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去年不能拍蒜,今年斩骨刀斩不了骨,张小泉菜刀比林黛玉还娇弱

 

#头条创作挑战赛#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01

记性好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去年的7月中旬,张小泉菜刀连同“拍蒜”这个关键词,突然出圈了。

原因是有消费者在家拿知名的张小泉菜刀来拍蒜,结果蒜没事,刀反而“一刀两断”,反常识的结果让人目瞪口呆。

要只是刀断了还没啥,最大的问题出在客服的态度上,消费者拿着断刀的照片找客服要说法,得到的回复是“这刀不能拍蒜”……

一时之间,吐槽和讽刺纷至沓来,更有不少同行趁机给自家做营销,比如王麻子,一连几天都在直播间里拍蒜,算是把互联网套路给玩明白了。

拍蒜事件出来之后,也有很多人在认真分析张小泉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民族品牌,现在究竟是怎么了。

比如有网友翻出了张小泉总经理曾经的言论,说中国人切菜的方法不对,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所以他们要做“消费者教育”。

本来就在风口浪尖上,这番言论被挖出来之后,张小泉更是被质疑数典忘祖,一个民族品牌,做出来的东西却对中国人不适用,多少是有点离谱。

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挺大的,相关的网络梗更是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张小泉也由一开始的嘴硬,到最后不得不服软,给消费者赔偿损失之余,还做出了整改的承诺。

要是张小泉真的说到做到,那也没有今天的文章了,这不事情才过去了几个月,张小泉又双叒作妖,这回又贡献了一个网络新梗:斩骨刀不能斩骨。

02

张小泉这回的公关危机还是从网上开始发酵起来的,原因是一名消费者反映,自己用张小泉的斩骨刀来斩骨头,结果刀身从刀柄处断开,差点就飞了出去,所幸没人受伤。

爆料一出来,网友们就开启了群嘲模式,预判张小泉的回应肯定是消费者不会用刀,绝不是刀本身的问题。

结果你猜怎么着?还真让网友们预判对了。

有记者咨询了张小泉的多名客服人员,对方的回应大同小异,先是为自家辩解,比如刀断裂是和使用时的力度、角度有关(意思就是不是刀的错)。

还有人说这个斩骨刀只能斩小型骨头,像猪筒骨这样的就不能斩,而且角度要直上直落。

合着张小泉的客户想买一把刀,还得提前上个物理课,这种对着消费者吹毛求疵的态度,未免也太不讨喜了一点。

而且将张小泉客服的这轮回应,和上次的“拍蒜事件”的回应一对比,就会发现,态度和逻辑简直一模一样。

都是一上来就对消费者一顿输出,要不就是用法不对,要不就是角度不对,要不就干脆是消费者买错了种类。

但对于自身的问题,比如质量过不过硬,有没有给消费者足够的指导等等,全都闭口不谈,还真把自己当大爷了。

这种行为要只是第一次发生,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如今一年不到,就已经上了两次热搜。

往轻里说就是店大欺客,服务人员素质不过关,往重里说,就是根本没把顾客放在心上,也根本没打算整改,连装也懒得装的那种。

所以很多人也好奇,自从上次“拍蒜事件”过后,张小泉究竟做了什么?真的有整改吗?

03

“ 拍蒜事件”发生在去年七月份,张小泉一开始的态度是模糊处理,后来实在苟不过去,只能立正挨打。

比如发表过争议言论的张小泉总经理,就发了一条视频进行道歉,承诺整改,还发起了一个“断刀召集令”,表示消费者们过往五年断掉的刀,都可以进行免费更换。

这个做法其实挺聪明的,不失为一个危机公关的正面案例,一来立正挨打的态度对了,二来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传播的手段,要是实施得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反向营销一波。

但怎么说呢,公关只是一种表层的手段,再好的公关手段,也抵不住内里的摆烂,张小泉这头才发起断刀召集令来表决心,那头消费者们买的刀还是一直在断。

今年二月份,江苏一名消费者的张小泉菜刀又在拍蒜的时候断了,找客服要说法,客服则干脆将锅甩到了刀的材质上面,说刀是纯钢的,硬度高但是韧性差。

言下之意,就是要消费者买的时候注意刀的材质和用途,否则后果自负哟。

由此可见,尽管舆论争议已经这么大了,但回到张小泉日常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真正做的整改恐怕并不多,刀依然是无法满足中国老百姓的日常需要,还没有客服人员的嘴硬。

至于背后的原因,恐怕也挺复杂,一句话总结,就是张小泉的实力,远远配不上它的野心。

尽管张小泉是一个号称有几百年历史的民族品牌,但就和所有的老字号一样,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危机。

过去的老字号,靠的都是家族经营,服务的也多是固定地点的老街坊,比如张小泉发迹在杭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长三角以外的小伙伴都没听说过这个品牌。

但到了现代,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老字号们的野心自然就大了,都想做成全国闻名的品牌,让全国人都给自己送钱。

但具体怎么做到,那就是一个大难题,以致很多老字号都走了弯路,比如全聚德、狗不理,就把自己做成了一个专宰游客的冤种品牌。

至于张小泉,虽然不至于那么糟糕,但是一个刀具品牌想要做大做强,显然并不容易,也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忽然就想到了一招:专刀专用。

众所周知,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用刀习惯上有非常大的区别,中国大厨习惯了一把菜刀走天下,而欧美大厨的刀具往往琳琅满目,没点专业知识,恐怕连认都认不全。

而从经济效益上来说,推销一整套菜刀,显然要比推销一把菜刀要好得多,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张小泉就走上了模仿西方刀具的路,把生产线弄得复杂无比。

别的不说,除了张小泉,我是从来没有在其他刀具品牌的广告里,见到把“专刀专用”几个字强调得如此多遍的。

不仅是功能专用,还有性别专用,每个专用的系列里,又至少有好几把刀,看着这些无比相似,但又似乎不同的刀具,我不知道张小泉的工作人员晕不晕,反正我是晕了。

这种强行改变消费者习惯的做法,显然对普通的消费者,尤其是家庭用户,非常不友好。

但张小泉似乎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反而有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在做“消费者教育”。

要是刀具的质量做得真的好,那也就算了,问题在于盲目扩张生产线之后,张小泉曾经的傲人质量也越发堪忧。

拍蒜拍不了,还勉强可以说是因为没有专门设计用来拍蒜的刀,但是斩骨刀不能斩骨,难道还能怪骨太硬吗?

只能再次说明,如今的张小泉已经走到了两头不讨好的境地,盲目西化,已经脱离了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以及一个民族品牌的初心;

与此同时,刀具的质量又远远比不上欧美同行,所谓的“专刀专用”,只是学了个皮毛,导致消费者花高价钱买一把刀,结果拍也不行,砍也不行,一个工具楞是装出了大爷的典范。

这不禁让我怀疑,如今的张小泉,竞争力究竟在哪里,所谓的老字号,真的有比市场地摊上花十来块钱随便买的菜刀好用吗?

当然了,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我们这些消费者来思考,该去思考的,是张小泉的工作人员以及高管们。

一个品牌,不管历史有多悠久,逼格有多高,最终买单并决定品牌存亡的,还是普通的消费者。

这话不只是对张小泉说的,也是对所有打着“民族品牌”,却在无限消耗民族品牌信誉度的劣质厂商们说的。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