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手机品牌消失了?
#大有学问#在纯2G时代,主要被诺基亚一家统治,其他厂商在区域市场份额有一定的优势,国内形成了中华酷联的早期格局,这时的手机品牌没有那么多,国内品牌多为模仿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手机生存,没有自己的特色,技术引领主要在国外厂商手中,高端供应链产业链也主要集中在国外厂商手中。
第二阶段是乔布斯的苹果横空出世,智能机的现世,是一场新的技术引领和革命,三星,HTC等厂商抓住这个机会完成转型,而老牌厂商船大难掉头,没有抓住契机,逐渐没落,苹果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也是为了中国市场,将供应链迁往中国,富士康等厂商也随之在国内生根,国内也逐渐从低端供应链转型过渡到高端供应链,延伸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个时期很关键,国内掌握了各个环节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这就催生了深圳华强北的存在。
华强北的成功是第三阶段的成果,苹果对供应商的管理有一原则,合作的供应商基本不会超过三年,尤其是低端产业供应商,很好培养,可替代的程度很高,因此,在苹果转换供应商的过程中,空余出了产能,而国内的市场依然广阔,导致国内的模式应运而生,厂家根据需求进行设计,ODM厂商负责代工,空余出产能的供应商将产能给到新兴品牌,由于门槛很低,就导致大量良莠不齐的品牌应运而生。
原本的中华酷联的销售模式是to B模式,主要是与运营商合作,利用运营商的渠道,而苹果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业内认为最佳的合作模式,转为to C的模式,小米的诞生又打破了这两种模式的垄断,搭上在线购物的便车,采用线上销售和饥饿营销的模式,一举占有了国内市场的一席之地,开启了第四阶段。在这个时期打极致性价比策略的小米把众多高价低配的品牌清除了市场。
紧接着来到第五阶段,国内的产业链更加丰富,更多的高端和高附加值的环节掌握在国内厂商手中,国产品牌逐渐向功能特点演进,同时更加注重硬件供应商的合作,与高通,联发科等厂商进行绑定,与屏,摄像头模组等供应商合作开发产品,同时对于系统和UI,也在大幅度的优化,设计方面也不再专注模仿苹果和三星,工业设计方面也有了明显提升,国内的OPPO,VIVO,魅族等品牌开始展露头角,其中,OV采用线下加盟的渠道模式快速提升市场份额。没有特色,没有成本优势,没有稳定客户的品牌基本在这个阶段退出了市场。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也加速了国产品牌快速占领国内市场,就是三星的电池炸了,且对国内客户采取了不负责任的做法,导致三星的销量暴跌,逐渐在国内市场沦为others。
第六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华为P9的发布,采用了全新的工业设计,在芯片上也采用了麒麟系列,小试牛刀,销量超预期,沉寂多年的华为终端回来了,其中,麒麟芯片作为可以和高通与苹果相抗衡的主芯片,且作为唯二的端到端产品的通讯公司,在国内的零售市场和国外的to B市场都迅速提升市场份额。而作为对手的中兴,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两次被美国制裁,导致失去了北美市场,销量一落千丈,期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LG退出手机业务,TCL收购阿尔卡特,国内手机品牌在海外攻城掠地。小米推出子品牌红米,同时进军印度市场,很快进入到第一梯队。不走主流路线的传音专注于功能机,在非洲与诺基亚分庭抗礼,同时印度市场也有不少的成效,VIVO在深耕东南亚市场。
第七阶段是华为被美国正式制裁,无法采购5G芯片和使用安卓系统,坚持了两年以后,国内市场份额和海外市场份额都大降,被迫将子品牌荣耀出售。OPPO的子品牌real me和e+在东南亚,印度和北美市场攻城掠地,VIVO在多个东南亚国家登顶,小米和OV进军欧洲高端市场,至此,手机厂商势力总结如下,国内市场形成了华米OVH加苹果的局面,北美市场高端市场主要为三星和苹果,低端市场为联想和TCL,拉美市场主要为联想,TCL,中兴,小米和OPPO(real me),东南亚为三星,苹果和OVM,印度为三星,苹果,OVM加传音,非洲市场为传音,诺基亚和小米,欧洲市场为三星,苹果和OVM,功能机为诺基亚,韩国市场主要为三星,日本市场比较奇怪,高端为苹果,中低端主要为日本国内品牌。
从之前的叙述中,可以看到,决定手机厂商生存的有技术能力,供应链能力和渠道能力,没有好的销量,这三个方面会呈现正反馈,会逐渐的失去优势。最后展望一下,高端机型,三星和苹果还是很有优势,明显的第一梯队,华米OVH处于第二梯队,联想,传音和诺基亚各有基本盘,处于第三梯队,中兴,TCL和其他的小品牌会逐渐消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