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长白山里的“沙家浜”,这是个有故事的村落……

 

靖宇,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在靖宇的那尔轰,有一个黄酒馆村。清光绪年间,山东平度赵瑞云老人一家随太爷闯关东来此,开了一个黄酒作坊,从此,木帮、商人等南来北往之人都来这里吃酒。日本侵略者侵占长白山后,鬼子也来这里喝酒。赵家以此为掩护,专门给抗联送粮、送药,与敌人周旋,人称此酒馆为——长白山里的“沙家浜”。

冬季的黄酒馆村

在吉林省文联开展的全省“故事村”挖掘构建工程中,工作组来到长白山。在靖宇县,发现了这个有故事的村落……早春,长白山里还铺着点点残雪,吉林省民俗大家曹保明等考察靖宇县黄酒馆村的专家一行,就直奔黄酒馆村。

这个村落的历史值得铭记

黄酒馆村坐落在靖宇县抗日根据地之一的那尔轰乡,在北纬42度、东经138度位置上,海拔700多米,属于高寒山区。这里西距靖宇县70里,东距桦甸县62公里,地处松江河上游西岸,距白山电站23公里。

雪光山色,村落古朴。黄酒馆村四处都是老林,当年与日军周旋的黄酒馆遗址,只剩一口古井和几间残屋……

黄酒館村从前烧制黄洒的古井(村落酒作坊遗址)

在村北一座山岗上,当年木帮的木营子还在,还有敌人的炮楼遗存。村子很大,目前有104户人家,该村主要特点是农耕文化和采集文化,而且大部分村民是清末民初闯关东来到这里的,特别是这户赵姓人家——他们是老户,家有哥6个,开了一个黄酒馆为生。后来这一带的人包括来往的人群,以及日本人侵占长白山后,都来这里活动,于是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点,可以说这个村落的主要特点就是这个酒馆。后来,黄酒馆成为专门为抗联送粮、送药、送情报的驿站,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

残雪点点的黄酒馆村落古作坊

传统的村落怎样展现它的文化新貌

今天,这个村落由于难忘的历史,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地方。那么,如何开发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村落呢?

曹保明说,我们是文化工作者,有责任帮助他们提升村落内涵,找到村落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考察,专家们帮村民分析了村落的酒作坊遗址价值,决定挖掘这个村落独特的故事,并建立起与中原地区的地道战村、地雷战村、铁道游击队村相辉映的类型,找到这个村自己的特色,共同形成有故事的抗战村落。并将抗战时期该村的独特经历复原,建立起一处长白山抗战实体村,讲述东北人民在长白山区和抗联一起与敌人抗争的故事。把抗战文化、旅游文化、长白山文化全面构建起来、统筹起来,踏查建立一批故事村,大力推动吉林省的地域文化发展。

现场与专家、村民分析故事主题

目前黄酒馆村已被确定为故事村。著名文化学家冯骥才先生决定为该村题写村名,国内大批文化学家潘鲁生、邱运华、廖肯、富育光、苑利、江帆等也纷纷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吉林的文化开发助力,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以文化培根筑魂,讲好中国故事。

冰雪消融的长白山传统村落,就要展现出它崭新的文化面貌。

优秀的传统是不应该被忽略的,也是不能忽略的。它是重要的人类思想、历史和文化的资源……冯骥才说:传统是生动的。如果找不到如黄酒馆村那曾经无比生动的记忆,今天的此村建设得再好,它依然沉落在普通村落中,依然沒有个性。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是留住村落的文化个性。

赵家兄弟三人展示家谱

曹保明表示,在许多现代工程中,人们往往只注意一个村落的视觉感受,恢复的是一些“美丽”“整齐”的表相,却无形中将一些珍贵的记忆丢掉了、忽略了,使一些本该千姿百态的美景千篇一律。如果真正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该让优秀的传统新生,让一个村落的珍贵记忆回到村落——因为美好的记忆注入灵魂,凝结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珍贵的守望。

如何挖掘地域文化,这个村落的故事,提示着我们……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龚保华

编辑:刘颖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