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还是套路?央视暗访“文具盲盒”引发学生过度消费现象,律师这样说
眼下,盲盒经济的模式已经被复制到了多个行业。
在广州市越秀区某小学旁边的一家文具店,记者发现,多款“文具盲盒”被摆在货架的显眼位置。
部分盲盒上还印着“打开有惊喜”、“内含隐藏款”的字眼。店主说,不少学生会过来重复购买同一个主题的“文具盲盒”,有的学生甚至不惜向身边的同学借钱。
律师认为,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去限制盲盒这种营销手段,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监管部门应有所行动。
不仅是线下门店,“文具盲盒”的线上销售也十分火爆。
记者在淘宝搜索“文具盲盒”等关键词,显示出数十家店铺、上百款产品。记者发现,晨光官方旗舰店位于醒目位置并正在直播,记者随即询问是否有中性笔盲盒出售,得到了主播肯定的答复。
晨光旗舰店在直播中展示“文具盲盒”(左图),16款盲盒产品中12款显示缺货(右图)。
“这是樱花祈愿系列的中性笔盲盒,每支都有祈愿的功能,让你拆出好彩头。”主播不仅热情地介绍盲盒产品,还演示了如何进行抽取,并提示如何直接购买。记者还发现,该店铺共有16款盲盒产品,因销售火爆仅4款有货,其余12款则显示暂时缺货。
直播过程中,主播不断催促下单。她表示,从开播以来,中性笔盲盒就屡被咨询,且长期处于缺货状态,“现在还有樱花祈愿系列,要是再不入手,这波也没有了。我们很多产品在即将到来的亲子节活动,也会有更多优惠,敬请关注。”
随后,记者咨询了晨光官方旗舰店的客服人员,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该客服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两款中性笔盲盒,还特别强调了盲盒款式很多,可以自行选购。
晨光官方旗舰店客服向记者介绍“文具盲盒”产品(左图),网友在评论中展示自己抽盲盒的快乐(右图)。
一位长期从事文具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抽取“文具盲盒”类似抽奖行为,这也正是学生们反反复复购买的原因所在。“买买买”背后是看不见的套路和利益,成为推动不少商家趋之若鹜的根源。
“买笔上瘾”不容小觑 “文具盲盒”监管迫在眉睫
实际上,盲盒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90年代“干脆面”中的卡片就是盲盒的雏形,孩子们并不知道里面的卡片人物是谁,但他们总想集齐所有卡片,并期待着下一张卡片就是自己希望得到的卡片。
对此,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松认为,90年代的“干脆面”仅是附带产品具有盲盒属性,“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商家将盲盒属性直接附加在主产品上,其中便会出现法律风险以及道德风险。”
“虽然目前没有法律法规禁止此类销售模式,但盲盒的营销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比如消费者无法直接观察商品的外形、质量等属性,这种消费模式掺杂了‘赌’的因素,同时会将消费者推向更不利的交易地位。”李松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文具盲盒”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未成年人。对此,李献云指出,“文具盲盒”的销售面向未成年人,其营销手段需要一定规范,以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能为商业利益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甚至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盲盒经济渗入文具市场,如同盲盒玩具,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期待感和攀比心理,为收集完整的系列盲盒文具而不断购买,其行为已超出对文具自身使用价值的需求。盲盒文具刺激学生的购买欲望,容易诱发学生过度消费,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消费观。
李斌认为,“文具盲盒”并非收藏品,不具有投资收藏价值。他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关注“文具盲盒”的产品质量及营销宣传,确保未成年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李松最后指出,在道德层面上,文具厂商同样需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买笔上瘾”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是学校、家长以及文具厂商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样的商业模式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消费观、价值观,更会对孩子的其他品格造成难以改变的影响。”他说。
(原标题:文具盲盒是惊喜还是套路 ?)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央视网 人民网
流程编辑:TF015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9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