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鲜”的泾阳蔬菜
“番茄万千,泾阳领‘鲜’”。一个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每年能给泾阳县菜农带来近13亿元的收入。“这个数字不得了,相当于全国每人一块钱。”泾阳县小里村村民张定喜形溢于言表。
种菜容易卖菜难,近些年成为不少菜农的心结。对于全县耕地面积6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占六成的泾阳县而言,蔬菜的产销不仅是经济活动,更是民生大事。
近些年,泾阳县整合土地资源,扩大温室大棚面积。为适应市场,结合当地环境特点选择蔬菜品种,保证蔬菜产量和质量。优化品种、新建冷库、延长产业链等,泾阳县菜农利用“时间差”“季节差”和“品种结构差”,压茬种植、错峰上市,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严品控,不让残果上市
越冬茬的普罗旺斯因其皮薄、沙瓤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常给泾阳菜农开年增收带来“开门红”,于是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种植西红柿的队伍中。
村民整理收获的西红柿 邵瑞/摄
色彩鲜艳,口感好,让西红柿成为南北“通吃”的大路菜,但易破损,难运输让其享有“短腿”蔬菜之名。
白杨村村党支部书记姚锋常在地头邀请新客商品尝西红柿,大家也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些西红柿不仅颜色不一,口感竟也大相径庭,粉色偏酸,黄色偏甜,紫色爽口。“我们还在不断引进新品种,让消费者来了就想买几斤带走。”姚锋说。
当地菜农在蔬菜产业服务中心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西红柿品质。他们从国外育种机构引进大量新品种,进行试验、筛选,然后根据气候和栽培条件进行推广。如今已形成以云阳镇为主的四条蔬菜产业长廊,12个特色蔬菜优势生产区,西红柿不仅好种也种得好。
“现在种植技术还在不断改善,从人工授粉到熊蜂授粉,从化肥到有机肥,不光省工省力,产量越来越高,销路也越来越宽。”蔬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张明科介绍说。
品牌化是高端农产品的必经之路,把控质量才能延续品牌寿命。泾阳县成立西红柿产业联合党委,提出“内提品质、外树品牌”,先后创立了“奋斗柿”“柿愿”“泾辉初心果”“甜美柿界”等60多个知名品牌。
“我们县经过十几年努力才打出的名声,可不能糟蹋在自己人手里。”泾韵红合作社负责人王红阳态度很坚定。
泾韵红合作社专门经营西红柿的种植及销售,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王红阳一直抓得很严。
2022年,在白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王红阳赴山东寿光学习大棚种植技术,随后他认领一处占地六亩的大棚,从种植到采摘都亲自监督,采摘女工不能留长指甲还得戴上手套,不允许外表有金线或者裂纹的西红柿进入销售流程。他深知,只有让品质差的果子滞销,泾阳县的西红柿才能长久“红火”。
2022年,泾阳县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周边收购70万斤普罗旺斯,与30户农户签订采购合约,高于市价0.4元。种出来西红柿就有人收,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
“以前在外打工一年最多赚12万元,回家种西红柿去年一年就赚了快20万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谁不想回来呢!”张定脸上满是笑容。他之前一直在新疆、山西等地打工,2021年回到村上开始种西红柿。
这一年,张定换了一辆新车,方便接送孩子上学。他还新建起三亩大棚,眼下马上就要采收西红柿了。等忙完这阵,他打算带老婆孩子去外地玩一趟。
补链条,春华秋实尽在掌控
泾阳县从生产、流通到销售,每一步都争取做到节本增效,即便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也能有产出、有回报。
泾阳县委推出“党员先锋贷”金融产品,破解群众蔬菜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建成四个蔬菜现代化育苗工厂,15个专业化蔬菜育苗点,每年能培育优质种苗1.7亿株,近一半供应设施蔬菜。
泾阳县安吴镇中山村农户在大棚内为秧苗铺薄膜 视觉中国/供图
“我们十几年前种菜得自己育苗,浪费时间不说,苗子还有高有低,参差不齐。现在好了,买苗子方便,品质好价格还不高。”云阳镇翟家村村民王亮说,他们夫妻俩不仅自己种菜,农闲时还常去育苗工厂打工赚钱。
相比于农户自己育苗,在专业的育苗基地培养出的蔬菜苗机械化程度高,除了节约人工成本,还能够均衡浇水、施肥,有利于长出品质统一的蔬菜。另外,利用温室大棚育苗,能错峰育苗,提前种植,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
如何能给蔬菜苗提供一个更优质的生长环境是泾阳县一直在探索的事。2022年年初,蔬菜产业服务中心联合泾富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三改一提”示范园。
示范园通过改造棚型,加快温度提升、延长保温时间;建造“集雨窖”收集雨水,用于棚内灌溉,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全营养水溶有机肥代替化肥,提升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品质;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智能化管理。高级农技师翁爱群介绍,试验结果预计在2024年年底发布。
全县目前有147座蔬菜相关冷库,分别为预冷式和低温制冷式。每年可储存20万吨以上蔬菜,中转销售15.36万吨,品种包括甘蓝、西蓝花、白菜等大面积生产且耐储藏的大宗蔬菜。
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华润万家等70多家超市及餐饮企业农超对接,加快了泾阳蔬菜进超市、进社区的步伐。主动到农产品市场与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超市企业和贩运专业户占80%以上。大部分的农产品通过公路运输方式输送到全国各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模式以自营模式和第三方模式为主。
为延长蔬菜产业链,2018年起泾阳县引进加工企业。现有初级加工企业五家,有蔬菜筛选、清洗、选果、封膜等生产线25条,年净菜加工量9万吨。
拓渠道,好菜“不愁卖”
“咱泾阳的蔬菜不愁卖。”这是属于泾阳县菜农的自信。不管是传统的地头拉菜,代办员联系客商,交易市场销售还是近年热火的电商销售、社区直销,泾阳县每个销售渠道都趋于成熟。
市民在超市选购蔬菜 陶明/摄
上世纪90年代初,云阳镇建立了泾阳县第一个蔬菜交易市场,以交易露地蔬菜为主,占地120多亩,如今还作为全国14个定点菜价采集点每天上传菜价信息。2022年,这里平均每天的交易量超过1200吨。市场配套1万平方米冷库,这对于周边没多少固定客商的菜农来说无疑是卖菜的首选地。类似的蔬菜交易市场,泾阳县已有十几个。
小里村村民杨兴全是市场的老商贩,家离得近,菜市场刚建好他就“驻扎”了。他每天骑电动三轮摩托车,十几分钟就到市场。
杨兴全种了五亩多露地蔬菜,在同村的菜农里不算多,再加上人不爱说话,联系的客商很少,这些年七成的菜都通过菜市场销售,剩下的被代办员收走。同菜市场大部分菜农一样,他一般凌晨2点多到市场,两小时就能卖完。蔬菜成熟那两个月,他在市场能待40多天。
“只要菜价好一点,卖菜没啥辛苦的。”杨兴全说出了每个菜农的心声。
在泾阳,西红柿的电商销售额占其销售额八成以上。目前从事西红柿电商销售的企业有80多家,销售量超过1000万斤。电商以普罗旺斯、泾番一号等口感型西红柿为主推品种,包装样式100多种,每年能实现销售额1500万元。
2014年,泾阳县委县政府组织中街村村民许强等16个人参加电商培训,主要学习电商运营规则、客服建设等。
三年后,许强成立合作社,专门经营西红柿及其所使用的农资销售,社内现有350人,他们统一使用生产资料,由许强进行技术管理。
“作为餐桌上的大众菜,西红柿充其量不过三五块钱,但在电商平台,一箱五斤的普罗旺斯能卖50多块钱,销量还不低。”许强边展示平台的销售数据边说。
除了产品品质、口感好,泾阳县在西红柿电商销售方面也摸索总结出一套好办法。
泾阳县农产品品类多,每季都有上市,这就培养了大批成熟的分拣工,常年从事分拣的工人掌握了品控命脉,在质量关上有保证。分拣工包装时,按照个头、成色、成熟度与送达地点远近,合理搭配,有时还需进行两次包装,防止碰撞挤压变质。包装箱里细心地放入纸巾,方便消费者食用。另外泾阳县物流快,发往上海、深圳等地一般两三天就能到,速度上的优势,保证了泾阳西红柿的新鲜度。
许强说,除了电商平台,他前年开始拓展社区团购,与社区团长合作,每天接龙订购西红柿,平均每周能订出3000箱左右。
(本文刊发于《当代陕西》2023年第6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