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渥食品股价为何不够热?仲景食品临门一脚的薄冰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作者:漫山红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内循环风日烈,食品板块热度撩人。
截至10月14日收盘,今年股价涨幅超50%的食品股有26只。三全食品、海欣食品、千禾味业、天味食品等个股涨逾1倍。
也好理解,民以食为天。细品众多高大上的上市企业中,食品算是离股民最“近”的。但耳熟能详,不代表认识通透,真正能看清价值成色的又有多少呢?
比如明星爆款“德亚牛奶”背后的A股新兵品渥食品,以及“仲景香菇酱”背后的IPO老炮仲景食品。
01
上市之难与上市之香
9月24日,A股进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渥食品”)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26.66元/股,发行市盈率28.66倍,当日收盘价77元/股,涨幅188.82%。然之后,股价连跌四天,9月30日收于54.16元。截止10月14日收盘,股价62.51元。
震荡行情,显示出市场的分化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9月14日晚,品渥食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结果,发行数量2500万股,全部为新股发行。其中,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量为24495股。
坦白说,结合上述整个食品板块的火热度,千呼万唤的品渥食品,上市初秀并不算亮眼。何以股价不火呢?
2018年提交招股书,直至今年7月才成功过会。历时两年半,个中艰难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仲景食品更为坎坷。5年4冲IPO,仍处最后上市前的临门一脚。
2015年11月,仲景大厨房第一次试水创业板,无疾而终;2017年4月,仲景大厨房二次发力,因股东信息披露违规、食品安全、支付路径、财务问题、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异常被否;2019年6月,仲景大厨房更名仲景食品再战,发审委要求其补充说明原材料采购与相关业务资质等情况。2020年3月27日,仲景食品四发招股书。2020年8月11日,终于等到过会通知。
如此执念,上市之“香”无需赘言。
然而,这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资本这碗光鲜饭,却并不好吃。细品两者,虽一个上市一个过会,依然不乏问题质疑,不乏价值自证。
02
“洋代工”烦恼 核心竞争力几何
进口食品第一股,是品渥食品的独特标签,made for China听起来也高大上,但脱不掉“洋代工”的B面。一白一黑,全凭各位看官理解。
公开信息显示,品渥食品成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自有品牌食品的开发、进口、销售及国外食品的合作代理销售业务。自有品牌包括德亚乳品、瓦伦丁啤酒、亨利谷物、雅娜蝴蝶酥、果爱果冻等。2019年,品渥食品自有品牌营收占比达到84.61%,较2017年上升近20%。
具体看,德亚乳品为核心产品。2017-2019年度,德亚乳品销售收入占该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05%、62.80%和70.15%。
另一箱,啤酒和粮油类产品逐年降低,两者所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不足10%。进而导致品渥对德亚乳品的依赖只增不减。
从此看,德亚乳品的是是非非,有价值自证基础。
早在2015年,品渥食品在宣传该品中过度使用“德国原产”,被消费者误认洋品牌。因虚假宣传,被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2万元。
2016年,央视《聚焦三农》栏目曾报道,德亚产品被放入“进口食品区”,购买者络绎不绝。无论顾客还是售货员,都对其“德国身份”深信不疑。
实际调查却发现,德亚品牌并非来自德国,产品上标注的中国区总代理品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实际是德亚品牌的商标持有人。
同时,当问及企业产品的生产厂家位于德国何处及是否有生产资质时,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至今网上,也有海外市场找不到其产品的质疑声音。
对此,品渥食品曾解释称,自有品牌产品是指品牌中文商标与英文商标均为公司持有的产品,该类型产品由公司自主进行市场需求调研,与供应商合作开发,并由国外优质供应商进行生产,由公司在国内进行品牌推广及渠道建设从而实现最终销售。
换言之,品牌是国产的,产品由国外厂商代加工、贴牌,然后进口到国内售卖。该类产品不是冒充洋品牌,却逃不过“洋代工”的吐槽。
可以说,这种“轻资产”模式具有双刃剑效应。
一方面,利于其整合世界资源,符合乳业高度专业分工趋势、增强市场把控灵敏性,是品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除让其陷入伪洋品牌争议,产品质量也问题不断。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跨境代工在生产上对安全监管较薄弱,在产品生产、进口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隐患和产品不达标问题。
2012-2018年期间,品渥食品频频发生产品问题。饼干点心点多次因霉菌超标被予以销毁处理,甚至进口啤酒中被检出蚤蝇科飞虫。
显然,这与进口食品安全、高品质形象相差甚远。摩擦食安红线,这个进口食品第一股发展稳定性几何,不可不察。
代工生产鞭长莫及,出点问题情有可原。那么,自身重点把控的经销渠道,也让人雾里看花,是否就有些说不过去。
招股书显示,2015年,沈阳品利贸易有限公司为品渥食品线下经销第三大客户,2016年一跃成为线下经销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高达1136.34万元。然之后,其在线下前十名客户榜单中消失。2018年7月9日注销。
类似诡异现象的,还有成都品利实业有限公司。2015年是品渥食品最大线下经销商,2016年后从重要经销商名列中消失。黑龙江瑞丰航、温州奇盟贸易也有类似情况。
作为强C端的代工型快消企业,稳定强悍的经销渠道重要性不言而喻。几家重要经销商存在购销数据异常且频繁变动,或注销或彻底消失。让人不得不怀疑,品渥发展是否过于短视功利、稳健力如何?
众所周知,产品、渠道、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驾马车。三者异色表现,自然拷问品渥的价值成色。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品渥食品是一家代工型企业、贸易商,核心竞争力较弱。资本端和投资者对该企业的青睐程度有待观察。
03
盈利能力直击
再来看业绩。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品渥食品营收12.16亿元、12.5亿元和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4%、2.85%,10.24%;净利润6377.69万元、7807万元和9893.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5.98%、22.41%和26.72%。尽管保持双位数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尤其是盈利能力,值得深入品味。
首先是存货。
2017-2019年,品渥食品存货账面价值占当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53.79%、32.09%、27.56%。虽持续下降,但存货账面价值占总资产的比例仍不低,一定程度会减少流动资金的金额。而一旦存货发生损失,则直接影响当期利润水平。
其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明显。
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377.69万元、7807.00万元、9893.35万,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778.19万元、4582.71万元、13129.03万。
做为强C端企业,充裕现金流是企业健康度的重要体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多年均低于净利润,2019年才扭转局面,是否存疑?
再次,综合毛利率呈持续下跌态势。
招股书显示,2015—2019年,其毛利率分别为47.64%、42.83%、39.73%、38.77%、38.47%,4年毛利率跌幅近10个百分点。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伴随国民生活水平提高,进口食品市场需求急速扩容。2019年,全国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进口额为807.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9%。海量市场,导致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跨境电商领域加速扩张,这对品渥食品造成不小压力。未来趋势仍有强化可能,比如伴随海南自贸港的成功建成,进口商品交易量或将有大幅提升,品渥食品若不及时调整,毛利率还有下降可能。
还有一个症结:负债。
2017年,品渥食品资产负债率73.5%,即使2019年,也高达59.89%。远高于同业上市竞品的平均负债率。
种种迹象看,背负进口食品第一股的品渥,后续发展并非康庄大道。想来,这也是市场热度不高的症结所在。
04
供应链短板
应收存货之忧
募资扩张是否盲目?
与品渥相似,仍处临门一脚的仲景食品质麻烦也不少。
公开信息显示,仲景食品成立于2002年,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调味配料和调味食品。调味配料以花椒、辣椒等香辛植物提取物为代表,调味食品以仲景香菇酱、劲道牛肉酱、仲景调味油为代表。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仲景食品营收分别为5.17亿元、5.30亿元和6.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9%、2.51%和18.49%;净利润分别为0.79亿元、0.81亿元和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5%和2.53%和12.35%。
看似持续增长,实在并不出彩。2013年-2018年,19家调味食品上市公司合计总营收与合计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81%及28.96%。而仲景食品仅7.28%、2.07%。
另一边,毛利率与产销率也接连下滑。2017年至2019年,仲景食品分别生产4471万瓶、3761万瓶、4517万瓶香菇酱系列产品,产销率分别为100.86%、98.67%、97.54%。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5.28%、43.82%和42.01%。
为扭转不利形势,仲景开始涨价。2017年,一瓶210克的香菇酱售价5.66元,2019年涨至6.46元,涨幅超14%。然一顿操作,不但毛利率仍然下滑,产品销量也出现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销量下滑表面是涨价,产品空间与竞争格局才是根本问题。与竞品毛利率差距扩大,说明仲景食品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
究其内在原因,供应链把控力薄弱是一个重要考量。向上游看,原料价格大幅上涨,2017-2019年,仲景食品披露的香菇梗均价上涨近80%之多,压缩利润;放眼下游,仲景食品的费用率较高,折旧摊销费占管理费用的比例分别为 37.78%、43.73%和39.00%。三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然,产业链把控短板,成为发展掣肘。
遗憾的是,仲景食品似乎并未察觉。
从本次 IPO 募资项目规划看,仲景食品将投入 1.36 亿元用于年产 3000 万瓶调味酱生产线项目、年产1200万吨调味配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的建设。规模化扩张之心强烈。
而从实际销量来看,2017-2019年,仲景食品调味酱系列产品的年产量分别为4,471万瓶、3,742万瓶、4,517万瓶,年销量分别为4,509万瓶、3,692万瓶、4,406万瓶。同期,仲景食品调味酱系列产品的产销率分别为100.86%、98.67%、97.54%,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7-2019年,香菇酱的销量分别为4,509万瓶、3,479万瓶、3,683万瓶,2018-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22.84%、5.86%。同期,香菇酱的产量分别为4,471万瓶、3,522万瓶、3,761万瓶,2018-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21.23%、6.79%。
大并不代表强。其上述销售表现并不算多亮眼,这一产能扩张计划价值性几何,是否太多激进,新增产能能否消化,后续风险又几何呢?
这并非夸大,来看几个数据。
2017年至2019年,报告期末,仲景食品应收账款账面金额为5528万元、6178万元和7136万元。持续高企的应收账款能否完全收回,现金流压力几何?
存货水平也较高。2017年-2019年存货净额分别为2.33亿元、1.9亿元、1.26亿元,占流动资产的67.5%、53.2%、41.6%。虽持续下滑值得肯定,但存货周转率明显仍低于同行可比公司。
2018年仲景食品存货周转率为1.4,可比公司涪陵榨菜、晨光生物、海天味业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93、1.76、8.13,可见其存货周转水平偏弱。
从此看,历经5年4次IPO的仲景食品,即使目前只差临门一脚,依然有如履薄冰之感。能否最终踢好,不乏看点。
不过,也有可贵变化。
2020年上半年,仲景食品营收3.4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6051.71万元,增幅20.94%;净利润6444.20万元,增幅为45.55%。疫情面前,仲景食品能逆势飘红,发展张力及韧性值得肯定。
05
价值自证 实力自强
客观而言,仲景食品持续5年执念Ipo,做大做强企业之心溢于言表。但如何真正打磨核心竞争力,还需有更敬畏、更深耕、更专业思考。
以2019年为例,老干妈的年收入为50.23亿元,仲景仅6.28亿元,而海天味业净利就超过53亿元,实力显然不在一个维度。
巨头横亘,单纯拼规模不能弯道超车,特色化、品质化、创新化才是突破困境、自证自强价值的王道路径。
类似的巨头效应,也横亘在品渥食品身上。
尼尔森数据显示,2019德亚纯牛奶占进口纯牛奶市场份达到12.0%;德亚酸奶占进口酸奶市场份额高达89.2%。
虽然德亚乳品销售收入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9.67亿元,但相比伊利、蒙牛、君乐宝、光明等动辄百亿级的国产巨头,实力依然单薄。
另一方面,伴随国产乳业振兴,高端化品质提升,不少消费者日益成熟已不再迷恋国外噱头,更加看重产品内在品质及自身适合度。
竞争加剧,德亚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采取价格战。由此,2019年德亚纯奶的毛利率41.15%,比2018年下滑1.76%。
实际上,激烈竞争的不止牛奶业务。如上所文,伴随进口食品的激烈竞争,品渥整体毛利率也在持续下降。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三年销售费用超10亿,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28.98%、28.47%、27.02%。
更尴尬的是,从上述问题争议看,高昂投入并未给其带来超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口碑。溯本逐末,代工模式的掣肘,应是一个重要考量。
换言之,新段位新形象的品渥食品,也应有更系统的模式升级考量。
截止2020年9月底,我国范围内与“进口食品”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一共有21.5万家。
竞争之激烈,即使贵为第一股,想来也没有多少躺赢可能,改变依然急迫!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显然,无论上市新贵品渥食品,还是IPO老炮仲景食品,上市围墙内外,依然不乏问题漏洞。
想来,身处喧嚣、势力的资本市场,本就是一条价值自证、实力自强之路。想要保持热度,打铁还需自身硬。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6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