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医养生|清明时节雨纷纷,养肝护脾正当行!

 

封面新闻记者 曾亚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近尾、夏将临。清明节如何养生呢?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学博士马界表示,清明期间,雨水多,人体的湿气加重,不及时赶跑湿气,对身体健康就会造成影响;同时清明时节是养肝、护脾、润肺的最佳时机,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养生,一整年的健康都有保障。

一、夜卧早起,以使志生

马界引用《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他表示在起居养生方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作息规律;

2.穿着宜捂不宜冻,不宜过早地骤减衣物,宜逐渐减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或者儿童,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感冒;

3.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多走出室外,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

二、健脾平肝,忌食发物

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菠菜、山药等。清明时节亦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神志病等)易复发之时,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讲就是指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下面为大家推荐一膳一饮:

1、健脾祛湿鸭肉汤

【材料】赤小豆50克、莲子30克、炒薏苡仁30克、淮山药30克、陈皮5克、红枣5个、生姜10克、鸭肉300克或按此比例搭配。

【做法】将水鸭肉用清水洗净,切块备用;莲子去心洗净,用水稍浸淮山,赤小豆、薏米、陈皮、生姜用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一起放进汤煲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理气

【适宜人群】对于脾虚、湿气重、乏力、大便稀烂、大便粘滞尤为合适;适用于痰湿质人群使用;也适用于清明、谷雨节气前后保健。

【禁忌人群】1、发热、咳嗽、感冒不适宜使用。2、孕妇禁忌使用。

2、玫瑰陈皮茶

【材料】玫瑰花6克、陈皮3克、麦冬3克

【做法】将玫瑰花、陈皮、麦冬洗净,放入养生壶煮开或放入保温杯中加适量鲜开水焖泡30min后,代茶频饮。

【功效】柔肝理气、清心安神

【适宜人群】适合心烦易怒、工作压力大的人群,以及失眠多梦、厌食、易疲乏等亚健康人群,对儿童心火、肝火旺盛也适用,也适用于肝气郁结的月经失调女性使用。

【禁忌人群】1.发热、感冒、咳嗽、泄泻等人群不宜使用。2、湿热、痰湿体质人群不适宜使用。

三、肝气顺达,控制情绪

春季主生发,人体的肝气随之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顶峰。同时清明时节乍暖还寒,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再加上清明祭扫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悲伤抑郁,免疫力下降,此时心脑血管、肝病、皮肤过敏患者明显增多,同样也成为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的高发期。因此,大家要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安静休养以平息肝火上升,不要被不良情绪困扰。

四、外出踏青,“动”宜适度

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外出踏青,有利于疏解肝气,促进阳气升发,丛林田野中空气清新,饱含负氧离子,经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劳、防止春困等作用。但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五、穴位保健,未病先防

选穴:太冲穴、行间穴、大敦穴。

1.太冲穴:“太冲穴”位置在大脚趾的缝隙向脚背上四公分处,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输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2.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3.大敦穴: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操作方法:按一揉三,即用指腹较重按压一下再稍重揉三下,使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左右穴位各按揉2分钟左右。

功效:疏肝理气,行气解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