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红烧羊肉——故乡的味道

 

文/大熊

在浙江的老01省道旁,有一座不起眼的小镇——澉浦。

纪录片《远方的家之沿海行》-澉浦西门古城墙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澉浦红烧羊肉的名声就已经传遍上海。据说过往的旅客,在路过这个小镇时,都会停下脚步,在狭小的弄堂里,品味一番声名远扬的澉浦羊肉。

古今第一大吃圣——东坡先生,在吃过澉浦红烧羊肉后,大加赞赏,提笔就是一联:

“世上千百件美事,无非饮酒;

天下第一等佳肴,当数羊肉。”

可见是何等的美味。

说起羊,你可能听过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宁夏滩羊、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等等,而澉浦红烧羊肉,使用的是湖羊。其实,湖羊的祖先也是蒙古羊,而且是品质上等的羊,是作为“贡羊”进贡给北宋朝廷的。后来,辽金灭北宋,可怜的小羊们,也就被迁徙到了太湖平原进行饲养,始称湖羊,距今也有800多年历史了。

饲养中的可爱的小咩咩

我的家乡就在澉浦下面的一个村子,小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都会养上几只湖羊。我家也不例外,家里的羊棚有一对成年的湖羊,每年都会生上一两窝,多则三四只,少则一两只。我的童年就是在每天放学后割草中度过的。自家的羊是不能杀来吃的,因为到年底要卖钱补贴家用。小羊每年春季出生,生长速度也很快,到了年底基本上就可以卖了。我记得那是零几年的时候,一只100多斤的羊,能卖1000多块,差不多也赶上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了。那时候,除了红白事宴席上我们能吃到红烧羊肉外,平时基本吃不到。

如今,小时候大部分事情也忘得七七八八,但唯独忘不了那故乡的味道。澉浦红烧羊肉,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始举办美食节。每年的国庆前后,在澉浦南北湖风景区内,都会举办壮观的开锅仪式,预示着又到了一年当中吃羊肉的季节。活动现场几十口大锅一字排开。锅内热气腾腾,大块翻滚的酱红色羊肉香气四溢。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来旅游的客人,都伸长着脖子,等待美味的出锅,品味第一锅红烧湖羊肉。

大铁锅里“咕噜咕噜”的羊肉

澉浦羊肉多为红烧,秘方简单,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除夕那天,父亲会去集市买上一整只羊腿,切成半斤左右的大块,放入装有清水的大铁锅中,而母亲,则坐在灶台后面,点上秋冬时节收集的木材,大火攻锅。水烧开时就要不停地撇沫,直至浮沫去净。然后加入整瓶的沈荡黄酒、拍碎的整块生姜、小半瓶老抽,再整上一把红枣。最关键的是,煮的时候不能盖上锅盖,大火咕嘟,直到羊肉着色,水分渐少。继续用文火煨煮,当筷子能贯穿皮肉时,加入红糖,文火收汁。记得小时候都是拿个碗,父亲给舀上一块肉,坐在灶台边,烘着暖暖的灶火,吃着软糯的羊肉,现在想想,真的幸福极了。羊肉会一直放在锅内,直到上桌时,再撒上一把新鲜的蒜叶,这时的红烧羊肉红亮油润,上面盖着如翡翠丝般的蒜叶,浓香扑鼻,羊肉也是酥而不烂,肥而不腻。

上桌的红烧羊肉

当羊肉食尽,剩余的汤汁也成就了另一道美食——羊肉芋艿。传统的做法是,在红烧羊肉剩下的汤底中,加入几斤洗净的红梗芋艿(这也是本地种植的最普通的芋头),文火慢炖,期间视情况加入水、盐、酱油或者红糖。煮熟后,吃起来肉酥芋糯,咸甜适中。出锅时,和羊肉一样,撒上一把蒜叶,绿配红的色泽,看着都有食欲。据说这道菜是由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杨梓创造,当初杨梓根据“鲜”字,把咸鱼切成片夹入羊肉中煮烧,一尝,又是另一种风味。流传至今,就演变成了羊肉芋艿这道美食。

刚出锅的羊肉芋艿

在央视纪录片《远方的家之沿海行》中,对“澉浦羊肉”进行了报道,也加深了大家对这道美食的认识。澉浦人吃早烧,这在当地是一种传统,所谓的吃早烧也叫做吃荤烧,一碗红烧羊肉,再配2两烧酒,在微凉的秋冬沁入丝丝暖意。在澉浦古城内,卖羊肉的店铺大多简陋,方板台加长条凳就是就餐之处,装满羊肉的大铁锅,灶台下松木烧着,灶台上热气冒着。随着时间的变迁,古城翻修,这些店铺也都搬进了门面,时间可以改变样貌,但是改变不了那种味道。

灶台上咕嘟的羊肉

澉浦人吃早烧的来历,传说最多的,是过去当地有很多渔民,他们靠捕鱼为生,一般都是夜里划船捕鱼,清早回来拿到集市上卖。劳作了一整夜,到天刚蒙蒙亮时早已两眼酸涩,那时正值秋冬,天亮较晚,渔民们趁买鱼的人还不多,就到集市旁边的管子里,喝酒驱寒,吃面充饥,这渐渐就成了习俗。所以现在的早烧店,大多集中在集市旁边。喝完烧酒吃完肉,食客们往往会再叫上一碗干面,把剩下的羊肉汁全都倒进面条里,吃个干净。“一口羊肉一口酒,此行只应天上有。”可见澉浦人吃早烧,真的是活出了神仙的自在。

纪录片《远方的家之沿海行》-羊肉面

新年临近,那巷子里的烟火味,继续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澉浦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