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百年哈啤:酒香跟时间一样醇厚

 

一提到哈尔滨的开埠历史,总要提到中东铁路,这段名为建设实为侵略的发城史,总是让哈尔滨人又爱又恨。但要说外国人给哈尔滨留下了什么,给了哈尔滨人巨大的享受,那就是啤酒。

20世纪初,大批外国人涌入哈尔滨,西洋文化也随之在这座北方城市流行起来,其中去酒馆喝啤酒成为最早被哈尔滨这座城市接受的外国风俗之一。

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啤酒厂。看到商机的俄国人通过船只由黑龙江、乌苏里江进入松花江向哈尔滨运来啤酒,尽管价钱昂贵,但每次都被一抢而光。面对巨大的商机,精明的商人想:为什么不在哈尔滨建一家啤酒厂呢?从此,哈尔滨啤酒厂艰辛曲折的发家史开始了……波折中壮大哈尔滨的啤酒厂哈尔滨啤酒厂的历史不是单纯一个厂子的兴衰,它的存在和成长直观的反映着中国上世纪上半叶的权力动荡。在日本人进入东北之前,蓝眼睛大鼻子的西方人崇尚自由贸易。自1900年2月4日,俄商乌卢布列夫斯基在今南岗区花园街头处开办中国的第一家啤酒厂——“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啤酒厂就在哈尔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捷克人、德国人都来分一杯“啤酒”。

 建于1900年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

当时,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年产能力为300吨,并于1905年兼并了另一家啤酒厂。1908年,该厂转由另一位俄国人经营,改厂名为“谷罗里亚啤酒厂”。1932年又转由捷克人和中国人李竹臣共营,改厂名为“哈尔滨啤酒厂”。不久又转由一位俄国人和李竹臣共营,啤酒商标为俄文“哈尔滨牌”。

哈尔滨啤酒很快成为这个城市的宠儿,每天,啤酒厂里酿好的啤酒从大桶分装进小桶、封塞,再坐上马车,运送给各个酒店、酒吧。

1900年到1935年,除了年生产能力达1200吨的“哈尔滨啤酒厂”,哈尔滨先后有8家啤酒厂,啤酒成为了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享受。

11度的啤酒日本人手下的市场垄断相对于搞自由贸易的外国人,日本人是不会给什么“自由”的。1932年日本人进入哈尔滨后,哈尔滨的啤酒业就被日本人垄断了。

先是1934年日本人池旧长康在哈尔滨成立“大满洲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后是1936年4月哈尔滨麦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一成立就将“大满洲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吞并,并在香坊投资70万建啤酒厂——哈尔滨麦酒株式会社香坊工厂。

1938年,哈尔滨麦酒股份有限公司香坊工厂

当时,11.5度“哈尔滨啤”(日文商标)瓶装和木桶装啤酒,一经上市,就对已有的“哈尔滨牌”(俄文商标)和“德国黑啤酒”等啤酒销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酒厂不是停产关闭,就是并入了香坊啤酒厂。

哈尔滨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香坊工厂生产的“哈尔滨啤”(日文商标)瓶装啤酒的广告

翌年,哈尔滨麦酒株式会社香坊工厂正式投产,年产量10万箱啤酒,定名为“哈尔滨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香坊工厂”,这个新厂便是现在香坊区油坊街20号的哈尔滨啤酒厂老厂。

他们的11度啤酒口味一直延续到了建国后,可见这一时期的啤酒厂对哈尔滨啤酒历史的影响。之前的哈啤商标上的厂房就仿造的这家老厂房,只是两个烟囱的位置相反。

哈尔滨啤酒以前用过的商标和哈尔滨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香坊工厂的老厂房

建国后从红星到哈啤的大型国企建国前,喝啤酒早已成为哈尔滨人的习惯,啤酒厂的资产成为了一份属于人民的财富。1945年,日本投降,香坊啤酒厂的工人为防止日伪破坏,自发地组织了护厂队,苏军也派一队骑兵进驻工厂,工厂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交给“秋林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改厂名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啤酒工厂”。后来,随着大批苏方管理人员、酒师和工人进厂,产品改名为“红星”。

地方国营哈尔滨啤酒厂

解放以后,哈尔滨啤酒厂收归国有,厂名定为“哈尔滨啤酒厂”。1956年,仅有的前进啤酒厂,也就是最开始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与哈尔滨啤酒厂合并,厂名仍为“哈尔滨啤酒厂”。从此至80年代初,哈尔滨啤酒厂独家生产和供应着哈市的啤酒市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工厂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至1990年,工厂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成为全国大型啤酒企业之一。

因为“哈尔滨啤酒”,因为哈尔滨人爱喝啤酒,啤酒已经成为了哈尔滨的一张城市名片,每年的哈尔滨啤酒节都吸引大批国内外友人到来,与哈尔滨人一起享受夏日冰啤的乐趣。

哈尔滨啤酒节

哈尔滨啤酒厂烈火中诞生,历经历史的灼烧,剔除杂质,留下的只有黄金般美味的液体和哈尔滨人爽朗愉悦的笑脸。

文章来源:深度龙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