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肉、人造肉还是肉吗?这种“狠活”真能吃吗?
现在的食品添加了越来越多的科技与狠活,像是“重组肉”、“人造肉”,日常生活中似乎时不时就会遇到,像“合成牛排”“汉堡肉”“鱼丸”,等等。
不少人担心,重组肉、人造肉还是肉吗?这玩意儿能吃吗?
三甲天团
钱文鑫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吴 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重组肉与重组技术

01重组肉
是指借助于机械和添加辅料(食盐、磷酸盐、大豆蛋白、淀粉、卡拉胶等)等手段,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保留和完善其组织结构,经预热处理出售或经冷冻后直接出售的肉制品。


02冷凝结与热凝结
肉的重组黏结技术一般包括热凝结技术与冷凝结技术两种。
前者通过加入含盐类物质,使肉中的肌原纤维蛋白析出,在高温条件下完成重组;而后者在低温下通过酶等黏结剂来完成重组,可以减少含盐物质的添加。
在冷凝结的研究进展中,最早使用的黏结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转谷氨酰胺酶(以下简称为TG酶),作为黏结剂,它可通过产生酶蛋白交联达到碎肉重组之目的。
TG酶是一种与食品息息相关的酶制剂,属于加工助剂。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要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以按需适量添加,在终产品中无残留,且在产品标识上不用标示。
重组肉中常见的添加剂——卡拉胶,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卡拉胶是“胶水”吗?安全吗?

其实,它是一组从海洋红藻中提取的线性硫酸化多糖的统称,具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特性,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并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
但对于肠道敏感人群和儿童来说,过多食用含有卡拉胶的食品,可能会提高炎症性肠病的风险。
#重组肉用的都是什么肉
那么,重组肉所用的原料肉是什么呢?
多数消费者比较担心原料肉的质量问题,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使用的可能是质量不佳或边角料的碎肉,甚至还可能是“僵尸肉”(指冰冻多年的冻肉)、病死猪牛肉等。

其实,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这种可能性极小。
之所以有重组肉,主要是因为在屠宰分割加工过程中,碎肉的产生不可避免,而借助重组技术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还可以丰富肉制品的种类。
因此,重组肉的主要风险不在于此,也不在于添加剂,而是重组肉加工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污染。因为碎肉感染微生物的概率大于整块肉,而由于重组肉经过多道工序,又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概率。
为此,农业部对重组肉各生产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出厂前会要求检验是否有致病菌。

例“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
就像市面上的牛排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

原切牛排是指整块牛肉;而重组牛排是把牛碎肉合成一起压制成牛排,过程中加了TG酶、卡拉胶等。
重组牛排与原切牛排只是基于加工方法进行的分类,营养价值并无显著的区别。
其实,重组肉的技术本身没错,选择安全、健康的合格产品才最重要。
消费者在购买此类食品时,可选择正规厂家生产出的合格产品,不过分追求低价,烹饪的时候烧熟煮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识别重组肉“三步走”
一看包装。一般商家为区别重组肉,会在醒目处打上“原切”或“整切”字样的宣传词。
二看配料表。原切肉的配料表一般只有一项——肉。
三看执行标准。
原切的牛羊肉属于冷冻分割肉,一般执行GB2027-2016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T17238-2022鲜、冻分割牛肉标准,而重组肉制品属于速冻调理食品,一般执行SB/T10379-2012速冻调制食品标准。
另外,消费者学会了看食品的营养标签,也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帮助选购合适的产品。
#“人造肉”又是什么肉

说到重组肉,很多人会想到另一种肉——“人造肉”。目前的人造肉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类是植物蛋白素肉,另一类是细胞培植肉。
01植物蛋白素肉
是一种植物蛋白深加工产品,跟素鸡、素鸭之类的产品并没有本质区别。

02细胞培植肉
其生产是从动物身上抽取干细胞,把它扩增培养成为肌肉细胞,并且分化成肌肉纤维而成为“肉”,价格不菲。

目前,国内外已经市场化的人造肉产品均为第一种生产方式的产物。
从营养学角度看,人造肉最大的特点是其以植物蛋白代替了动物蛋白,如不额外添加,可实现低脂肪与0胆固醇,热量较同等重量的天然肉类更低。
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无论选用哪类食品,首要原则是科学膳食,保证食品安全,均衡饮食,食物多样不过量。
最后,对于食品添加剂,消费者不需过度反应,我国的食品添加剂都是通过食品安全评估,证明安全、对人体健康无害后才允许使用的,并严格规定了适用范围和剂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