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脾胃不好上热下寒,上身怕热下身怕冷?养好脾胃问题消失不见

 

明明冬天很怕冷,四肢冰凉,可为什么吃点温补的就容易上火?经常长口腔溃疡,虽然吃清热泻火的药是有效果,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又长出来了,反正这口腔溃疡总是反反复复的,很是难受。这是怎么回事啊?

什么是上热下寒?

顾名思义,就是又有热的症状,又有寒的症状。上热下寒比较典型的就是稍微吃点辣的就容易上火,经常长口腔溃疡或者出现牙龈肿痛,但是脚又常常冰凉,而且女生还容易有痛经。

上热下寒有什么表现?

上热:容易上火、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长痘痘、咽喉疼痛、失眠等。

下寒:怕冷、手脚冰凉、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或夜尿、痛经、腰部冷、膝盖发凉、冬天穿很多衣服都还是很冷等。

上热下寒跟脾胃有关?

中医理论里,天之阳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万物合和而生。
身体也是一个小天地,一样也需要阳下阴上。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身体有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如果上、下出现了问题,考虑是中间堵塞了,对于身体而言,中间堵塞就是指的脾胃淤堵。脾胃的位置,是在身体正中间的,脾胃的上面有心和肺,下面有肝和肾,要在身体里面正常运行,都要经过脾胃。现在脾胃堵塞了,就会出现热在上、寒在下。

一般来说,导致脾胃淤堵的原因大概有饮食、运动、情绪这三方面。

饮食 饮食不洁、经常吃一些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运动 久坐,平时缺乏锻炼。

心情 工作生活压力大。

怎么从脾胃去调理上热下寒?

调理方向是要使中间通畅起来,只要中间通畅起来了,人体的寒热就自动对流,就像平时屋里闷热的时候,我们就会打开窗户通风透气。所以我们调理好脾胃,疏通中间的道路,上面多余的火热就会来温暖下面的寒,用下面的寒就可以清除上面的火热。

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上热下寒,张仲景有一个很好的方子:

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 (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方中只有两味药,用栀子清上热,用干姜暖下寒。栀子,就是栀子花结出的果实,能清热降火,导热下行,让邪热通过小便排出去。常听一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说明了干姜比生姜更辛辣,普通的寒邪用点生姜就散出去了,寒气特别重的话就要用干姜。干姜可以把脾胃里的寒散出去,脾胃也就温暖起来了。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几个简单的方法

1、摩腹

腹要常摩,大家可以经常在睡前进行摩腹,不仅可以帮助食物更好的消化,还能让脾胃的气通畅起来。

方法:每天晚上睡前,躺在床上,双腿屈曲,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以肚脐眼为中心,顺时针按揉,范围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再交换双手位置,按逆时针按揉。这样按摩5-10分钟,会感觉到小腹慢慢热起来,很舒服。

注意:1.按揉时手法要柔和、力要均匀。2.过饱或过饥时,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和恶性肿瘤时,不宜按揉。

2、泡脚

可以用艾叶泡脚

注意:最好睡前泡脚,泡脚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为宜。泡脚的水要超过脚踝,泡脚泡到下肢稍微有点汗就可以了。水温不宜过高。

3、贴敷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底,位于足心最凹陷的地方,按压会有酸胀的感觉。可以用艾叶做成足贴,贴到涌泉穴,能刺激穴位,可以把上部的火下引。

参考资料:《经络腧穴学》《伤寒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