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智造”的手机样本:探秘金立手机生产线

 

世界的手机制造在中国,中国的手机制造在珠三角。

十多年来,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从设计、模具、主板、生产到销售一体的完整手机产业链,手机制造业也成为广东制造和中国制造的靓丽名片。

7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触摸智造·2017中国制造业价值发现之旅”调研团走访了亚洲最大的单体智能终端制造中心金立东莞工业园,参观了其SMT生产车间、成品组装车间、OQC出货品质检验区、自动化测试车间、可靠性实验室等地。

走访中,金立集团执行副总裁、金铭公司总经理李三保介绍,目前的智能手机基本实现了半成品的自动化生产,从元器件的设计贴片、成品的封装测试到最终包装各个环节,整个产业链仍在不断推进自动化程度。

手机“智造”

李三保介绍,金立手机创办的2002年,手机市场仍是国际大品牌的天下,创办初期基本上都是组装;随着手机牌照的放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金立成立了自己的研发院,首先做产品的设计,第二年成立了自己的工厂,开始自己制造。这时候手机的贴片很多是外包来做,生产线也是依靠大量的人力,仅手机的测试就需要几十人;当联发科带着“交钥匙方案”加入手机行业,手机制造变得更简单,随后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更快,产品构造也越来越复杂。相应的,芯片越来越小,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自动化设备被引入。也是在这个阶段,金立东莞智能终端制造中心开始投资建设。

该工业园于2011年投入使用,拥有50多条全自动贴片生产线,110条成品组装测试线,年产能一亿台手机。

据了解,目前,手机的SMT(表面贴装技术)生产、出货检测等环节自动化程度已经相当高,而一些机器做不到的柔性动作比如成品的组装还需要人来完成。不过据介绍目,前还需要很多人力的包装环节相关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引入。

从设备上来看,目前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核心设备依然来自德国、日本、美国,其他周边配套部分已经实现了国内生产,并且质量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在李三保看来,“机器换人”带来了生产效率和产能大幅提升,也在促使工人往多方面发展,带来了他们知识结构的优化。

产业链之争

在珠三角,方圆100公里以内,能够找到所有的手机零部件厂商——这是珠三角完善的手机供应链形象的描述。

李三保指出,智能手机是很多创新集成的产品,无论是技术的提升还是生产的自动化都需要上游供应商一起来推动。“产业的发展中,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跟上游供应商合作好,能不能拿到第一手配套资源,包括创新的功能、制造水平、供货状况等。”

目前,随着手机市场的日渐饱和和珠三角人力、土地等成本的不断提升,内地的重庆、贵州、江苏等地也在通过土地、税收等方面的补贴政策的吸引手机制造业进行转移。

此前,深圳手机协会会长孙文平曾向记者介绍,内地的手机制造大部分是后到组装,主板、显示屏、摄像头做好以后进行最后的组装工序。如果把所有环节都放到内地,是没有配套的,目前体量依然十分有限。

“在研发和生产的协调方面,如果在一个小时范围内,我们所看到的解决速度快,效率也高,各个方面也方便。很多地方目前引进手机产业,需要挖走一个产业链,或者让品牌过去让产业链跟着,仅仅一家两家很难。手机制造业是产业链的竞争。”李三保说。

根据IDC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3.349亿部,与去年同期的3.343亿部相比仅增长0.2%,创下历年来最小同比增幅。

在激烈的竞争下,金立如今试图主打两条产品线,即瞄准中高端市场的M系列和瞄准年轻人市场的S系列,以此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据介绍,金立研发的重点是将全面屏与续航、安全和四摄的结合,今年下半年将推出多款全面屏手机。

(“触摸智造-2017中国制造业价值发现之旅”由上汽大通全程助力支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世纪经济报道APP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2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