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戈尔巴乔夫禁酒令,如何治死苏联?伏特加如何帮苏联战胜纳粹?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结束“俄罗斯与伏特加”这个系列了。光看标题就知道,开头HE,结尾又要BE了。

话说,斯大林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好不容易完成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稍有起色又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少2400万—2700万苏联人死在战场上。相当于英国或美国每死亡一人,苏联就要死五十多个人。

二战的残酷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往所有的战争,所以士兵们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抚慰。

其实二战时英国、美国、德国军队吸毒的事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德军指挥部1942年发布过一份关于脱氧麻黄碱药片服用剂量的“指导意见”:“一次服食2片,可以令人清醒3至8小时;每次吃2片,一天2-3次,通常可清醒24小时。”也幸亏是药片,不是注射,不然德军妥妥的“双枪兵”。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有没有兴趣?想看的扣1,满屏了up就去写一期。

醉驾坦克

德军需要毒品,对面的红军就不需要了,因为他们有伏特加。

伏特加到底多管用呢?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学家费奥多·斯维尔德洛夫说:“当一个人喝得半醉的时候,他会感到更有决心,更有勇气,不再惧怕死亡。他会向前冲锋,努力杀敌。说实话,在整场战争过程中,德军和苏军士兵,在关键时刻都是不清醒的,否则的话,人类的心灵无法忍受现代战争的恐怖。”

当然,红军吸取了过去沙俄军队的教训,在非战斗状态,他们没得喝酒保持清醒。战士们只被允许在冲锋前或胜利后,来一场伏特加“吨吨吨”。当酒精燃烧血液的时候,战士会展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

卫国战争打了四年。这四年里,2800万苏军,每人每天都能得到一杯100毫升的伏特加。这对于苏联来说,相当于每年增加了10亿升伏特加的需求。于是伏特加被列入急需的军用物资名单,所有伏特加酒工厂就跟那些生产坦克和步枪的兵工厂一样,昼夜开工,人休息机器不休息,确保前线充足供应。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得最艰难的时候,所有的军需物资,必须靠空投才能送给城内的守军。其他补给都是从飞机上直接扔下去的,只有伏特加是用降落伞伞降的。

在敌后,伏特加也成了军民反抗纳粹的利器。当年富农们用囤积粮食酿私酒来反抗苏联政府的农业集体户,这一招现在也被拿来对付纳粹,效果特别好。农民把粮食藏起来,一颗都不给侵略者,要么留给游击队,要么酿成伏特加送给游击队。

同志,干了这杯伏特加!

1945年4月30日,苏联国旗在德国国会大厦上飘扬。同一天,希特勒在柏林的地堡里开枪自杀。这给欧洲战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一天,斯大林的心情也很复杂。他执政20年,让苏联从一个饱受饥荒的失败国家,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然而为了实现这一转变,苏联人民也承受了无法估量的痛苦。胜利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为红军指挥官举办了一场宴会,每个人都喝醉了,斯大林也不例外。他喝下最后一杯酒后,仿佛是带着一些歉意的说:“其他任何国家的人民,会跟他们的政府说,你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请离开,我们将任命另一个政府。苏联人民并没有这么做,苏联人民对苏联政府的信心,才是我们能打败法西斯最重要的原因。”

斯大林的心里非常清楚,他恢复伏特加酒垄断制度,是个“背叛”列宁理想的权宜之计。以他的政治眼光,肯定能看出人民普遍酗酒,会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人口造成何等深远的负面影响。但正像我们上一集所说的,慈父同志的执政期间,要么建设,要么打仗,一直都缺钱用,只能靠卖伏特加勉强维持生计。

如果说,斯大林还留着一丝丝想禁酒的想法,酗酒还被视为一种歪风邪气,国家还能算饮酒有节制的话,那么等他死后,两个继任者既没有能力,也没有个人觉悟来完成禁酒这项艰巨的任务了。

苏军欢庆攻克柏林

我们这六集讲下来,大家不难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俄罗斯或苏联,如果领导人是不喝酒的,那么他肯定会禁酒,反过来也一样。比如尼古拉二世酗酒的时候,国家不禁酒,等他自己一戒酒,也不许老百姓喝了;列宁,还有后来的戈尔巴乔夫、普京,都是不喝酒的,他们执政的时候就推行禁酒。慈父同志自己喝,但比较节制,所以国家对伏特加秉承着用完就扔的态度。但是,慈父亲手带出了两个大酒鬼——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这下子,上有所好下必趋之,整个国家就在酗酒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玉米帝干过一件很有名的事情,喝醉后在联合国大会敲皮鞋,据说那鞋子还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坐他旁边的一个某阿拉伯国家代表,他开会摸鱼睡着了,被玉米帝脱了鞋子。不过呢,玉米刚刚进入苏联高层的时候并不是一个醉鬼,他是被斯大林逼出来的。玉米帝的回忆录里充满了对斯大林的“血泪”控诉,他说,每一次举行宴会,斯大林自己只喝一杯白兰地,但是他会逼迫所有的人,一轮又一轮的敬酒。有时候玉米不想喝,斯大林就会用那根著名的大烟斗去敲他的光脑袋,罚他多喝几杯伏特加,然后为在座的中央委员们表演戈帕克舞——一种传统的乌克兰民间屈膝跳舞蹈。

这要是真的,的确有点过分哈!

至于勋宗,那可是比玉米更牛逼的酒鬼了。这位大佬二战时候当过兵,是从每天100毫升伏特加的红军中成长出来的,“酒经烤验”的无产阶级战士。

玉米敲皮鞋的名场面

据勋宗自己说,在那场斯大林为二战胜利举办的宴席上,他作为一名红军英雄也被邀请到场,斯大林在台上感慨万千,他在台下喝的烂醉如泥,以至于跑到克里姆林宫的院子里,和著名旅游景点“沙皇钟”进行了一段严肃的对话。

等勋宗执政后,就连他身边最亲近的同事,也形容他是一个反复无常、年老糊涂的酒鬼。

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苏联举国都泡在酒精里。从1953年斯大林去世,到1980年代早期,苏联的伏特加销量翻了八倍,人均饮酒量增加了六倍。

60年代中晚期,苏联每年1560亿卢布的预算中,180亿卢布,也就是整个预算的12%,来自伏特加酒、红酒和啤酒销售的净利润。这笔钱足以开支全民医疗的所有支出,再加上科研经费的支出。完了还能多出20亿卢布来。

所以每次政府觉得预算不够了,只要稍微上调一下酒的价格就行。

当时的一位社会批评家说,一瓶伏特加昨天只要两卢布,今天涨价成两卢布十戈比。那么到了年底的时候,财政部就能增加10亿卢布的收入。

就这样,等戈尔巴乔夫上台前,每年能从伏特加酒贸易中获得大约1700亿卢布,占到国家收入的1/4以上。光是卖伏特加,就足以支撑着这个超级大国的所有国防费用了。

勋宗请尼克松喝酒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们再做一个对比。咱们1985年的时候,gdp是3095亿美元,换算成卢布大概是3800多亿。也就是说,苏联人民每年喝酒,就能创造当时天朝大约45%的gdp了!

这数字的背后是苏联人民的个人悲剧。1979年,苏联科学院在新西伯利亚作了一次调查,发现99.4%的男性和97.6%的女性,有经常喝酒的习惯,其中包括95%的不满18岁的少女。在初次接受戒酒治疗的人里,有90%的人,不满15岁;有1/3的人,还不满十岁。

这种酗酒规模,已经远远超过沙俄晚期了。

报告还说,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到2000年,苏联人均酒精消耗量将达到恐怖的50升,而全苏联对酒精上瘾的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

当然,这个预言没机会实现,因为苏联崩塌了,人民就算真的想每年喝50升酒精,也没钱买酒了。

但是,勋宗并没有任何想要禁酒的意思。他既不愿意处理自己酗酒的问题,也没兴趣处理祸害苏联人民的伏特加泛滥问题。

在1970年代的某天深夜,滴酒不沾的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和总书记一起从乡村别墅回莫斯科。路上,葛罗米柯抓住这个罕见的机会,向总书记进言:“列昂纳德·伊里奇,我们必须对伏特加采取一些措施了。人民正在变成酒鬼。为什么中央政治局对此保持沉默呢?”

勋宗盯着车窗外,整整五分钟一言不发,车厢陷入尴尬的沉默中。葛罗米柯后悔得肠子都要断了,我咋就这么冲动说出那句话呢!

勃列日涅夫

最后,勋宗终于回答了:“安德烈,苏联人民一直都很享受饮酒,没有酒精的话,他们活不下去的。”

葛罗米柯后来回忆说,勋宗根本不愿意讨论下去,他尤其强调了最后一句话,没有酒精,苏联人民会活不下去的。

呵呵,是你滴勋宗没酒活不下去吧!

也许,勋章们的主人已经老了,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处理这么难解决的问题。而国家也像他酗酒过度的身体一样,快速滋生腐败,经济长期滞胀而渐渐衰退。

勋宗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一个标准的克格勃,他对酗酒深恶痛绝。新任总书记刚上台,就开始突击检查工厂的酗酒问题。这在斯大林去世后还是第一次。

这场行动被取名为“拖网行动”,还真的是拖网式搜查,对全国各地的餐馆、电影院、桑拿房、地铁站和公园进行大排查,搜寻任何喝醉和矿工的人。而且,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特工去找酒鬼,这简直是大炮打蚊子。

而且,一旦被抓到在工作场合酗酒,那么这个酒鬼将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开除工作,污点记入档案。酗酒者还要对他们在喝醉状态下所造成的损失承担一切责任。工厂经理的手下如果有人酗酒,这个经理也要扣奖金。

他还把伏特加出售的时间,从上午10点改到12点,这样最起码让早晨起来就想喝酒的人没酒喝只得上班,挺到午饭时间才有酒喝。

但是,你以为安德罗波夫这么干,会招人恨?错了!安总为了让酒鬼们远离危险的私酿酒,特地推出一款新产品——非常便宜廉价的伏特加。这下大伙儿不生他气了,那款酒被人民亲切的取名为“安德罗波夫牌伏特加”。

安德罗波夫

总书记就是这样保住了岌岌可危的支持率。

可惜的是,安德罗波夫才当了一年多总书记就因为肾脏衰竭而去世。继任者契尔年科是个能把勃列日涅夫喝倒在桌子底下的大酒鬼。长期酗酒加重了他的肝硬化和心肺疾病,上台不到一年也去世了。

苏共中央政治局那个心累啊,实在不想接二连三办国葬了。于是他们选了一个最年轻、最厌恶酗酒的干部——54岁的戈尔巴乔夫,江湖匪号戈地图、地图头、地图。

据戈地图自己回忆,1946年他1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父亲在田地里结束了辛苦劳作,集体农庄的收割队长跑过来,为他举行了一个成人仪式,宣布:“今天是你成为一个真正男人的时候了”。然后强迫他喝下了一大杯液体。一开始,戈地图以为那是伏特加。后来才知道,那是杯浓度100%的纯医用酒精。这玩意儿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地图说,从那之后再喝伏特加或烈酒,“我感觉不到任何快乐”。

戈地图这个不酗酒的好习惯,让他在政坛上走得特别容易。1978年,他的直属上司库拉科夫在一次豪饮后死于心脏病突发。地图接替他的职务,出任当地农业部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发起了打击农业领域酗酒和缺乏纪律性的一次专项活动,成效显著,得到了安德罗波夫的赞赏。

而戈地图在竞争总书记的时候,主要对手是比他年龄更大、资历更深、能力更强的列宁格勒第一书记罗曼诺夫。但是苏共中央政治局最后为什么会选戈地图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罗曼诺夫是一个疯狂的酒鬼。罗曼诺夫在访问芬兰赫尔辛基的时候,喝得酩酊大醉,以至于苏联大使馆的医生都被叫来给他醒酒,因为几分钟后就要发表演讲了。而且罗曼诺夫脾气非常火爆,和斯大林有点像。苏共政治局非常担心罗曼诺夫上台后,会变成第二个勃列日涅夫,甚至变成第二个慈父。相反的,戈地图从不多喝,每天最多只喝两杯红酒,他也从不劝别人喝酒,性格表现得非常温和。这些都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非常喜欢的。

戈尔巴乔夫

关于戈尔巴乔夫那场激进的经济体制重组改革有多糟糕,这不是我们今天的篇幅能讲完的。我们这次集中来讲一讲他的禁酒运动,到底对苏联崩溃起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当时,有没有必要搞禁酒运动呢?答案是很明显的。

一组数据就可以证明苏联酗酒问题的严重性。

在经济上,酗酒给苏联生产力造成的损失,占全部经济产出的15%~20%。25%的苏联工厂工人,是在喝了一两杯伏特加酒后才去上班的。

酗酒还影响到了苏联的国本——人口问题。1985年,苏联男性平均寿命64岁,女性73岁。比起西方工业化国家,全部少了十岁,甚至还不如当年的天朝。此外,酗酒还导致婴幼儿死亡率直线上升。

说来也是讽刺,沙俄时,喝酒是男人的专利,女人没有权利也没有钱喝酒。但苏联不一样,男女平等,女人能工作甚至还能打仗。而经济独立以后,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她们也不可避免的染上了酗酒的毛病。一名医学专家将酗酒问题标为苏联女性的第三号疾病,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病。到1970年代,政府发现比起五六十年代,新生儿夭折率突然飙升。平均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31名夭折,还有大量先天残疾的婴儿。这个耸人听闻的数据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孕妇酗酒。

而苏联最缺的就是人。

以上种种数据都表明,处理酗酒问题的确是有必要的。但为什么戈地图最后玩脱了呢?我们来看看他的具体举措吧。

有几条还是挺有道理的。比如,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出售伏特加给年龄不满20岁的人。不允许在学校、医院、公共交通场所、运动场所和康复中心及其附近卖酒。不难看出,原先的情况有多离谱了。

打击家庭私酿酒这条措施也没错。不过比起斯大林时代,要吃枪子儿或发配西伯利亚种土豆,地图就温柔多了,只要交三百卢布罚金或两年的社区义务劳动就能逃过一劫。这对私酒贩子来说,简直就是在鼓励犯罪。

而下面几条就更加变味了。

共产党员被期望成戒酒的典范,对干部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酗酒的共产党员,会被开除党籍。这本来没啥毛病,但执行的时候有点过火了。很多革命年代的老党员,卫国战争的老英雄,统统都被开除党籍,有些人甚至是已经快死了,临死前接到通知,自己不是党员了。这种做法未免太凉薄。

戈地图还用这条规定来清理政治对手。1985年3月,罗曼诺夫又在匈牙利共产党代表大会上公然喝醉。禁酒运动开始后的第一周,他就被开除党籍。

戈地图认为,只要货架上还有伏特加酒,酗酒行为就会继续存在。所以他重点打击伏特加的生产,大幅度减少了伏特加酒、利口酒和葡萄酒的产量。效果还挺明显,第一年,伏特加酒的产量和销量减少了1/3,两年半后又减少了2/3。

人民哄抢伏特加

这道命令带来了两个非常可怕的后果。我们一个个来说。

首先,加深了南部加盟共和国,特别是高加索地区和中央的离心力。

高加索的大部分地区其实是不酗酒的,斯拉夫三兄弟喜欢伏特加吨吨吨,但高加索这里习惯喝红酒。特别是格鲁吉亚,向来以酿葡萄酒而闻名于世,红酒是格鲁吉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果,中央一刀切的禁酒令下来,过度的官僚主义为了政绩不知变通,引发了人民的愤怒。比如格鲁吉亚政府当着抗议人群的面,强制拆毁好几座有上百年历史的葡萄园。再比如,摩尔多瓦共和国填平了6万公顷葡萄园,占整个共和国葡萄种植面积的24%。

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哪天不许北京人喝豆汁,不许广东人炖靓汤,不许全国人喝茶,还把历史悠久的茶园给平了,谁都会上火的。

第二个问题,其实是个老大难了,那就是财政。

我们在上一集里曾经说过,罗曼诺夫王朝覆灭的时候,一纸禁酒令,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的亏空。

不幸的是,戈尔巴乔夫也拿到了这个剧本。当时对苏联财政贡献最大的两个收入,一个是伏特加,另一个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出口。1971年~1980年,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30~40美元区间。苏联政府赚了老大一笔。然而,就在戈尔巴乔夫颁布禁酒令,砍断了财政的一条大腿后不久,国际石油价格突然暴跌至每桶不到十美元。

Up深深怀疑这是美帝看准机会在搞鬼。你们觉得呢?

如果说,油价暴跌还不是致命的话,那后面发生的事情,就要了苏联财政的老命了。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结束后,清理核电站、搬迁居民等后续工作,在不断给苏联财政放血。

切尔诺贝利

雪上加霜的是,1988年12月,亚美尼亚共和国发生6.9级地震,遇难人数超过2.5万人,大多数都是死于勋宗时期粗制滥造的楼房中。救灾和重建工作,更是让政府财政紧张的不得了。

苏联崩塌前夕,美国总统老布什的苏联政策顾问帮苏联算了一笔账:禁酒令的损失大约是370亿卢布;石油暴跌损失了300亿卢布。而处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花费超过了80亿卢布;亚美尼亚地震也耗费了一笔算不清的支出。此外,还有改革医疗体制、教育体制和其他反酗酒运动相关的社会方案,这笔支出又是210亿卢布。收支严重不平衡,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看来,如果不搞禁酒令,不削减伏特加产量的话,损失还不至于如此惨重。

苏共中央政治局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赞成禁酒令的,很多委员在听到地图打算在五年之内消灭所有的饮酒行为后,都觉得,步子太大了会扯淡。

这当中,雷日科夫态度相对温和,他主张政策慢一点,别急着把国营酒厂关掉,先打击私酒贩子,特别要控制糖的供应,因为糖在私酿酒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雷日科夫的意见得到了六名中央委员的支持,但是被戈尔巴乔夫给压下去了。

主管经济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和财政部长就没这么客气了,他们连续三次拒绝在禁酒方案上面签名后,戈地图怒了,威胁要把他们开除党籍。最后,这两人都被迫退休。

另外,地图还遗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通货紧缩。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人民的工资连年上涨,但物价不敢上涨,因为怕被人骂,这就导致人民手里的纸币越来越多。本来,老百姓手里多出来的钱,可以通过买伏特加消耗掉。现在,伏特加没了,买不到了。这里涉及到一个经济学原理,比起通胀,国家更怕通货紧缩,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不能太少,所以一般都是希望老百姓尽量把手里存的纸币花出去的。嗯,这个问题就不深入了,你们懂得。本来,苏联政府不怕紧缩,他们有伏特加这个回收纸币的利器。但现在没法子了,只好鼓励老百姓去消费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多买点运动器材、艺术工具、图书、水果蔬菜等等。这些东西生产了一大堆,但是人民不怎么捧场,没多少人去买,结果造成了不小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通货紧缩。

在伏特加酒产量越来越低的同时,戈地图又出台了一条导致民怨沸腾的规定——压缩售酒商店的营业时间。比如,卖酒时间被限定在下午两点到晚上7点之间,周末也不营业。这就导致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

大家可能听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苏联笑话。等待购买伏特加的人在酒精商店门口排起了1公里的长队,一个忍无可忍的人终于破口大骂起来:“我受够了,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把戈尔巴乔夫给杀了。”一小时后,他回到了伏特加队伍中。所有人都问:“怎么样?你杀了他吗?”那个人回答:“怎么可能?克里姆林宫门口排队杀他的队伍,比这支队伍还长呢。”

这个笑话倒不是CIA编出来抹黑苏联的,而是戈地图他自己亲口讲的。

苏联式排队

老百姓排长队也买不到伏特加,就会去地下黑市买昂贵的私酿酒。这其实是必然的,政府从酒类市场退出,等于给私人企业腾地儿。而戈地图又没有斯大林那种消灭私酿酒的铁腕,最后是废了自己的财政,养肥了苏联第一代资本家和黑社会。

戈地图接下来又走了一步“绝招”——大幅提高伏特加的价格,毕竟财政紧张呀。

这一搞,逼得很多收入拮据的人开始寻找酒精替代品。这里不得不佩服毛熊的创意和胆量了,所有含有乙醇的液体都可以喝。漱口水、古龙水、香水,这种算是正常的,下面几个令人惊叹,包括但不限于:汽油、蟑螂药、制动液、应用粘合剂、鞋油等等。在伏尔加顿斯克,五人死于饮用乙二醇,这是用来制作防冻剂的原料。在军队里,一些酒鬼把目光转向了米格25战斗机,因为它的液压驱动系统和燃料库里都储存着大量的酒精。大家亲切的给米格25取了个绰号,“会飞的餐馆”。

这里又有一个苏联笑话了。

提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的阶段,应该叫什么?

答案是:酗酒阶段。

苏联笑话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亲们知道别的苏联笑话吗?发到评论区,点赞最高的,up送一瓶伏特加!

言归正传。戈尔巴乔夫的禁酒运动到底有没有效果呢?的确有一些,人均酒精饮用量略微减少,从1985年的14.9升跌到了1989年的12.5升。但这点微小的成就,比起禁酒令造成的破坏是微不足道的。

尤其是民心。其实,禁酒令的第一年,人民还愿意相信新的领导人,相信他能践行自己的承诺。但到了1989年,这种信任已经荡然无存了。

表面上看,大家骂戈地图是因为喝不到伏特加,但实际上,人民挫败感的真正来源,是改革失败造成的社会动荡。而越是挫败的时候,就越需要麻痹自己的精神。偏偏这时候买不到伏特加了。名义上,大家还是可以买伏特加的,但是得排队。当人民排着看不到头的长队数小时后,还买不到一瓶伏特加浇浇愁时,那可真叫火上浇油了。

戈地图后来在回忆录里自嘲:“因为我提倡喝矿泉水取代喝酒,我就被取了‘矿泉水书记’这个绰号。人民嘲笑我,说我是一个顶着总书记头衔的骗子。”

你别说,地图没别的优点,但真有一颗大心脏,心理素质超一流,脸皮比城墙还厚。

说起来挺巧的,巨人倒下30周年了,写到这里还真是巧合,绝非故意安排。不过有一说一,苏联崩塌的原因太复杂了,把这口锅全甩给伏特加和禁酒令肯定是不公平的。但是,伏特加就像一棵大树,深深地植根进了苏联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当中。而戈尔巴乔夫太急躁了,他想把这跟大树连根拔掉,最后难免伤害到了苏联国家和体制本身。

好了,到这里,我们的“俄罗斯与伏特加”系列就告一段落。Up到现在讲了两个系列,把俄罗斯的底裤都扒掉了。为了公平起见,也为了可持续发展,咱不能盯着一只熊薅毛,得换换,不能把它薅秃了。所以下个系列,我们扒一扒毛熊的死敌——美国。

大家别忘了一键滴滴滴,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参考文献: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伏特加酒的历史》 威廉·波赫列布金

《伏特加政治》 马克·劳伦斯

《伏特加酒之歌》阿斯塔菲耶夫等

《俄罗斯史》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

《俄国人》赫德里克·史密斯

<Alcoholic Empire> Patricia Herlihy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Alcohol in Russia > Aleksandr Nemtsov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7685.html