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买筷子要注意避开3种材质,不是讲究,而是用过之后产生的教训

 

文|整点科普

一般来说,中国人吃饭喜欢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这不仅仅是习惯上的差异,也反映出中西方饮食的不同。

中国人在使用筷子方面,也存在区别,比如普通人家大多使用的是木筷,个别家庭使用的是不锈钢筷,还有一些家庭使用的是塑料筷或者陶瓷筷,不同材质的筷子使用感不同。

但是,使用筷子是有讲究的,这里的指的不是如何使用,而是选用的材质,不同的筷子由于材质的区别,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所以,在购买筷子的时候,应该注意避开那些可能会危害身体的材质。


关于筷子的历史和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哪怕是最日常的筷子,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意义。

筷子被西方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是筷子的发源地,这是毋庸置疑的。

《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象箸,指的就是用象牙精制而成的筷子,使用者为纣王,说明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古人就已经懂得使用筷子进食了,据此推测,筷子出现的时间应往前推;

《礼记·曲礼上》有:“羹之有菜者用梜”,所以,先秦时期被称为“梜”,汉代时始称为“箸”,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箸”指的就是筷子;直到明代,才变成“筷”。

筷子通常方尾圆头,这基于古人对地球“天圆地方”的认知,筷子立起来,便有顶天立地的意味;长七寸六分,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这是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

一双筷子,包含的是我们对生命和食物的敬意,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文明的传承。

当然,在使用筷子这方面,也是有“禁忌”的。

小时候刚学如何用筷子吃饭,老一辈就会教导,不要用筷子敲碗或盆,不可以拿着筷子指别人,更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到饭里。

老人认为,用筷子敲碗寓意贫穷,只有乞丐才这样做;用筷子指着别人是很没有教养的一种行为,把筷子插到饭里和祭祀时上香的情形很相似,这是一种忌讳。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筷子不仅仅是一种吃饭用的工具,它也代表着我们的餐桌礼仪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筷子已经局限于使用木材制作,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新奇的筷子。

那么,哪些筷子是不适合经常使用的呢?


买筷子应该避开哪几种?为什么?

市面上的筷子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但有几种是已知的、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的材质,在购买时应该注意避开。

  • 涂彩漆的筷子:

人们买东西不仅要注意实用性,更要看卖相,很多商家为了让筷子能够吸人眼球,便在表面刷上一层彩漆,五颜六色的确实很抓人眼球。

但是,这些彩漆中通常都含有重金属铅有机溶剂苯等致癌物,除了在使用过程中遇高温析出外,使用久了也会出现掉落的情况。

这些漆若是随食物一同进入人体,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对儿童的危害更大。

  • 银质、不锈钢筷子: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标新立异,连筷子都要用不锈钢或者银质的。

当然,不锈钢筷也是有优点的,相比于木筷好清洗,不容易藏污纳垢,鲜少会发生弯曲或者折断的情况,能够长期使用,所以很多热都会选择使用不锈钢或银质的筷子。

但是,不锈钢的导热性非常强,很容易发生烫嘴的情况,金属材质表面光滑,质感偏重,夹食物并不是很方便;

而且,如果发生牙齿咬到不锈钢的情况,绝对是牙齿崩而不是不锈钢被咬坏。

  • 塑料筷子:

塑料筷子通常有PP塑料、ABS塑料、PA尼龙3种材质,外表和涂彩漆的筷子一般吸人眼球。

但是,塑料筷子的质感比较脆,受热后容易发生变形或者断裂的情况;而且,在高温情况下,这些材质会产生双酚A、聚苯乙烯或者微塑料等物质,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很多人用过之后都产生相应的教训了。

此外,市面上还有一些陶瓷筷、骨筷等,但这些材质的筷子价格昂贵,容易发生碎裂的情况,不太适合日常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筷子上都会标注“QS质量认证标志”,假如所购买的筷子上并没有这个标志,则最好避开,以免买到三无产品。

通常来说,最好选用天然材质的筷子,比如竹筷,它原本的材质无毒无害,而且环保;不过竹筷比较难清洗,容易有微生物或细菌附着,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清洗和消毒。

任何东西都有保质期,很多家庭的筷子都会用好几年时间,但筷子的使用周期一般是3-6个月,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最好进行更换,这并非太过讲究;

同时,假如发现家里的筷子发生霉变、褪色或者出现了许多小凹槽,最好停止使用,因为筷子本身的材质已经发生变化了,继续使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多不良的影响。

你家的筷子多久更换一次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