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西门庆为搏潘金莲一笑,不得不再换新床。床的事儿你知道多少?

 

有个朋友房子才装好,准备在客厅摆个罗汉床。我就问他:知道为啥叫罗汉床吗?他说不知道。我说:你都不知道罗汉床是咋回事,怎么就想买个罗汉床来放客厅呢?他说看见其他朋友这么摆的,看着气派。

清早期榆木黑漆描金罗汉床

明代黄花梨云朵纹罗汉床

现在的中国人就是好面子 ,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面子的事儿就愿意花钱。

罗汉床是咋回事后面再说。说到床,让我想起了《金瓶梅》第九回,西门庆给潘金莲买床又换床的事儿。

对于爱滚床的西门庆,床对于他来说,当然更重要了。

话说当年,西门庆为了讨得潘金莲红颜一笑,特意去家具店花16两白银,买了一张黑漆欢门描金大床。

明代黑漆描金拔步床

买回家以后,潘金莲却不喜欢。后来,看到李瓶儿的屋里有一张漂亮的拔步床,潘金莲就非要西门庆再换个更漂亮的床,否则,她就不上西门庆的床。你说这潘金莲是有多在意床啊!

西门庆拗不过,为了哄新媳妇欢心,只好又花了60两银子买了张螺钿敞厅拔步床。60两银子比先前买那个16两银子的床贵了近四倍,为搏红颜,真啥得砸钱。

清代螺钿描金两进拔步床

西门庆终于赢得潘金莲红颜一笑,当晚必是一番不眠云雨。

对于床,不仅潘金莲和西门庆看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看重。床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离不开的东西。有个广告词说的对:人的一生,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

即然床这么重要,我们就说道说道床的事儿。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两千多年前的《诗经》《论语》《史记》等巨著,我们现在普通中学生都能看懂,文字也还是那么书写,只是部分太繁复的字改成了简体字。

我们还有一个世界的唯一,就是我们是世界上唯一改变过生活起居坐卧习惯的民族。世界其他民族都没有改变过。

欧洲人两千多年前,已经坐在椅子上,因为欧洲气候湿冷,迫使他们高坐起来。

席地而坐的日本人

席地而坐的韩国人

亚洲气候或干燥或湿热,坐在地上都能适应。两千多年来,亚洲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床,都是席地而坐。比如日、韩、泰国、印度、缅甸、伊朗等,不管是东亚、东南亚还是南亚、西亚,都是直接坐地上。我们通过日韩剧就看得到,他们回到家里,就是席地而坐。晚上把铺盖抱出来铺在地上就席地而卧。

西亚的地毯织的特别好,好的地毯要几十万一张,就是因为地毯对于他们的生活起居很重要,他们每天都是生活在地毯上, 所以地毯特别讲究。

中国人在唐以前也是席地而坐、席地而卧的,没有床、椅。后来才改成坐椅睡床的。改变了这个最大的生活起居习惯的,只有中国人。欧洲人一直坐椅睡床没变过,其他亚洲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卧也没变过。挺奇怪的吧。

那么,中国人是怎么离开地面,改变席地而坐、席地而卧这个起居习惯的呢?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里面的床并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当时叫“胡床”,现在叫马扎的东西。中国人改变起居习惯,就是从这个小马扎开始的。

李白这首诗的场景是这样的:在一个仲秋的晚上,天气还有点热,睡不着的李白从卧室的睡席上起来,拎着从西域传到长安的胡床(小马扎),来到院子里坐着纳凉。看着地上如霜的月光,再抬头望着天空中的明月,不由升起思乡之情。

白居易有一首《咏兴》,对李白所说的“床”也做了诠释。诗很长,我们就看开头几句: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

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

白居易的诗里说的很清楚:水上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个胡床,由于韵律字数限制,不能写“胡床前有新酒”,就写的“床前有新酒”。这里的“床”和李白的“床”都一样,都是说的“胡床”,就是小马扎,船上不可能放个现在这样的大床。

自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后,就有很多胡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原,把他们的胡萝卜、胡椒、胡琴,包括他们随时带在马背上的“胡床”带到了中国。

李白那时也只是偶尔用小马扎坐坐,平时还是席地而坐。

今天我们的语言中还保留了很多席地而坐的痕迹。比如,我们常用的席位、筵席、出席等。

筵席,本意有两个意思。筵,是铺在地上的大席子。席,是铺在你面前的小席子。小席子代表个人,比较重要。

《论语》里有句话:席不正不坐。讲的是规矩。席位一定要摆正。

《礼记》也有这个规定: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就是地位高的人必须单独另坐一张席子。所以有个最牛的称呼:主席!

主席的原义是指:主要席子上的那个人。

所以我们常讲在联合国有席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冬奥会开幕式。

这些延用至今的词汇,说明我们过去的起居习惯也是席地而坐的。如果过去中国人一直是坐椅子的民族,今天的词汇一定不是这样,主席一定叫“主椅”,出席一定叫“出椅”,席位叫“椅位”了。

汉朝时,还是席地而坐。我们在博物馆里还能看到精美的铜席镇,就是用来压在席子的四角,防止席子被风吹起来。

汉代铜鎏金席镇

小马扎原本是胡人骑马骑骆驼久了,下来放地上坐的,比较小,更没有靠的。传到长安,人们过的是定居的生活,需要坐着更舒适。就把小马扎进行了改变,加高,加大,还加了扶手和靠背,名字也改为了“交椅”。

宋代黄花梨交椅

现在常说的坐第几把“交椅”,就是说的这个椅子。

开始时胡床也只是用来坐。后来觉得小马扎和交椅坐久了感觉还不够舒服,没有席地而坐自在,就又发明出了一种“塌”。“塌”就和现在的床差不多大了,只是很矮,只有十几二十公分高。

宋代床榻

宋太祖赵匡胤有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说的就是他睡觉用的就是榻。

现在还常用一个“下榻”的词,说某某明星政要“下榻”某某酒店。我们都说上床睡觉,为什么叫“下榻”,不叫“上榻”呢?

东汉时有个名臣叫陈蕃,性情耿直,是位非常廉洁的清官。陈蕃喜欢结交有气节的人。他就设专榻招待客人。他的榻,平时挂在墙上,一旦来了他看重的客人,就把这个榻从墙上取下来,让客人休息,所以叫“下榻”。如果当时墙上挂的是一张床,那就叫“下床”了。

所以,我们从席地而坐的风俗改为坐椅子,睡高床,是自汉、唐开始,随着胡床的引入,才逐步改变的。仅才这点,就能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够海纳百川的民族。

到了唐以后,就彻底放弃了席地而坐的习俗,我们通过古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就能充分看到这点。

宋代《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前面我说了,我这个朋友想买个罗汉床,我问他罗汉床是咋回事?他不知道。罗汉床应该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是个很有历史的,兼具实用与陈设的家俱。

为什么叫“罗汉床”呢?佛教里有须弥座,是一个平面,没有围子的高座台。后来加了个围子,叫弥勒座,弥勒榻。弥勒佛在民间也叫罗汉,所以最后就叫罗汉床了。

打坐的阿罗汉

罗汉床和普通床不同,它可以睡觉,但是它的主席功能是要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在上面品茶、下棋、两人私聊,所以放在客厅的一隅,陈设感也很强,不是放在卧室的。罗汉床在床里的经济地位最高,在床的收藏拍卖中,最贵的记录都是罗汉床创下的。因此罗汉床是摆在客厅看得见的东西,大家啥得把钱花在看得见的地方。就是前面说的,中国人很好面子。

现代花梨木罗汉床

明清以后,又有了架子床和拔步床,就是又可以挂蚊帐,又有个前台,可以夫妻对坐喝茶聊天,还有化妆台可以梳妆打扮。

西门庆给潘金莲第一次买的床,就是拔步架子床,只是第二次买的床的材质和做工更精美。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胡床”的到来,不但改变了我们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更是形成了一套“坐卧文化”,从坐卧上表现出我们的礼仪和文化。

中华民族一个起居坐卧习惯上的改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不仅博大兼容,而且还具有内生的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气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2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