关系还被付诸了中国人最注重的“孝道”

一旦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期待,或者对家长有所违抗

那曾经一件件温情的事,就会变成捆绑孩子的枷锁。

哲学家罗素在《幸福之路》钟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

“凡是自我牺牲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极端自私,会从感情上掌握住孩子,过分的牵挂往往是占有欲的伪装。”

而那些自我感动的付出,在最后都会成为孩子的压力。

03

就比如说前段时间热播的家庭剧《小欢喜》

里面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就是这么一个母亲形象。

生活中她包揽了女儿乔英子的所有事情,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

但这样的关爱并不是没有条件的

一旦女儿成绩下滑,或者对学习分心了

宋倩就会歇斯底里大吼大叫

让乔英子背上了非常沉重的心理负担,一度到了崩溃的地步。

连着几天几夜睡不着觉,甚至不惜离家出走也要离开那个让自己窒息的家。

Papi酱也曾经谈论过这样的家庭关系

“就是我们这一代人”

“路上经常听到父母跟我们说的话都是”

“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你”

“爸爸妈妈砸锅卖铁”

“也要 对怎么怎么样”

“爸爸妈妈是为了你”

“才怎么怎么的”

“就作为子女”

“反正我自己是这样,我听完之后心里面”

“我心里面只有一种 就是负罪感”

“我会觉得我父母的”

“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我造成的”

当爱成了绑架,成了负担,我们是否要反思是不是爱的方式出了错。

在这样扭曲的爱中长大的孩子,只会变得压抑自卑

他们生活的将会非常累。

就像知乎一条高赞答案所说的

“一旦父母对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牺牲感”,就会自觉十分不易十分伟大,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亏欠了自己。当这种感觉传达给孩子,孩子随之产生的就是负疚感,以及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快乐,每一个愿望的实现,都伴随着巨大的负疚感。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压抑自己,因为他不想承受那种负疚感,所以变得愈来愈不敢有愿望。可即使已经最大程度地压抑自己的心声,将愿望减少到最少甚至没有”

与其以爱之名压迫孩子,倒不如教会孩子分享,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并不是无底线的宠爱他们,让他们体验健康平等的家庭氛围。

回到最开始的猕猴桃事件上。

难道孩子想要的是吃猕猴桃吗?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是一起吃的氛围。

就像是小时候夏天吃西瓜,半个西瓜,家里一人一个勺子,抢着抢着挖了吃多开心

如今条件越来越好,很少有吃不起的东西,而一家人聚在一起,不就吃的是个家庭氛围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将家庭维护成公平轻松的氛围。

因为绑架式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