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桂阳特产百草酹究竟是一种什么酒?

 

桂阳酿酒历史悠久,唐宋时县城“玉液楼”、“斗酒阁”酿酒业颇负盛名。桂阳知州张宏燧目睹了桂阳民间“争与伯仲分红糯,家酿三冬酒百壶”的酿酒盛况。清时来桂阳任教教谕的聂铣敏发出了“宁醉百草酹,不爱一文钱”感慨。那么百草酹究竟是一种什么酒呢?

《梁书·刘杳传》有“桂阳程乡有千里酒,饮之至家而醉”的记载,并说“‘三重、五品’是作酎之法”,这里的“酎”就是醇酒,有可能就是享誉一方的“百草酹”,“三重五品”则是百草酹的酿酒之法。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百草酹,州中好酒,以牛藉压之,令暖而成者,惟家酿有之。”牛藉,也叫牛衣,据王先谦引《演繁露》“牛藉,编草以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牛藉就是给牛御寒的覆盖物,大多是用编草织成,也有的用稻草。“以牛

藉压之”就是用编草织成像蓑衣一样的草覆盖,使酒体暖和发酵成酒。现在有很多人把“牛籍”误认为“牛粪”,认为“以牛藉压之”就是“用牛粪堆积”,致使享誉千年的桂阳“百草酹”成了牛粪堆下的“嗤鼻物”。

“百草”最早记载在《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實成。”汉王充《论衡·幸偶》“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采掇,成为良药。”在桂阳州志中也有“以牛藉压之,令暖而成者,惟家酿有之。”并着重指出“惟家酿有之”,只有农家自制的土酒中才有,现从桂阳北半县土酒曲制作的流程中可见百草酹的影子。

桂阳北半县自制的土酒药,当地人叫酒药,土话叫“酒篇”,也许是因为酒篇中有田边草而得名。制作酒篇的原料有七样:大米、辣蓼草、桂树叶、桔树叶、扁豆叶、竹叶、田边草。将桂树叶、桔树叶、扁豆叶、竹叶、田边草各四两,辣蓼草八斤切碎晒干与100斤大米混合,用石磨粉碎待用。待料备好后,准备制丸。制丸就是将上述混合粉加入温水搅拌,水温就是人手感觉到不烫为佳,加水量以手捏成团而不滴水为宜,做成鸭蛋大小的球丸。然后把球丸放在筐里转动,边转边撒上药头(备用的老酒曲研成的粉)。药头用量控制在使球丸表面均匀沾上一层即可。把裹上酒曲粉的球丸装进筐(或谷筛)里,每装一层铺上一层稻草,注意球丸之间的间隔不宜过密。最后就是发酵,将装好球丸的筐逐只放进谷仓,或选一墙角,底下铺上所谓的百草,将筐放上,上面盖一层百草,用薄膜包裏(气温高时不用薄膜)。发酵一至两天,见薄膜或稻草上有水珠时,将覆盖物掀开,降温通风,以免温度过高,烧坏酒曲。待其自然冷却后取出摊晒,干燥即为酒篇成品。

发酵是决定酒篇好坏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控制温度。一般都是选择在春秋比较稳定的天气,发酵良好的酒曲球丸上遍生一层白色细绒毛;如果温度过高,没有及时通风降温,酒曲上的白色细绒毛就会变黑,有霉样斑块,严重影响质量。

酒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酒的质量。桂阳百草酹酒体原料一般是红薯、高粱、麦子、大米等五谷杂粮,将这五谷杂粮按照一定比例自由组合即可产生不同的酒。五谷杂粮通过蒸熟后以少量水拌入酒篇装入瓮中,再以百草覆盖暧之发酵成酒糟。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百草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使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充分发挥其效力。一位酿酒多年的老人介绍,桂阳百草入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已经煎好的中药待冷却后倒入已经发酵好的酒糟里“润酒”,二是把直接中药浸泡在沥去酒糟的酒中。

桂阳百草酹,因加入的百草成分不一样,药性不一样,有的通经活络,有的祛风散寒,有的强筋壮骨,有的抗衰延年,有的壮阳滋阴,因为百草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液。城内振阳楼,原是文人骚客们品酒斗茗的好去处。难怪清内阁中书舍人莫敬谦在品桂阳百草酹时,由衷地发出了“美酒醉琼酥,乘兴斗诗牌”的赞叹。

桂阳人传承百草酹之法,民国25年,县同仁药店以白酒为原料,配以中药制成了虎骨追风、五加皮、五积散、参茸酒,年产二万斤,畅销省内。1952年桂阳赵子龙酒厂成立,聘请民间师傅,采用金刚蔸、金樱子等野生植物生产代白酒,生产的赵子酒、稻香酒还送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参展。


作者:彭广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