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家外企垄断30年,在华售价高出50%,国产助听器厂商丧失定价权
助听器,这是一个跟大多数听障患者密切相关的产品,有过该产品购买经历的人都知道,小小的助听器价格并不算便宜,导致这一现象的元凶巨恶就是来自欧美的6家企业。
这6家企业靠着对助听器的研发生产,已经对中国助听器市场垄断了将近30年之久,目前市面上但凡质量好一些的进口产品,几乎都是他们生产的。
这6家企业分别是来自美国的斯达克、丹麦的奥迪康、瑞声达和唯听,德国的西门子、瑞士的峰力。
这6家企业虽然有的知名度不是特别高,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们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他们已经联手拿下了中国90%的助听器市场,国内8000家助听器销售门店中,几乎有7000家以上都在卖他们的产品。
就连人工耳蜗这类更高端的产品,也被一个名为科利尔的澳洲企业占据了全国7成的市场份额。
要知道早在2017年的时候,世界上听障人士就达到了3.6亿人,其中中国的听障患者就有7200万人,也就是说,目前在助听器市场中,中国这7200万听障患者正遭受来自这6家外企的垄断。
也许有人会说,不管是助听器也好,人工耳蜗也罢,只要能够起作用就行了,国外还是国内产品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遗憾的是,正是由于外企掌控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导致他们开始随意定价,一个助听器的价格在国外卖1万块的话,那么在中国就要卖1.5万块,在中国的市场售价多数都要高出50%。
而且他们还每年都在涨价,甚至在2019年,瑞士峰力的一款高级助听器,卖出了9万元的高价。
今年10月21日,安徽砀山县的一名中学生,因为上厕所的时候没注意,把佩戴的价值30万的人工耳蜗掉到了下水道里。
当时砀山县的消防队开挖下水道,在恶臭中摸索了3个小时,才给这位学生找回了人工耳蜗。
从这些事件中就可以看出,由于外企垄断了国内的助听产品市场,已经严重损害了国内患者的消费权益。
无端涨价,超高定价都让患者们苦不堪言,但是这也没有办法,毕竟国内的助听产品市场已经失去了90%的定价权,只能任由国外企业所垄断。
看到这里相信肯定有人会问,为何国产助听产品不能够跟国外抗衡,维护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呢?
实际上国内助听产品生产商并不是没有,而且恰恰相反,国产厂商的数量还不在少数,但是在助听器的核心技术领域,国产厂商的掌握程度非常差。
比如芯片、听话筒等精密仪器,都被以上6家外企所严密把控,想要自主研发,就得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这是目前国内任何一个厂商都无力实现的。
毕竟本身就没有多少份额,销售成绩也不好,哪里来的资金搞研发呢?
况且国内厂商还陷入了一个困局之中,那就是在低端市场搞价格战,由于都缺乏高端技术优势,所以他们就通过比谁的价格低,来争取市场。
目前国产助听器产品,价格少则99元,最高也不过700块,跟国外产品毫无竞争可比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产货就永无出头之日,今年国内的新声科技公司就表示,目前已经通过研发,得出了国产高效率的麦克风和听话筒产品。
而且锦好医疗也已经在助听器芯片领域有所突破,甚至小米也看到了这一市场的投资潜力,拨款给智听科技,帮助其进行技术研发。
根据国内助听机构的调查得知,目前丹麦很多小公司掌握了不少国内企业所没有的技术,而且售价不高,顶多六千万就能够买下一个规模不错的助听器企业。
所以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收购外资,实现技术突破,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办法。
未来国产助听器是否能够崛起,大家有什么看法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