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床前明月光”的床不是用来睡觉的?床的历史演变你了解多少

 

人这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睡眠。

俗话说,早睡早起方能养生,古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讲究的是时间的协调,但对于寝具而言,则有着一段漫长的时间线。

1957年在河南省信阳长台关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墓中的一具中国最为古老的“寝具。”我们现代称之为为“床”。该床为木造漆床,长两米一八、宽一米三九,高则十九厘米,上面绘制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

但这并不是最早的寝具,《墨子·辞过》一书中描写了原始时期中原地区居住的生活状态,其中有句是说,“古之名,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室高足以辟湿润,边足以围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而在西安郊外发现的距今五千年历史的仰韶文化遗迹中便出现了一坐土台,该土台即可作为休息、就寝之用。

直至商周时期出现的甲骨文中,有一个“爿”字,如果将它横过来像不像类似睡台的工具。

《女史箴图》 局部

但还有一种床,称之为胡床,它不可卧只能坐。

世人皆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李白的思乡之情由床上引起,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抬头看看月光立马想到家乡。然而这里的床,其实不是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胡床东汉时候即已传来,据《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灵帝是谁,东汉末年的第十一位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刘协他爹。为何称之为胡床,在汉代时期,由西域入传中土的物品皆要加一个“胡”字,故在“床”即为“胡床。”古文献中有关胡床的描述很多。如《搜神记》说:“胡床,戎翟之器也。”

这个胡床是什么呢,我在白居易的《咏兴》中看到了一点眉目,“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

首先池这个字代表池塘,想来并未多大,那么池上有小船,船体也不会有多大,小船上有个胡床,那么胡床肯定不是大物件。

再看李白另一首冷门诗,“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动作看到没,挂胡床。

胡床可以挂起来,以一人之力,如此轻松,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胡床不是一个现代的床体,而是类似一种椅子。

隋代时又称胡床为交床,直至宋代,高脚家具的兴起爷让胡床发展为折叠椅,我们称之为“交椅”。

而床,最早为坐具可小憩,后发展成坐卧两用。中国古代家具中有关于寝具有四种,有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这其中,架子床和拔步床是卧具,可供睡眠,而我们之前说过的榻、罗汉床兼具坐卧。

五代以前的榻,基本上是没有围栏的,只有供睡觉的床才会有围栏。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宴图》中可以看到一个三围屏式罗汉床,涂有黑漆,雕花高围栏,且在榻前还放了三张方桌用于放置酒杯和食物。罗汉床三面有围子,这是它与其他床榻之间的区别。

也就是说,在这张床上,韩熙载妥妥地招待起了一众好友,开起了party。

​《韩熙载宴图》 局部

赵匡胤有句“卧榻之旁岂容酣睡。”卧榻很可能与《韩熙载宴图》中的卧榻相同,三面有围栏,可供睡觉之用。

​《韩熙载宴图》 局部

床的种类繁多,从最初以坐卧为中心铺设的生活方式到现今的单独卧室床具,客厅沙发小憩,皆由古人生活习惯发展所引起。

我们会买沙发床,与古时的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逐步讲究,石器时代的土床,到夏商周的席地而坐,由礼仪的诞生到阶级的分化。

后来春秋时期出现围栏床,提高了围度以及舒适感,汉朝时期的床榻将坐卧两具分明,除了休息睡觉,设宴摆席社交节目被多处使用,三国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由低型向高型转变,可以想象在生活变好,睡眠不单单只是休息,人们解放了跪坐姿态,改变了家中的格局和采光,意识到睡觉乃是一件自然而舒适的事情。

到了唐代,对美的追求更为突破,人们开始接受新的事物,在床的设计方面多了美观性,大户者设立屏风,和纱幔,雕刻花纹绘图案。

明清时期的拔步床像一坐私人的豪华宫殿,宽大华丽,雕刻围栏摆上摆件,灯盏,甚至还可以在过道中间放上火盆以供取暖,床的舒适度显然意见。

床,我们的一生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其中度过,睡眠需安逸,安逸需舒适,若要在卧室之中购买一件最值得的物品,我想非床莫属了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2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