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我亲爱的家乡之秦镇——小镇傍古渡,薄玉软香红

 

#秋日生活打卡季#小镇傍古渡,薄玉软香红

一直在想,人们对古镇向往并趋之若鹜的原因。是因为古镇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洗刷,在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人们希望从那里寻找到岁月留下的痕迹。

关中历史悠久,古镇村落众多,在地图上随手一点都是千年的历史,也都赫赫有名,有史可查。只可惜都是千年前的故事,衰落太久。即使现在保留下古镇,同南方的名镇相比,不仅没有名气,规模上也小气了很多。

西安周边的秦镇,原来叫秦渡镇,沣河从旁边经过,想必是架桥弃用了渡口,才改叫秦镇。少这一字,就有断了历史的感觉,也普通了许多,不生动,更没有画面感了。秦渡镇最符合我心中的古镇所应该有的样子。

米皮就是秦镇标志,也是陕小吃走得最远的且能扎根下来的小吃,现在各大城市也能寻见。我们家旁也开有秦镇米皮店。可我还是要去秦镇吃最地道的米皮,西安人不嫌远,常来秦镇吃米皮,似乎只有在这里,才会吃到最好的米皮。

在秦镇一年四季只供应米皮,也只有凉皮、稀饭,肉夹馍、糖糕和其配成套餐。只吃米皮不符合现代时代囗味,达不到营养全面的健康标准。可在秦镇没有其它的饭馆,更谈不上炒菜的饭店。也不难猜到,应该是有人开过的,结果都是输给了凉皮、米皮。估计开过馆子的老板也曾不服气、不甘心过,不服气是败的不合常理,不甘心是输给了最普通的米皮。

秦镇还产黄酒,比米皮历史久远。黄酒是世界上最早且中国独有的。它起源于北方,也没有中断过,可成名发展却在南方。

秦镇及周边附近家家户户都做黄酒,原料基本一样,口味却差别明显。黄酒在秦镇米皮店里都有,不仅没有下酒的配菜,也无南方喝酒的雅致氛围。这里原先是渡口,等船时顺便歇下脚,要碗米皮充个饥,再温壶黄酒,解个渴暖个身,拉上几句家乡话,就立马精神抖擞,快速启程,亘古未变。

稻米是做黄酒、米皮的根本,秦镇边也曾经是水田围绕,现在秦镇却没有一块稻田,看来秦镇的稻米也是舶来品了。

常来秦镇吃米皮就能感受到不同店家有不同囗味,每人心里都放着一个最喜欢的小店。就是同一家店,不同时间吃,也有不同的囗感。百店百味,反而更对了众人胃口。来秦镇吃米皮,囗味挑剔的人,可能喜欢就是秦镇米皮这种细微上的变化。

在米皮店和店家聊过多次,有些店家还在稀饭里兑水,虽说是免费,但兑水的稀饭口味寡淡,好多店没有朝更好更高的要求提升,客人自然就少了。一条街卖着相同的凉皮,店家之间相斥相争,跟南方老板之间相捧相抬比,差的就远了。在商言商兴商方面,秦镇人需要整体上一个新台阶。

如今西安周边发展、打造了一些古镇,可是因为没有更好的经营模式,都是凭一条商业街和古代建筑来代表古镇,也没有挖掘放大当地文化特色,因而真正能成功的是毛鳞凤角。

当然,提升秦镇品质,对陕西乡党也是一种考验。倘若小镇改造升级后,凉皮涨价了,客人会不会嫌贵。如果在沣河上搭建个渡口、摆几条船,我们会不会花钱上船捧个场,镇上开几家古香古色的黄酒馆,如果贵了点会不会有人去抹黑,小镇人少不热闹了,我们会不会幸灾乐祸。

面对非议,秦镇人也应该试一试,所有有梦想并付之于行动的人都值得欣赏,更值得我们尊敬。

好多年前,小孩在长安上学时,曾说过秦镇举办凉皮擂台赛,他还去看过热闹。过了几年我再求证一个店家,他说开了多年店,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类似的比赛。秦镇人也可以学习借鉴重庆的火锅比赛,多举办几次,借机宣传秦镇,也为米皮呦喝一声,比赛名次当然都不是重要的。

去古镇,是青石路上今生对前世的找寻,古桥头畔一世的机缘巧合参悟,夕阳下自己的思考,最重要是来过到过古镇。

去古镇,逃离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在静静一角,安慰一下自己迷失的心,反省过往的错误,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作者:薛淮安,老西安人,喜欢文字,骑行爱好者,更喜欢三秦自然风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