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国间谍气球飘到我国,周总理下令:务必击落在中国境内
战争年代,很多国家都选择研发高精尖武器来保障自身安全。而有些国家,为确保自己的绝对安全,还会在他国安插间谍来窃取情报。
随着科学技术的改变,情报的窃取工作开始不再局限于由人来担任。美国就曾利用气球作为间谍,依靠球身上的高像素拍摄设备,记录下沿途国家的地面影像。并于1974年飞至我国境内、河北省的上空。
这无疑对我国的领土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河北省立即拉起防空警报。一向温润如玉的周总理,面对此种情形也勃然大怒道:“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将其击落在中国境内!”
如今,这个气球残骸被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那么,当年我国空军战士是如何将气球击落的?
中国空域竟飞入间谍气球
“长官,雷达检测到空中有一不明物体正在向着我们靠近。”1974年5月中旬,一位正在监测空中情况的士兵,突然发现雷达数据有异状,当即就向上级汇报。
报告数据显示,不明物体是一个直径为15米的气球。后来,又经专家组分析得到,气球上面装有摄影和发射全套装置。
该摄影装置并不是普通相机,而是拥有极高像素的军事技术。即使在10000-20000米的高度,它也依然能够清晰地拍摄下地面的景物。
这显然是美国用于窃取他国情报蓄意投放的间谍工具。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前苏联的防空能力大为增强。美国曾多次派遣新型飞机侦察,结果都是有去无回。
对此,美国情报部门开始另寻他法,以更加方便的手段来窃取情报。于是,间谍气球也就应运而生。
自成功起飞后,该间谍气球就直逼亚洲大陆,途径日本、韩国等国家,后又自前苏联西伯利亚飞入我国空域。在飞行期间,气球就已拍摄下多国的军事机密,并且顺利传回美国。
很多国家对美国的险恶居心表示不满,希望美国停止这次行动。但是,美国并未放在眼中,依旧任由间谍气球“横行”。
这种无所畏惧的态度,瞬间激怒各国空军。各国展开激烈的反击,苏联更是派出米格19和米格20等先进飞机,对间谍气球进行高空射击。可惜,没能成功,眼睁睁地看着它朝着中国飞去。
当气球飞进中国领空时,为近距离地获取地面信息,美国就将原本飞到40000米的气球,直接降落到10000-20000米间。在他们眼里,即使下降到高度,中国也不可能击落下气球。
我国又怎会忍受美国赤裸裸的蔑视?随即,周总理下达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高空间谍击落在中国境内,灭灭美国嚣张的气焰!”
优秀飞行员——董培
然而,想要击落气球又谈何容易。这只气球直径长达15米,在地面上看来非常大,可在万米的高空上,也只是一个小点。更何况,我国作战飞机的两个机翼之间,最多才只有9米。
如果贸然和气球靠得太近,不仅不能将其击落,飞机还会因为过快的飞行速度,与缓慢前行的气球相撞、缠绕在一起,最终机毁人亡。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小工程。
最初,气球飞进我国新疆地区。收到上级命令,当地空军立刻对其展开攻击。由于设备落后、战士们也没有经验,未能成功将其击落。
随后,气球又飞入甘肃等地,结局依然如此。此时,中央领导们十分焦灼。按照飞行速度,气球将于5月15日就会飞过山西地区。
如果还不能将其击落,它就会飞入我国北京、河北等地。我国将会暴露更多机密。
所以,接下来的行动必须成功,不能失败!5月14日,中央告知北京空军飞行师:“明日,美国的间谍气球就会抵达河北省易县的上空,你部务必要将气球击落!”
北京飞行师一收到消息后,就立即展开激烈的讨论。
经过一晚上的商讨,上级最终决定派出四位最优秀的飞行员,采用四架飞机依次升空作战。
气球一飞进河北,四位飞行员便按照原定顺序驾驶飞机上空,大约每十分钟就升起一架。距离气球大约2000米时,再找准角度将其击落。
5月15日上午,四位飞行员以及四架歼-6飞机,在空军基地里肃然等待。没过多久,一只气球进入了雷达扫描范围内,其位置就在河北省的易县境内。
随后,指挥部发起一枚信号弹。第一位飞行员迅速升空、展开射击。可是,几声炮弹响后,气球依然安然无恙地飞在空中。
看来,这只气球比想象得还要坚硬、难缠。
刻不容缓,第二位飞行员也飞上空中。看着战友失败的结局,他本以为自己换个角度射击,就可以有不一样的收获,不料还是以失败告终。
难缠的气球,再加上频频失败的现状,飞行员眼圈脸颊被气得发红。可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只能不情愿地进行降落。
这时,北京的飞行师部也心情低落,甚至开始怀疑,西方的几个强国反击都没有成功,我国新疆、甘肃两省也没能将气球拦下,这次行动究竟能否成功。
就在所有人为前两次落败的局面担心时,部长又想到昨日选拔飞行员时的场景。
“这次中央下达的任务非常重啊,我们必须选择出来最优秀的尖子飞行员,在你们心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部长们向底下的战士们发问。
“董培!”听完部长的问题后,空军将领们没有一丝犹豫,异口同声地说出这个名字。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信赖董培?这还得从他的空军梦说起。
1938年的10月18日,广西柳江县樟木村里,一位叫做董培的男孩出生了。这位男孩从小就志在天空,想要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空军战士。
为实现梦想,身处童年的他,就要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56年夏天,17岁的董培告别培养自己的中学,走进梦寐以求的航空学校。
在那里,他刻苦训练,汗水见证着他一步步朝梦想靠近。1957年年底,董培跟随部队来到河北涿县的某个航空预校,学习飞机驾驶。
最先接触的便是雅克18,螺旋桨的低级教练机。董培本就天资聪颖,再加上扎实的基础经验,在短短的16个起落后,就完全熟练地掌握起落技术。
当时,担任该学校飞行团团长的是赵宝桐。他是我国的一级战斗英雄,曾经在朝鲜战场上,歼灭掉美国的数架飞机,威震整个朝鲜半岛。
董培也深深地敬佩这位老英雄,平常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时,都会前去向他请教。
赵宝桐也非常喜欢这位天资聪颖又潜心好学的年轻学员,并愿意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战场经验悉数传授于他。在赵团长的指导下,董培的技术日趋精湛。
对此,赵宝桐给出超高的评价:“董培,是这所学校建校以来最为优秀的学员!”
1958年底,董培顺利转入辽宁开源的某所航校,开始进入高级训练机的专业训练。这次学习的飞机是米格15。
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董培不仅提前完成各项飞行任务,还创作出许多高难度的飞行动作。
1960年,董培以首届地方生飞行员第一名的卓越成绩顺利毕业,来到北京一空军部队服役。
部长想到拥有丰富训练经验和优秀训练成绩的董培,心里微微松了口气。也许他真的能创造出一个奇迹。
实际上,董培就在这次的出战名单里,他究竟能不能击落间谍气球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惊险的击落气球瞬间
看着前两名战友未能完成任务,垂头丧气地回来,董培心中的压力倍增。但是他不能泄气,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气球击落。
随着作战指令的下达,董培迅速按下飞机的引擎键,迅速飞到指定作战区域。
按照原本上级商定的作战计划,董培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发射炮弹,但结果和前两位战友一样。
面对这样的结局,在陆地时刻关注空中状况的领导和战士们心中难免又增添几分难过和遗憾。
但是,董培依旧在空中周旋,并不想就此放弃。他在想新的解决方案,要是继续这样打下去,命中气球的概率非常低,这样并不能够保证完成任务。
董培的大脑在飞速运转着,飞机也跟着一直在高空盘旋。终于,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首先,飞机应该缩短与气球的距离。出于战士的作战安全考虑,上级在商定任务方案时,选择在距离气球1000-2000米的距离内进行射击。
现阶段,只有把距离缩短,才能够提高射击的精准度。董培打算把原本的射击距离缩短到500米之内。
其次,还应该改变射击的角度。原本定下的射击角度,在实际的操作中会产生较大的射击误差。自然而然,射击的命中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所以,必须要改变射击角度,可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同样加剧了射击的风险。搞不好,很有可能机毁人亡!
最后,还要把单炮射击改为三炮齐发,这样也能大大提高命中率。但是,如果这样做是不符合飞行条例规定的。
因为,在万米的高空上实现三炮齐发,有可能会造成发动机缺氧。一旦这样,飞机就会瞬间发生迫降。这样飞机和飞行员都将面临惨痛的代价。所以国家是绝不允许飞行员这样以身犯险。
不过,当前的形势让董培顾不上那么多。他回想最初想要成为飞行员,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保护国家,保护人民安全不受侵犯。
现在,美国赤裸裸的挑衅就在眼前,自己怎么允许它可以中国空军的攻击下侥幸逃脱!必须要想方设法,不惜性命也要把这个间谍气球击落!不能再容忍它继续窃取我国的其它军事机密!
即使,在他之前并没有这样的先例;即使,飞行条例规定不允许这样的操作,但他等不了了,时间也不允许,他已经来不及向地面的指挥部报告了。千钧一发之际,董培开始缩短距离。1000米、800米、600米、400米。董培驾驶着飞机不断变化着角度,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储备,董培选择最佳的射击角度,按下发射键,三炮顺利发射。
完美的射击角度、距离,强硬的军火,三个条件全部具备。随后,一声巨大的轰响,那个直径为15米的气球被击中了!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董培在空中以一个漂亮的盘旋,完美地避开了被炸毁的气球,飞机也完好无损。地面的指挥官们,听着耳边传来的巨响,紧盯着空中,看着气球的残骸一点一点地在眼中显现、变大。随后,一阵轰隆隆的响声,飞机落地。
董培带着飞机安全回来了,他成功完成了任务!大家反应过来,热烈的庆贺着,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每个人脸上都是惊喜的笑颜。我们成功了!
阳光下,那个巨大气球变得四分五裂,摄像机也因轰炸而变得破碎不堪。它终于从雷达影像里走出来,进入人们的视线。
看着它徐徐坠落在河北境内,在场的每个人都激动不已。这个意图窃取我国军事机密的间谍气球,终于被我们击落了。它再也无法大摇大摆地飘过我们国家!
但是相比大家们的高兴雀跃,董培就显得有些格外平静。他知道自己没有顾及国家规定,没有服从上级安排,私自更改作战方案,没有做到军人的天职。
他怀着愧疚,向上级承认错误,并做出检讨。北京空军师师长听完董培的反思,连忙握住他的手,激动地称赞道:“机智灵活,堪称将才,随机应变,何错之有?”
很快,董培成功击落美国间谍气球的消息就传到军区那里。由于此事对中国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军区领导对其做了上报。
军区将他越级提拔为大队长。周总理知道后,大力褒扬董培,并向他发了国庆25周年的请柬。
对于这些荣誉,董培放在心里,以更加刻苦用心的工作态度回馈给党。即使到后来,因身体原因不得不告别热爱的天空走向新的工作岗位,他依旧是那个潜心请教、刻苦工作的董培。
参考文献:
[1]气球间谍秘密战[J].国家安全通讯. 2001,(02)
[2]击落美国高空间谍气球记[J].世纪行. 2000,(01)
[3]他击落了美国高空间谍气球[J].中华魂. 1999,(08)
[4]我愿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J].新湘评论. 2017,(17)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