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绍兴是酒乡。稽山下,鉴湖旁,古城到处充溢着黄酒的香。

 

酒乡·酒香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而黄酒,则以绍兴酒的历史最为悠久。

绍兴是酒乡,酿酒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早在公元前239年,吕不韦编纂的《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越王之栖于会稽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百倍”。箪是指壶、瓮之类的盛酒器皿,醪即酒。

这段文字所说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箪醪劳师”的故事。相传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力大增,于是决定兴师伐吴一雪前耻。越中父老献美酒为勾践饯行,祝越王旗开得胜凯旋归来。勾践受酒后,为激励士气,就把酒倒在了一条小河里,同将士们迎流共饮。出征将士激昂感奋士气大振,终于一举消灭了吴国,成就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传奇。

就这样,这方人杰地灵的江南山水,在黄酒的熏蒸里,古今豪气。翻开煌煌一部绍兴历史,哪一页没有染上酒气?勾践杯酒兴国,书圣曲水流觞;王徽之酒兴雪夜访戴,贺知章率性金龟换酒;陆放翁酒后沈园题壁,陈洪绶醉眼妙手丹青;秋瑾感时貂裘换酒,鲁迅小酌把酒论世……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名人雅士选择在景色宜人的鉴水之畔,白云飘飘的稽山之麓,携酒唱和,把酒行令,以酒为乐,凭酒联谊,留下了无数沁人心脾、荡气回肠的上乘诗作。对于他们来说,酒不仅仅是一种点缀或者色彩,而是生命里一个顽固的、不肯退场的陪伴,是一种元素和必需品,甚至直接就是一种精神。

这是越酒的一个功绩,也是绍兴酒文化史上的一笔巨大财富。

绍兴黄酒以色橙黄、香馥郁、味醇厚而闻名。立冬开酿,是酒乡绍兴的神圣时刻,也是精白糯米、鉴湖水与天时的神奇结合。

绍兴黄酒是按照传统工艺顺应节气而酿造的:盛夏制酒药,金秋做麦曲,立冬为开酿之候。它在操作上持有“三浆四水”“冬浆冬水”“开耙适宜”“发酵完善”等要诀,主要工艺分浸米、蒸饭、落缸、开耙、发酵、压榨、煎酒、封坛、陈酿等,其中发酵是关键。

酒熟开缸,俗称“开耙”,就是将一根2米左右长的木耙伸入酒缸里搅拌,一来调节缸里醪醅的温度,二来给酵母提供适当的氧气以增加它的活力,从而使发酵能顺利完成。开耙时机是否恰当,关系到酒的质量——早一点酒未成,迟一点则变酸。什么时候开耙最合适?没有标准答案,全凭开耙师傅的观察和掌握。据有经验的开耙师傅介绍,开耙操作应养成一听、二摸、三嗅、四尝的习惯:一听,指开耙师傅用耳朵细听发酵缸中的醪液发酵声,以分辨发酵的强弱;二摸,简单的听音只能辨别发酵强弱,无法了解发酵是否正常,就用手去摸醪醅的松软程度;三嗅,能闻出酒香是否纯正;四尝,用嘴尝发酵醪的真实味道,区分不同的味感,即酒精的辣味、糖化的焦味、发酵液的鲜味及酸味强弱等。所以说,酿酒不仅是传承一项古老的技艺,也融入了酿酒师傅们对祖先独具匠心的崇敬。

若论中国酒中能突显中华民族气质与精神的,黄酒当属最佳代表——入口甜糯,过喉温润,不烈不淡,醇厚悠长。这是专属于黄酒的温润风雅,是时间给予的深厚馈赠。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绍兴黄酒一举夺魁,摘得黄酒历史上的第一枚国际金奖。1949年,绍兴黄酒因包容、和谐、中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入选开国第一宴。1955年,为了保护和发扬绍兴酒越陈越香的特色,增加名品供应,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绍兴建造了存放优质绍兴酒的“中央仓库”,成为绍兴黄酒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1988年,绍兴酒被确定为国宴用酒。

酒是绍兴的象征。绍兴的各种习俗,几乎都离不开酒,包括四时八节、婚变喜庆、往来应酬、亲朋聚会,可以说是“无酒不动”。它们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普及面广、乡土气浓,涉及到的故事、传说、歌谣、谚语也数不胜数。单就饮酒的名目而论,就多达三四十种,比如生孩子,要吃“剃头酒”、“满月酒”、“周岁酒”;结婚要吃“喜酒”、“会亲酒”、“三朝酒”、“回酒”;祝寿要吃“寿酒”;造新房要吃“上粱酒”;各种节时要吃“散福酒”、“元宵酒”、“端午酒”、“中秋酒”、“重阳酒”;其他如乔迁要喝进屋酒,升职要喝庆功酒,入学要喝谢师酒,朋友相聚要喝酒,亲人相会要喝酒……淳厚古朴的乡情酒俗,已经渗透进了绍兴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的民间酒俗中,“女儿红”是最为家喻户晓的。对于它的由来,绍兴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早年绍兴有一位姓张的裁缝家里有喜,裁缝望子心切,于是买了几坛黄酒,在宅院内埋下,想等儿子出世后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孰料夫人产下一女,裁缝失望至极,终日闷闷不乐,这些埋在地下的酒也由此被逐渐淡忘。十八年后,女孩长大成人,贤淑善良,嫁与张裁缝最为喜欢的徒弟。成婚之日院内喜气洋洋,裁缝忽然想起当年深埋院中的黄酒,连忙刨出,打开后酒香异常,醉人心脾,“女儿红”由此而得名。

“女儿红”起源于何时无从查考,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人嵇含所著的《南乡草木状》:“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其味绝美。”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也有记载:“(绍兴酒)最佳者名女儿酒。”

酒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绍兴这一方早已与黄酒融为一体的民众的秉性。

在绍兴,黄酒是菜的灵魂。绍酒不仅在糟醉风味中起着去腥、解腻、增香的作用,还能提醇、增鲜、杀菌、保质,优化食物结构,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

醉菜以黄酒为调味主品,主张将鲜活原料洗净沥干之后,直接用黄酒醉熟,醉虾、醉麻蛤、醉蟹为其代表。适度的生鲜之醉,以酒成熟,以酒杀菌,以酒赋味,妙不可言。

糟菜,则把糟作为调味主品。酒糟是制作黄酒后的副产品,具有香气浓郁、甘鲜醇厚、益味和雅的特点。食品经酒糟加以糟制后,咸鲜入味,糟香隽永,体现着一种和谐之美。清代《嘉庆山阴县志》记载:“酒糟,诸物通其味即甘美”。糟鸡、糟鸭、糟肚、糟毛豆,以及糟香虾仁、糟溜鱼片等均属此类。

糟醉之肴成就了绍兴内涵丰富、风味迷人的饮食文化,既是绍兴黄酒与绍兴菜的完美结合,也是绍兴人的人文体现,更是古越千年饮食文化的风采和绝唱。

黄酒是最具绍兴特色的物产,是绍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绍兴黄酒仍是中国黄酒最主要的力量,产能和产值超过三分之一,出口占到八成以上。它远销国外,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亮点,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友好使者。

一盅黄酒能品出什么?——数千年的沧海桑田,数百代的艰苦传承,数十载的重建保护;一湖水的四季冷暖,一亩田的含辛茹苦,一壶酒的风花雪月……

来绍兴,品黄酒,品的可不仅仅只是一种“酒”,而是酒的N种形式。作为世界黄酒之都,绍兴人对黄酒的理解和使用,可以说是到了令人惊叹的境界:黄酒咖啡、黄酒棒冰、黄酒奶茶、黄酒小笼包……今天的绍兴,正以“产品高端化、市场年轻化、销售全球化、管理数字化”的要求,通过文化创意赋能绍兴黄酒,来激发黄酒新活力、讲述黄酒新故事,形成年轻化、更富生命力的新消费场景,让更多人了解黄酒、爱上黄酒。琳琅满目的黄酒衍生品,让穿行在绍兴大街小巷的红男绿女尽情地体验了一把“诗酒趁年华”。

酒因绍兴而名,绍兴因酒而传。时至今日,在酒缸中历练而成的绍兴人身上依然充满着这种正直、崇实、隐忍、自强、善谋、进取的社会人格,这也是今日绍兴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绍兴黄酒久远历史的轨迹和今昔巨变的历程,正是我们伟大祖国飞跃发展的一曲和声和一个投影。未来,绍兴黄酒必将乘势而上,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真正实现黄酒品牌的“越酒行天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