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保定汉墓发现千年前的“高压锅”,高压锅会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在中国历史上,鼎长期都是作为礼器存在的,像后母戊大方鼎等青铜鼎都是我国国宝级的文物,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后母戊大方鼎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鼎只不过是一种人们常用的炊具,其最基本的用途乃是用来烹煮肉类食品。

不过在先秦时期,严格的礼法制限定了不同阶层的人所能使用的餐具,鼎也渐渐淡出了平常百姓家,而只有“钟鸣鼎食”的贵族才能使用鼎。

到了汉朝的时候,人们对于礼制的要求逐渐放宽,王公贵族们的食谱和食器变得更加丰富。

如今我们从西汉墓葬中得到了大量的青铜鼎文物,它们的形制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出土自满城汉墓的四兽纽熊足铜鼎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因为其鼎耳是可以开合的,而且鼎盖还可以旋转,从而将其与整个鼎牢牢地固定在一起。这样的设计和现代的高压锅颇为类似,那么其究竟有什么妙用呢?

四兽纽熊足铜鼎

一、四兽纽熊足铜鼎的用途

四兽纽熊足铜鼎出土于满城汉墓,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的哥哥,其生前生活十分奢靡,墓葬也出土了六千余件精美的陪葬品,像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国宝都是其中的代表。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刘胜生前肯定也是一位十分有追求的“老饕”,想要弄清楚四兽纽熊足铜鼎的作用,就要先弄清楚西汉时期贵族的食谱。

长信宫灯

在西汉时期,中国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食物种类,而且烹饪方式也十分有限。当时的贵族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往往会选择食用野味。

比如之前在马王堆发掘的长沙国丞相辛追夫人墓中,就有十分详细的随葬食谱,其中就是以野味这样的肉类为主导。

而在对这些肉类的烹饪上,数量最多的菜肴是肉羹。所谓羹,最早的释义便是带有肉汁的肉类食物,和现在的炖肉颇为类似。除了肉羹之外,最多的则是烤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风干的肉脯。

辛追夫人复原图

既然在当时煮肉最为流行,那么鼎的作用也就十分明确了,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鼎有这样的解释:

铜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也就是说鼎从最开始便是炖煮食物的炊具,不过我们知道先秦时期鼎也可以被当做容器来使用,那么四兽纽熊足铜鼎到底是炊具还是容器呢?

拥有容器作用的漆器鼎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还要问辛追夫人,在辛追夫人的墓中出土了大量食物遗迹的同时,也有许多容器随之被发现。

考古人员发现墓中的大量食物都被存放在漆器而非青铜器之中,其中既有漆器盘子,也有漆器鼎。

在汉代的时候漆器是要比青铜器更加昂贵的存在,因此考古人员推测在汉代的贵族家庭中,漆器鼎应该为容器,而青铜鼎当为炊具。

在刘胜的墓中,也有部分漆器出土,其中不乏盛放食物的容器,因此四兽纽熊足铜鼎是炊具无疑了。

二、四兽纽熊足铜鼎的特点

在确定了这个青铜鼎的用途之后,我们不妨来仔细看看这个鼎究竟有着怎样的特点,让其得到了考古界的高度关注。

这个鼎高 18.1 厘米,鼎口直径 17.2 厘米,鼎腹最大直径 20 厘米,整体造型趋于扁平。在鼎腹的下面有三个足,这三个鼎足的造型完全相同,是一只微微蹲立的小熊。

它们的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很大,似乎在朝人微笑,模样十分讨喜。虽然历经了千年的岁月,但是依然给我们以憨态可掬的感觉,这反映出了这个青铜鼎的艺术设计水平之高。

青铜鼎的熊足

可爱的鼎足固然可以给这个鼎加分,但真正让其引起考古学家注意的还是其鼎盖和鼎耳的设计。

这个鼎的鼎耳有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在每个鼎耳的最上端都有一只趴伏的青铜兽。和大多数青铜鼎上固定的鼎耳不同,该青铜鼎的鼎耳是可以活动的。在鼎耳和鼎身连接的地方有一根青铜轴,这让鼎耳可以沿着轴体转动。

与之对应的是鼎盖的设计,这个鼎的鼎盖并不是一个平整的板,其中心位置微微鼓起,形状比较像一只倒扣的钵。在鼎盖的上面有四只呈现站立姿态的青铜兽,其下颌距离鼎盖的高度,刚好和鼎耳上端趴着的青铜兽身相同。

仿制品的鼎耳与鼎盖

考古工作者根据鼎耳和鼎盖的特殊造型,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青铜鼎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这个青铜鼎的时候,先要将鼎耳上的小兽向上抬起,将鼎盖放到鼎上,然后将鼎耳上的青铜兽放下,使其趴在鼎盖之上。

之后只需要转动鼎盖,让站立的青铜兽和趴着的青铜兽卡在一起,就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

这样的设计在之前考古发现的青铜鼎中从未出现过,这让考古工作者十分兴奋。他们觉得这样的设计和现在使用的高压锅十分类似,因此四兽纽熊足铜鼎也被许多考古工作者戏称为“汉代高压锅”。

四兽纽熊足铜鼎

不过这个功能毕竟是从其形态上推断得来的,其真实性并不可靠。于是考古工作者们对这个鼎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最终的结果十分出人意料。

三、汉代高压锅功效测试

考古工作者们为了研究四兽纽熊足铜鼎的功能,特地打造了一个1:1仿制的新鼎,其工艺也采取了古法制作,青铜中各元素的占比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完成了复原工作之后,他们买来了新鲜的鸡腿,将其放到鼎中大火炖煮。

在烹饪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十分仔细地观察青铜鼎的状态,发现在加热的时候鼎盖四周还是会有水蒸气溢出,但是数量十分有限,这说明这样设计出来的青铜鼎密封性还是十分不错的。

现代高压锅

在加热半个小时以后,他们便停止了加热并打开鼎盖观察情况,发现鸡腿已经被炖煮地十分软烂了。

如果用普通的密封性不好的青铜鼎来炖煮鸡腿的话,半个小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说明利用这种鼎来烹煮食物,确实可以加速烹饪的速度。

而且这个鼎加速烹饪的方法和现代高压锅也是十分相似的,现代高压锅利用的就是锅体密封性好的特点,将食物烹饪过程中蒸发的水蒸气锁在锅中,这会让锅内气体的压强升高。

水的沸点会随着压强的升高而提升,这就让炖煮食物的水温可以超过一百摄氏度,达到加速加热的目的。

现代高压锅

四兽纽熊足铜鼎也是通过加强密封性的原理来提升炖煮速度的,其密封性能虽然不及现在的高压锅,但是已经能够有效提高锅内的压强了,考古工作者将其称为“汉代高压锅”实在是一个贴切的形容。

对于汉代的贵族而言,野味是他们十分重要的食物来源,从四兽纽熊足铜鼎的设计来看,其应该也经常被用来烹饪包括熊掌在内的各种野味。和家畜相比,野味的肌肉纤维普遍较粗,这让它们的烹饪难度大大提升。

而四兽纽熊足铜鼎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刘胜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享受到这些美味,而且用高压锅炖煮的肉类会更加软烂,味道也更可口。

要知道西方世界第一台高压锅,是法国医生帕平在1681年发明的,而刘胜去世于公元前113年,这说明我国比西方早1800年就洞悉了高压锅的原理,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杰出智慧。

满城汉墓

四、结语

四兽纽熊足铜鼎作为西汉刘胜墓中出土的重要文物,从一开始便受到了考古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人们从其形态推断出它应该具有高压锅的功能,经过测试之后也确定了之前的猜测,这让我们对于中国炊具发展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时可能有朋友会问既然我们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这种“高压锅”,为什么后来这种发明却没有流传下来呢?

笔者认为这和人们食谱的改变以及烹饪做法的提升有关。在汉代之后中国的饮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炒菜逐渐代替了炖菜的领导地位。

炒菜可以利用极高的油温将食物做熟,这个过程并不需要高压锅的介入,因此也没有了普及高压锅的必要。

美味的炒菜

另一方面,想要达到如此好的密封性,这种炊具从设计到制造都需要十分精细,这显然不是普通的手工业者可以制作的。因此这种炊具的产量肯定是十分低下的,其在贵族阶层中可能依然有所流传,只不过在民间十分罕见罢了。

再者虽然普通百姓没有这种神奇的炊具,但是在炖煮食物的过程中,用在锅盖上放重物等方法,也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替代效果的,这都让这种造价昂贵的青铜鼎没有了市场。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发明了高压锅,却没有普及的根本原因。


注:

本文关于汉代食物的相关材料,参考自《百卷本中国全史》

文章结合史料并掺杂个人理解分析,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