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的特征与价值

 

作者:黄国勤

摘 要: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于2017年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由莲、莲作技术和莲文化等3个部分构成。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具有起源古老性、分布区域性、系统复合性、生物多样性、技术先进性和影响广泛性的显著特征。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具有十大价值,即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科普价值、科研价值和教育价值。

0 引言

莲(Nelumbo nucifera)又称荷、水芝、水华、菡萏等,属睡莲科莲属植物,是国内重要的特产经济资源和特种经济作物[1]。在长期的人工栽培中,按莲的应用价值和使用途径,可分为子莲、藕莲、花莲3类。其中,以产莲子为主的称为子莲,以产藕为主的称为藕莲,以观赏为主的称为花莲。子莲按商品属性分为通心白莲(去皮通心)和红莲(不去皮不通心,俗称湘莲)。通心白莲按地域分为赣莲(产于江西)、建莲(产于福建)、萱莲(产于浙江武义)等。国内目前有赣莲、湘莲和建莲3个知名品牌。全国子莲种植面积达10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2],其中湖北3.33万~4.00万hm2,江西2.33万~2.67万hm2,湖南1.00万~1.33万hm2,福建0.67万~1.00万hm2,浙江0.33万~0.53万hm2,其他0.33万~0.53万hm2。江西赣莲主要分布于广昌、石城、宁都。其中,以“广昌白莲”最负盛名,广昌县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2017年,“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

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组成、特征、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概述

广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西麓,东与福建建宁、宁化接壤,西连宁都,南界石城,北毗南丰。广昌县是抚州市的南大门,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的发源地。建县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道通闽广,郡属建昌”而得名[4]。全县总面积1612 km2,总人口25万人。广昌县辖6镇(盱江镇、头陂镇、赤水镇、驿前镇、甘竹镇、塘坊镇)、5乡(千善乡、水南圩乡、长桥乡、杨溪乡、尖峰乡)、1场,共129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工业园。广昌县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5种。耕地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红壤3种,广昌县耕地总面积12322.4 hm2,其中水田面积11307.3 hm2,旱地1015.1 hm2。农业生产上,广昌县种植多种农作物,如水稻、大豆、油菜、烟叶、蔬菜,以及水生作物莲子等。因盛产白莲,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中国第一莲乡”[5]。

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由3个部分构成。(1)莲,这是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主体。在这里,莲主要是子莲、白莲,而不同于前面说的藕莲、花莲、红莲。莲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等生产出各种“莲产品”,如广昌通芯白莲、荷叶茶、藕粉、莲子汁、莲芯茶、莲子面条、藕粉面条、莲子奶粉、莲子饼干、莲子保健品、茶树菇等。(2)莲作技术,包括广昌白莲的种植技术(如品种选育、施肥、田间管理等)、养殖技术(如莲田养鱼技术)、种养结合技术(莲、渔结合技术)、加工技术、贮藏技术等。(3)莲文化,这是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根”与“魂”。没有莲文化,再好的莲、再先进的技术,也不成为农业文化遗产,更不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莲文化是积极向上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正面引导作用,如其中的“美文化”、“和文化”、“廉文化”等,均具有正能量的作用和意义。

2 特征

2.1 起源古老性

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是众多农业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也不例外。据明正德《建昌府志》和清同治《广昌县志》记载[6],广昌白莲的种植历史悠久,从唐仪凤年间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2.2 分布区域性

江西省白莲种植区主要分布于广昌、石城和宁都3县。作为“中国白莲之乡”的广昌县,白莲种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7333.3 hm2以上,产值超过7亿元[7];石城县2017年白莲种植面积5333.3 hm2,总产值3.6亿元[8];宁都县有莲田面积3133.3 hm2,且实行莲田养鱼的生态种养模式,莲子可增产10%~20%、鱼产量可增加20%~30%[9]。

2.3 系统复合性

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实际上是由莲作生态系统、莲作经济系统、莲作技术系统、莲作文化系统和莲作社会系统组成的复合大系统。(1)莲作生态系统,由莲田生物与环境组成,具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这是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系统,也是其他4个系统(莲作经济系统、莲作技术系统、莲作文化系统和莲作社会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没有莲作生态系统,没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其他系统将不可能存在。(2)莲作经济系统,由莲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环节构成,其本质和核心是系统具有经济功能和经济价值,能解决生产者的生计问题,这也是广大群众千百年来植莲的根本原因。(3)莲作技术系统,包括莲的种植技术、种养结合技术、加工技术、贮藏技术,以及莲食品、药品、工艺品等各种莲系列产品的制作技术(工艺)等。(4)莲作文化系统,在莲的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总体来看,“莲文化”、“莲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具有教育意义和正能量的作用。(5)莲作社会系统,是由以“人”(主要是农民)为主体,包括莲(以及与莲有关的整个农田生物)、莲作技术、莲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村规民约、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和各种人文层面上物质和精神等在内组成的整个系统。

2.4 生物多样性

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体现在3个方面。(1)品种多样性。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广昌县共选育和推广应用的白莲品种主要有‘广昌白花莲’、‘广昌百叶莲’、‘赣莲85-4’、‘赣莲85-5’、‘赣莲62’、‘赣辐86’、‘赣莲OA’、‘太空莲1号’、‘太空莲2号’、‘太空莲3号’、‘太空莲7号’、‘太空莲9号’、‘太空莲36号’、‘舒广袖’、‘星空牡丹’、‘广莲1号’等[10]。(2)物种多样性。如上所述,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是一个生态—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的复合大系统。在该系统中,人既是系统的组成者,又是管理者、调控者;除人之外,由莲以及莲田生态系统的植物(如杂草)、动物(如昆虫及其天敌)和微生物(如土壤微生物)等物种构成。(3)模式多样性。广昌白莲品种的多样性和莲田物种的多样性,引发白莲种植模式、种养结合模式的多样性。广昌县白莲种植模式如“子莲—晚稻”(“—”指接茬复种,下同)、“子莲/水生蕹菜”(“/”指套作、套种,下同)、“子莲/泽泻”等,白莲种养结合模式如“莲田养鱼”、“莲田养泥鳅”、“莲田养鳝鱼”、“莲田套养甲鱼”、“莲田养鸭”、“莲虾共作”,以及“藕×鳅×蛙”(“×”指混作、混养,下同)综合种养等。

2.5 技术先进性

2.5.1 成立技术研发机构

(1)成立白莲科学研究所。1984年,全国首家白莲科学研究所——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成立,该研究所集中全县乃至全国白莲科技力量开展白莲科技研发。(2)建立科技博览园。从2008年开始,广昌县建立了以子莲科研为主题,集子莲科研、良种繁育、科普培训、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莲花科技博览园,极大地促进了广昌白莲科技研发。(3)建立白莲院士工作站。2017年11月28日,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该县首个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广昌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白莲产业,推进广昌白莲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人才发展驱动、特色产业驱动战略,依托全国首家县级白莲科学研究所平台,积极开展柔性借智引才行动,重点开展白莲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优化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研究,为广昌白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技术支撑。

2.5.2 开展高科技育种

从1994年开始,广昌县先后进行了5次白莲航天育种和离子注入育种研究,培育出的‘太空莲’系列品种已成为国内子莲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6.67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莲引种基地[7]。

2.5.3 制定国家标准

目前,广昌拥有白莲系列产品企业20余家,进行白莲深加工,并已开发出20余个白莲系列产品,“广昌白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获得相关产品认证证书16个,制定并颁布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广昌白莲》(GB/T 20356—2006)[11]。

2.6 影响广泛性

2.6.1 推广面积大

据统计[7],广昌县选育的‘赣莲85-4’、‘赣莲85-5’、‘赣莲62’、‘太空莲’等白莲优良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0万hm2以上;全国有80%的白莲产区引种广昌太空莲种。

2.6.2 获得奖励多

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赣莲62’白莲新品种获得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太空莲3号’白莲品种获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室外蔬菜银奖和室内干菜干果类铜奖。‘太空姣容’、‘星空牡丹’获得第18届全国荷花展一、二等奖。2008年“广昌白莲”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2011年,广昌白莲被列入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

2.6.3 获得广泛赞誉

如前所述,广昌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白莲之乡”,是全国最大的通芯白莲生产县[12]。广昌县盛产的白莲色白、粒大、味甘、清香、营养丰富,被誉为“莲中珍品”,历代被称为“贡莲”。尤其是县委、县政府自2006年起连续举办9届“国际莲花节”,使广昌县白莲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提高了广昌白莲之乡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莲不过广昌不香”之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3 价值

3.1 食用价值

广昌白莲的重要食用部位是莲子和地下茎莲藕。其实,莲叶、莲须、莲心等的食用价值也都很高。广昌白莲品质特优,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营养丰富,且炖煮易烂、汤清肉绵等持点,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糖和钙、磷、铁、锌、钼、锰、钛等多种营养元素,是日常生活中极佳的食物。莲藕为荷花的肥大根茎,又称为藕节。早在周代人们就已将莲藕作为蔬菜食用。研究发现[13],每100 g莲藕中含有可溶性固形物5.62 g、维生素C 35.63 mg、脂肪0.2 g、热量75 kcal、碳水合物15.2 g、胡萝卜素0.02 g,此外还含有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莲叶(荷叶)含有丰富的荷叶碱、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等,清热解暑,是亦蔬亦药的好食材,可鲜用,也可晒干、煎汤、泡茶、煮粥、煮饭等,取其清香之味,比如荷叶茶、荷叶粳米粥、荷香东坡鱼、荷叶粉蒸肉等。莲须、莲心也都是很好的食材。可见,扩大广昌白莲生产,对增加食物供应、维护营养健康、确保全县食物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3.2 药用价值

广昌白莲是药食同源产品,除了具有食用价值外,还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14],是传统的滋补保健食品。广昌白莲的全身都是宝。莲子具有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等功能,《本草纲目》中记载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血崩诸病。”《神农百草经》记载:“莲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健身耐志,益寿延年。”中医认为通芯白莲有强胃健脾,润肺养心,滋阴补血,固精益肾的功能。莲的植株的各部分,如藕、藕节、藕粉、莲梗、莲叶蒂、莲叶、莲花、莲须、莲房、莲衣、莲心等,也可入药制成滋补或疗效食品。现代研究表明,广昌白莲富含莲眯和氧化黄心树宁碱等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

3.3 经济价值

3.3.1 农民增收

在广昌县12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白莲种植的全覆盖,尤其是‘太空莲’品种的种植,大大提升了白莲产量和质量。种植白莲成为全县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3.3.2 企业增效

2017年12月,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致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在融合2家家庭农场、6家白莲农民合作社、7家莲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莲产品废弃物利用企业、2家莲产品加工机械企业、2家莲文创产品生产销售企业、2家莲文化休闲旅游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广昌白莲产业化联合体。该联合体是一家以广昌白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文旅开发为经营业务的产业联盟。联合体成立以来,形成了一条完整且不断延伸的绿色白莲产业链,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成员优势,充分发掘和利用白莲资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白莲产业的附加值。不仅实现了企业增效,还带动了农民增收。通过基地建设、订单农业,联合体带动莲农(种植)走上增收致富路,莲农户均增收4100元。联合体成员还安置146名农民进厂务工,年人均增收3万元。2018年,联合体带动莲农6521户,人均增收2000元。联合体还与4500户非成员农户签订合同,为其创收6009万元。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给予贫困户300元/月的生活津贴,带动贫困户280户,为其创收512万元[15]。

3.3.3 县域经济发展

广昌县白莲产业年总产值已超过7亿元。白莲产业已成为广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3.4 社会价值

3.4.1 增加就业

据统计[7],目前广昌全县从事白莲种植的职业农民2万余人,白莲流通经营人才6000余人,白莲深加工产业人才5200余人,莲花旅游服务人才500余人。广昌白莲产业对培养人才、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3.4.2 摆脱贫困

针对部分贫困农户、贫困人口,广昌县依靠发展千年白莲产业,实施产业精准帮扶政策,使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贫困户在较短时间就有效地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全县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16]。

3.4.3促进和谐

广昌县以白莲产业为龙头和牵引,发展有机白莲、富硒白莲,发展“莲乡人家”特色民宿,评选表彰“最美莲乡人”。使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讲诚信、孝老人、爱集体的家庭随处可见。

3.5 生态价值

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的生态价值可简要概括为优化地上环境(优化、美化地上部农田小气候环境)、净化地下环境(净化水体和土壤环境)”。(1)吸碳释氧。莲叶硕大,光合作用效率高,能够吸收利用空气中大量的CO2,产生O2,对调节农田生态环境、缓解气候变暖具有积极作用。(2)调节气温。在夏季高温季节,广昌白莲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有效降低环境温度,从而调节农田及周边环境的小气候。(3)净化水质。广昌白莲对农田水体及土壤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及有关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土壤重金属)均具有吸收、转移和转化能力,从而起到净化土壤和水体的作用,保持农田优良水质。(4)培肥土壤。在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中,农田不仅种植广昌白莲,还养鱼、养鸭、养泥鳅等,白莲的枯枝落叶和鱼、鸭、泥鳅等的排泄物等排入农田,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5)节肥减药、绿色发展。在白莲农田种养系统中,各种“废弃物”是最好的有机肥,可大大减少化肥施用量;莲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白莲、鱼、鸭、泥鳅等)之间共生互补、相互协调,可达到绿色防控、生态减灾的效果,做到少用甚至不用农药,而农田病、虫、草害可得到有效控制,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3.6 文化价值

在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中,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且具有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特征。首先,莲文化是“美文化”。莲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其次,莲文化是“和文化”。荷花之“荷”与“和”同音,象征人们要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个人和气,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三,莲文化是“廉文化”。“莲”与“廉”是谐音,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莲”。告诫人们,要做到高尚、正直、廉洁。广昌县莲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广昌莲花古镇驿前镇的建筑群莲花图案中得到充分显现和印证[17]。

3.7 旅游价值

在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中,由于莲的“美”和极大的观赏价值,每年到广昌县旅游、观光的游客骆驿不绝。这里以广昌莲文化的发源地——广昌县驿前镇为例。近年来驿前镇旅游业发展迅速,其原因在于:(1)大面积的太空莲种植。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有全国最大的太空莲种植基地,866.67 hm2的“莲田带”在每年夏季竞相开放,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旅游目的地。(2)莲文化繁盛。驿前镇作为广昌莲文化的发源地,每年夏季莲子成熟时节人们三五成群围坐一圈剥莲子,顶莲心,气氛热烈。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离驿前镇不远的赤水镇会举行莲神太子庙会,驿前人也会积极参与,酬莲神、祁福祉、庆丰收。每年的大小节庆或者各种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上一碗莲子汤来犒劳来宾。(3)千年古镇文明。驿前镇是千年古镇,2003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驿前镇古建筑气势雄浑,密布于圩市中心,一直延伸至抚源梅溪岸边,是江西省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民居古建筑群之一。其间石雕、木雕、砖雕堪称江南古文化之佳作,莲花、荷叶、莲蓬等吉祥图物随处可见,形成了博学多姿的莲文化。2006年驿前镇接待游客总量1.6万人次,到2014年驿前古镇年接待游客达9.12万人次[18]。

2018年,《中共广昌县委、广昌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发展升级的实施意见》(广发[2018]7号)发布,明确提出打造“中国莲乡·醉美广昌”旅游品牌,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广昌县打造成一座“国家莲文化名城”,唱响“中国白莲之乡”、“中国莲文化之乡”等品牌。这预示着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的旅游价值将进一步展现出来。

3.8 科普价值

2008年5月中共广昌县委、县政府开始兴建白莲科技博览园,2009年初夏建成并投入使用[19]。广昌白莲科技博览园的建成,充分展现了该县白莲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魅力,成为全国一流的白莲专业类博览园。该博览园建成后,吸引全县乃至江西全省和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前来参观学习,起到了良好的科学宣传和科普教育作用。可以说,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莲科普基地。

3.9 科研价值

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在促进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科研价值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作为科研对象、科研材料、科研基地或“天然实验室”,有许多科学“秘密”或先人“智慧”值得探究、发掘。其次,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之所以入选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在白莲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积极进展是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白莲太空育种、生产加工技术创新等方面已经起着引领作用。第三,为适应新时代发展之要求,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还有许多科研课题有待研究,如江西广昌成为“中国白莲之乡”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与协调的机理,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途径等。

3.1 0 教育价值

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以“白”(洁白)、“莲”(廉洁)为鲜明特点,“出淤泥而不染”,教育人们要“清洁为人、廉洁为官”,做一个具有“诚信、高尚、正直、清廉”的“君子之人”。实际上,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的教育价值远不止这些,“她”其实是一部充满教育意义的“活”的教科书、工具书,值得天天默念、日日朗诵,必有教益。

4 结语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久、种类多、价值大的特点[20],蕴藏着祖先生存、生产、生活和繁衍发展的大智慧[21]。珍惜并不断发掘、研究、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对于当前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2,23]。

自201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19个)以来,至今已发布了5批118个项目,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江西省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农业省份,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且价值独特[3]。“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既是2017年发布的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9个)之一,又是江西现有6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江西南丰蜜橘栽培系统、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江西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系统、江西横峰葛栽培生态系统)之一,值得深入发掘和研究。

当前,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尚存在面积缩减、产量下降、品种减少、品质退化,以及土壤污染、病虫害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等诸多突出问题[25,26],亟待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如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扩大莲作面积、强化生产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夯实基础、增加投入等。

从国内外发展形势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农学界、农史学界、生态学界、地理学界和环境科学界等诸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之一[27]。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确保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路径之一[28]。进一步加强对“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等各种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将有利于实现江西乃至全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黄国勤,男,1962年出生,江西余江人,二级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耕作制度、农业生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作者: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长江中游双季稻三熟区资源优化配置机理与高效种植模式”(2016YFD03002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秸秆还田条件下紫云英施氮对土壤有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41661070);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长江经济带水稻生产绿色发展战略研究”(2017-XY-28);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