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娱乐信报迎众多好友 共庆15岁生日
北京2015年11月2日电 /美通社/ -- 15年前的10月30日,北京娱乐信报在都市报兴起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在15年后的今天,信报迎来了众多新老好友,共同庆祝15岁生日。
全国政协常委孙安民(右)、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北京娱乐信报社社长邱成军(左),为北京娱乐信报新报头揭幕。“信报”二字源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字,充分体现信报的文化定位及内涵
朋友祝福 文化信报能走出好路子
在活动现场,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在讲话时,对信报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翟惠生表示,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以文化报道为特色的信报尽管是纸媒,但她是一个朝阳的纸媒。
对于今后的信报,翟惠生从内容和形式上,为信报提出了两个建议。他认为,首先,必须抓住价值观建设这个“牛鼻子”,要通过各种文化艺术的传播形式,润物无声地来体现,包括文艺评论、对各种文艺作品的介绍,以及相关信息的发布。“我觉得娱乐信报传播价值观的工作上,空间和落点太多了,就看我们是否想得到。”
翟惠生说,如何做人的心灵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心灵工作不是教育,而是教化。教化,就是通过我们的文艺作品,来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娱乐信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站得高、底气足。
其次,如何更多的依托互联网+这种立体的传播方式,在“加号”中加入文化娱乐的内容,立体地将内容呈现给广大读者。
“内容形式结合起来,信报绝对能够走出一条特别好的路子。”翟惠生强调,关键是如何引导市场,不要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是没有出路的。
社长致辞 “五个一”阐述未来信报
北京娱乐信报社社长邱成军在致辞中,感谢了信报朋友们的到来。
在回顾过去的15年时,邱成军表示,北京娱乐信报从2000年正式创刊,经历了都市报的黄金10年,也斩获了地铁的独家渠道,如今经历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15年的历程,信报得到了朋友们的不懈支持,更重要的是,信报见证了朋友们每一个成就、每一份骄傲,也记载着很多朋友发展之路的点滴。
谈及今后,邱成军用“五个一”阐述未来的信报,“希望展现给大家一份面向未来五年的全新信报;一份以文化为特色的都市报;一个传递首都文化正能量的风向标;一个覆盖地上、地下,线上、线下的全媒体;一缕沁润北京市民文化生活的芳香。”
现场发布 “全媒体战略”看未来信报
北京娱乐信报社长助理王海岩,从渠道、内容、传播、模式等四方面发布信报“全媒体战略”。
王海岩表示,所有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变化不变。如今的信报,紧跟时代变迁,在渠道、内容、传播和模式上都在转变。无论是地铁赠、早餐赠、报亭售、邮局订等全新的渠道覆盖,还是内容的全面升级,抑或是基于互联网的大文化、全渠道、新媒体的传播改变,以及产品模式转为全媒体形态。伴随着信报全媒体战略构架搭建的完成,今天的信报担当着首都文化传播的重任。
此外,微信平台矩阵、全新信报网和iPad客户端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更便捷获取信报报道内容的途径。
“北京文化地图”创两个第一
北京娱乐信报总编辑助理龚学智,发布第一份信报“北京文化地图”,并推出了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圈。
龚学智说,这份文化地图,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是第一次有媒体以地图的方式展现北京的文化场所和设施,也是第一次有媒体提出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圈的概念,是信报35名采编人员、耗时两个月调查研究的智慧结晶。
在文化地图中,覆盖了长安街核心圈、东四剧场圈、工体潮流圈、鸟巢休闲圈、南锣文化圈、潘家园古玩圈、798新锐圈、首体演出圈、天桥演艺圈、五棵松文体圈。本报记者还专访了20家高端文艺场馆、院团的掌门人,全景展示了首都文化产业风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8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